編者按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為促進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新疆穩定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有關部門、援疆省市和中央企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做好新疆工作事關大局”的殷切囑托,以“80%援疆資金投向民生”的具體實踐,將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誼,轉化為產業援疆的強勁引擎、人才交流的堅實紐帶、民族團結的牢固基石。
近日,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新疆和田召開。會議提出“緊貼民生推進新疆高質量發展”等重要方針,為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
為聚焦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的創新實踐、有益經驗,增強援疆單位在“緊貼民生推進新疆高質量發展”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民生周刊》從本期開始特別開設“對口援疆”專欄。
本專欄展現援疆干部“舍小家為大家”的動人風采,呈現新疆各族群眾感恩奮進的精神風貌,追蹤產業援疆、教育援疆、醫療援疆的實際成效,關注文化潤疆、智力援疆、生態援疆的創新探索。通過講述一個個真實可感的促發展惠民生的故事,凝聚更廣泛的社會共識,努力為這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偉大事業留下鮮活記錄。
讓我們共同期待,在這個專欄里,每一篇報道都是一次心靈的對話,每一個故事都是一份團結的見證,每一段文字都生動書寫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華章。
持續十四載傾情幫扶,跨越四千公里同心筑夢
揚州援疆繪就新源發展新篇章
民生周刊記者 張兵
在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伊犁河谷東端,有一座被譽為“草原明珠”的小城——新源縣,這里生活著30余萬名各族群眾,廣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天山雪水滋養著這片沃土。
然而,受制于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新源的發展一度滯后。
2011年,根據黨中央對口援疆戰略部署,江蘇省揚州市與新源縣結成了幫扶對子,從此開啟了一段跨越4000公里的深情厚誼。
14年來,一批批揚州援疆干部人才接力奔赴邊疆,將“揚州力量”深深融入新源這片熱土,在教育、醫療、產業、民生等領域書寫了感人至深的援疆故事。
教育援疆,點亮邊疆孩子的夢想之光
今年6月高考成績揭榜的那一天,新源縣第二中學的高三教室里洋溢著喜悅的氣氛。該校600分以上高分段考生人數再創新高,本科達線率穩步攀升,一批優秀學子即將步入全國一流學府。
“沒有揚州老師的幫助,我可能連本科都考不上。”哈薩克族學生阿依波力·賽力克激動地說。他的數學成績從高二時的及格邊緣提升到了高考的125分,這得益于揚州援疆教師王老師的“一對一”輔導。
在新源,這樣的教育奇跡有很多。14年間,揚州累計投入援疆資金5.02億元,在新源建起了第二中學、第三中學、揚新中學、職業技術學校、心連心幼兒園、文昌中學等6所現代化學校,總建筑面積達17萬平方米,可容納萬余名學生就學。
2023年投入1.15億元新建的文昌中學,從立項到竣工僅用一年半時間,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揚州速度”。這所占地87畝的學校擁有先進的實驗樓、報告廳、風雨操場和2.3萬平方米的室外運動場,解決了周邊2500名孩子的就學問題。
硬件改善只是第一步,揚州更注重對新源教育“軟實力”的提升。14年來,揚州先后選派15批次200余名優秀教師赴新源支教,開展“萬里鴻雁傳真情”、“揚新杯”教學競賽、“學科網絡結對”、“千校手拉手”等系列活動,師徒結對達600余人次。這些教師不僅帶來了“揚州教學范式”,更以“組團式”幫扶深入教研一線,優化課堂設計,共享優質資源,為新源教育注入了強勁動力。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新源縣委副書記、揚州市對口支援新源縣前方工作組組長唐朝文說,這位已是第二次援疆的“老新疆”深知,只有讓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新源的未來。
