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電 題:為什么中拉人權合作越來越重要?
作者 王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全球領導力學院院長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5日,第二屆中拉人權圓桌會在巴西圣保羅舉行,來自中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20國近200名學者、官員、媒體時隔一年齊聚一堂,共議中拉人權事業發展。
此次中拉人權圓桌會再次由筆者所在機構承辦。中國和拉美,分處東西半球,是距離最遙遠的發展中地區,在“人權”這個看似敏感、卻對每個人都有重大現實意義的議題上產生的共鳴,深刻地說明“全球南方”獨立自主、擺脫西方話語依賴、在人權事務上作出獨到貢獻的必要性、重要性。
扭轉“全球南方”內部的“認知缺失”
語言的障礙、拮據的經濟、遙遠的距離、欠發達的交通、鋪天蓋地的“美式人權”宣傳,加之“全球南方”國家主動在國際輿論上對自身人權狀況闡述與解讀力度不足,長期以來,“全球南方”國家之間存在嚴重的相互“認知缺失”。
以拉美為例,許多中國人并不知道,1917年墨西哥制憲會議通過的新憲法,是世界上首個寫入“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勞工權利保護的憲法;也很少知道,拉美曾對《世界人權宣言》的形成與通過作出了重大貢獻。近年來,拉美多國在環境權、原住民權利保障的理念與實踐上取得諸多進展,但這些貢獻與成就往往被淹沒在西方國際人權機構對“全球南方”國家的人權批判聲浪中。
同樣,拉美國家對中國的人權情況亦了解有限。直到近年來中拉貿易與投資不斷增長,才促使拉美更多人開始逐漸了解中國。
筆者近期與巴西國際關系中心(CEBRI)學術主任吉馬良斯教授對話。對方坦言,他近年來加大對中國研究才逐漸發現,對中低收入者而言,在中國的居住、衛生、醫療等的基本人權保障顯然要好過多數拉美國家。巴西—中國企業家委員會執行主席克勞迪婭·特雷維桑表示,隨著對中國深入研究,越來越多巴西學者開始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獨具吸引力,應當成為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相處之道。
近兩年,從拉美地區大國到加勒比島國,多位拉美國家領導人稱贊中國近年來取得的人權事業成就,尤其關注中國在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維護南方國家正當發展權益時所作的努力,紛紛表達了加強對話合作的意愿。
當地時間2025年7月16日,巴西里約熱內盧,全球南方媒體智庫合作傳播伙伴計劃在金磚國家媒體智庫高端論壇上宣告啟動。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
擺脫相似“人權話語困境”
21世紀以來,“全球南方”在軍事、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等“硬實力”上得到極大提升,但在國際話語權、制度制定權、規則闡釋權等軟實力上則進展相對遲緩,其中人權常被西方輿論無端詬病與抹黑,甚至被西方人權話語戲弄操縱。中拉盡管分處東西半球,但在國際人權話語上卻面臨同樣的困境。
長期以來,西方數家所謂“國際人權非政府組織”,配合西方長期把持國際人權話語。一方面,它們大力宣揚“西式人權”“美式人權”,片面宣揚政治權力至上,打著“自由”的旗號,實際是在為“服務資本”的人權保障方式搖旗吶喊。例如,在美國,富人有很好的人權保護,良好的治安、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完善的法律服務、醫療設施和社會保障。但如果是貧困者,則人權情況會非常糟糕,人們已經從無數類似“弗洛伊德事件”中感受到這一點。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常將人權政治化、武器化,通過上述國際人權機構發布未經過充分調研和評審的報告與評論,肆意指摘南方國家人權,并借助西方媒體優勢加以傳播。而更加多邊、多元、專業