如今,走進新源任何一所學校,都能感受到這種變化——教室里多媒體設備齊全,實驗室器材完備,圖書館藏書豐富,操場上的孩子們笑容燦爛。
喀拉布拉鎮果農接收揚州援疆的三花鵝鵝苗。(圖/郭義富)
揚州名醫傳幫帶,打造“帶不走的醫院”
3個多小時的手術,他為87歲的直腸癌患者切除病灶;奮戰6個多月,他助力新源縣人民醫院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發表首篇SCI論文;一年多的醫療援疆,他帶領揚州援疆醫療隊填補了當地13項醫療技術空白;7歲的小女兒突發疾病,他依然堅守在援疆一線,始終沒有放棄……
他是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援疆醫療博士、新源縣人民醫院副院長任俊。他用自己的專業和堅守,與新源縣各族群眾結下了濃濃情誼。
在援疆期間,作為揚州援疆醫療隊領隊,任俊牽頭組織“杏林暖天山、揚新一家親”義診活動,他和揚州醫療隊員們的足跡遍布新源縣各個鄉鎮,深受當地各族群眾歡迎。
援疆是短暫的,但患者的需求是長期的。如何為新源縣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是任俊在新源縣醫療援疆期間一直思考的問題。
除完成常規的門診、病房查房工作以外,任俊還帶領普外科團隊開展了多種微創手術,指導年輕醫生提升學歷,幫助當地醫生學習如何收集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及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
在任俊的指導下,新源縣人民醫院普外科5名年輕醫生通過詳細的數據收集分析、案例論證,耗時半年多,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發表了首篇SCI論文,實現了零的突破。
“基層醫院能有機會在國際醫學刊物上發表論文,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是任博士帶著我們創造了先例。”新源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俞兆武說,任俊教給他們的不僅僅是診治方法,更是醫學理念和態度。
在任俊的帶領、指導下,一項項科研成果落地生根:“新源地區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標準流程及體系建立”項目不僅帶動了當地早癌篩查計劃的實施,切實造福當地百姓,還推動了當地醫院臨床研究水平的提升;省部共建中亞高發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源工作站”在新源縣人民醫院掛牌,首批6個項目通過答辯獲得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源縣人民醫院聯合基金立項。
“只有提高整個醫院的醫療水平,才能更全面地滿足患者需求,這就是我來這里醫療援疆的目的。”任俊說,新源縣醫院要想創建成三級醫院,科研必不可少。
在則克臺鎮牧區,揚州援疆醫生張明的故事廣為流傳。在巡診中,張明發現一名產婦出現嚴重并發癥,立即組織搶救,連續工作36小時,最終保得母子平安。“揚州醫生亞克西!”牧民們用樸實的語言表達著感激。
如今在新源縣,揚州援建的鄉鎮衛生院設備齊全,遠程會診系統讓患者能與揚州專家“面對面”交流,醫療條件的改善讓邊疆群眾健康有了更多保障。
產業富民: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你對鵝有多好,鵝就對你有多好。”
“不要把鵝當牲口一樣窮養,要把鵝當成自己姑娘養,要富養!”
7月8日,在新疆鞏乃斯河畔的新源縣喀拉布拉鎮,揚州援疆三花鵝林下養殖項目鵝苗發放現場熱鬧非凡,墻壁上掛著的那些紅色條幅格外引人注目,領到鵝苗的當地果農喜笑顏開。
“這次是將1萬只鵝苗分批向50名果農免費發放。”唐朝文介紹,“下一步,縣政府將加大力度推廣林下循環經濟,通過聯動揚州市場激活邊疆生產,讓揚州三花鵝真正成為邊疆老百姓的‘致富鵝’。”
據介紹,林下養鵝每畝預計可增收1000元以上,果農既可節約人工除草費用,鵝糞還田還能為果樹制造有機肥。等果農散養的三花鵝長成,再由援疆優品公司打包回收、屠宰加工,全部空運至揚州市場銷售,由此形成一條全新種養產業鏈。這種果農發展林下生態種養模式,助推喀拉布拉鎮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2024年,全鎮共有13戶果農參與三花鵝養殖,共6500只。通過養殖,平均每只鵝增收約30元。”喀拉布拉鎮黨委委員、組宣委員周燕介紹。
為推動林下養鵝項目持續發展,喀拉布拉鎮積極幫助申請揚州援疆項目資金70萬元用于路燈修建等配套設施的完善,鎮里每年還為果農組織技術培訓,宣傳“養殖+種植”生態模式的優勢,讓當地群眾更多了解養殖知識。
揚州援疆優品公司負責人范維維曾是一名揚州援疆干部,2019年他下海創業。這次在喀拉布拉鎮,他投資500余萬元,主要就是以三花鵝養殖、加工、銷售為主。目前,喀拉布拉鎮已建成高標準林下養殖大棚11座,每座大棚內均有自動投料系統、空氣凈化系統、溫度濕度檢測系統、配電系統、自動給水線。
2023年至今,這一項目不僅帶動喀拉布拉鎮養殖戶,還輻射周邊的鞏留縣、特克斯縣等6個縣市,共養殖三花鵝超過10萬只。
在肖爾布拉克鎮,當地引入揚州農科專家指導“稻蝦蟹共生”生態種養模式,產出的生態稻米價格是普通稻米的3倍;別斯托別鄉引進藍莓種植科技推廣示范項目,改造廢棄大棚,創新“智能溫室控溫”“基質栽培”,將藍莓送至冬季市場,售價是普通藍莓的3倍以上,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
在民生領域,揚州對口援助新源同樣成績斐然。針對偏遠牧區用電難題,從2024開始,工作組籌集資金,為539戶牧民家庭送去太陽能供電設備,價值超過300萬元。“現在有了太陽能供電,再也不愁沒電用了!孩子晚上可以學習,我們還能用洗衣機、冰箱。”領到設備后,則克臺鎮牧民別勒克包力·哈山激動地說。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揚州援疆跑出了“加速度”。總投資9000萬元的中部片區鄉鎮供水擴容改造工程,使當地水廠日供水能力從5.5萬立方米提升至10.5萬立方米,20萬群眾喝上了優質放心水。
截至2024年底,揚州支援新源的22個項目全部啟動,創造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援疆速度。從教育到醫療,從產業到民生,揚州援疆工作全方位、多層次地改變了新源的面貌。
14年接力幫扶,萬里路同心筑夢。揚州與新源的故事,是對口援疆戰略的生動實踐,是民族團結進步的鮮活例證,這場跨越4000公里的愛心接力仍在繼續,正在書寫更多溫暖人心的故事。
草場變景區,牧民搞旅游
新疆新源縣牧民轉型記
民生周刊記者 張兵
7月5日,新疆新源縣那拉提河谷草原,細君公主廣場竣工揭幕儀式順利舉辦。
以助推文旅產業為抓手,江蘇省揚州市對口支援新源縣精準發力,通過文化潤疆和旅游興疆,豐富了當地旅游產品供給,為促進當地牧民就業增收提供了廣闊空間。
牧民吃上“旅游飯”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天山腳下的那拉提草原,38歲的哈薩克族牧民麥然巴依·托別巴依不再像過去那樣驅趕羊群出圈,而是換上整潔的民族服飾,牽出自家最健壯的駿馬,走向景區馬隊集合點。他的新身份,是那拉提草原景區“冠軍”馬隊管理人員。
“以前主要以放牧為生,受氣候和市場的影響,收入不穩定,現在加入馬隊以后,旅游旺季帶游客騎馬,一天就能掙300多元,有了穩定收入。”麥然巴依·托別巴依笑著拍了拍馬背。
在新源縣,像他這樣從傳統牧業轉向旅游業的牧民已有1000余戶,當地政府通過“牧業轉型+旅游培訓+合作社運營”模式,讓牧民們端上了“生態旅游”的新飯碗。
過去,新源縣喀拉布拉鎮的牧民們世代以放牧為生,但隨著草場載畜量限制、飼草成本上漲,傳統牧業收益逐年走低。“一只羊養半年賣1000元,扣除飼料、防疫等開支,利潤還不如打半個月零工。”牧民海拉提艾力·阿布達力木算了一筆賬。
轉機出現在2021年。隨著那拉提景區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游客量突破300萬人次/年,新源縣開始啟動“牧民變導游、氈房變民宿、牧場變景區”計劃。政府免費提供餐飲服務、騎馬安全、普通話等培訓,并協調牧民成立旅游合作社,統一管理馬隊、民宿等業務。
夏季旅游高峰時,麥然巴依·托別巴依夫妻倆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上午麥然巴依·托別巴依帶游客體驗“天山騎馬觀光”,中午妻子在合作社經營的牧家樂準備手抓飯,傍晚全家參與草原民俗表演。
“去年只是旅游收入就有8萬元,是養羊收入的3倍。”麥然巴依·托別巴依的氈房里,掛著很多他與游客的合影,“上海來的客人還說冬天要帶朋友來滑雪呢!”
在景區東側的“游牧人家”合作社,41頂白色氈房被改造成特色民宿。合作社理事長巴哈爾古麗·阿塞提介紹:“我們合作社采用統一管理、分組經營的模式,去年,合作社總產值達到160多萬元,戶均增收5萬元;今年,隨著基礎設施的進一步提升,預計年產值將突破200萬元。”
新源縣那拉提河谷草原細君公主廣場竣工后,牧民在拍照留念。(圖/郭義富)
從牧業村到度假區
哈茵賽,意為開滿鮮花的山谷。這是一座位于那拉提空中草原和河谷草原夾角處、生活著130余戶牧民的村莊,也是唯一位于那拉提景區內的自然村落。
為改善牧民的生活質量,當地政府通過整村搬遷,將全部牧民妥善安置在那位提鎮中心區域,同時對哈茵賽進行整村開發,建成高端民宿村落,盤活鄉村資源。
“哈茵賽村原居民每戶至少一人可在哈茵賽民俗風情度假村就業,在哈茵賽民俗風情度假村348名員工中,哈茵賽原居民超過50人。”伊犁那拉提哈茵賽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分公司市場營銷部負責人楊志勇說,“我們還將打造沉浸式互動演繹,吸納更多哈茵賽原居民到景區就業。”
今年6月16日,哈茵賽民俗風情度假村全面開園,共建成58組特色院落、326間客房、39家特色商業空間,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全業態于一體的度假區域。
揚州援疆奏響“新牧歌”
作為伊犁州乃至新疆旅游資源最富集的核心區域,那拉提景區如何讓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惠及更多百姓、惠及附近的村莊?如何深入挖掘旅游資源,給游客帶來更好的體驗?這一直是新源縣委副書記、江蘇省揚州市對口支援新源縣前方工作組組長唐朝文思考的問題。
揚州姑娘劉細君于公元前105年遠嫁烏孫國,成為烏孫王獵驕靡的右夫人。現在的伊犁河谷正是2000多年前烏孫國所在地。
細君公主廣場是揚州援疆“天山紅花艷·文化潤心田”品牌的重要項目,坐落于那拉提景區河谷草原的核心區域,占地1300平方米,以“圓形氈房+琵琶”為設計主軸,直徑34米的建筑主體將揚州絲綢文化與草原氈房元素巧妙融合。
“這不僅是新源文旅產業發展的盛事,也是揚州、新源源遠流長的生動注腳,更是民族交融、科技文化交流熠熠生輝的碩果。”7月5日,細君公主廣場竣工揭幕儀式上,唐朝文在致辭中說。
“細君公主廣場項目啟動、設計、建設,無不凝聚著揚州市援疆工作組的智慧與心血,廣場的建成,既豐富了那拉提景區的旅游業態,也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感悟歷史、增強文化認同的絕佳載體。”那拉提旅游風景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周丹對民生周刊記者說。
據統計,今年1月至6月,新源縣旅游市場累計接待國內游客899.9萬人次、同比增長17%,游客花費61.99億元、同比增長22.07%,旅游業已成為新源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草場變景區,牧民搞旅游,新源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奏響一曲生態與生計共贏的“新牧歌”。
原文刊載于2025年第15期《民生周刊》雜志
原標題:《(引題)持續十四載傾情幫扶,跨越四千公里同心筑夢(主題)揚州援疆繪就新源發展新篇章(對口援疆)》《(引題) 草場變景區,牧民搞旅游(主題) 新疆新源縣牧民轉型記(對口援疆) 》
記者 | 張兵
編輯 | 李雪
責編 | 姜玉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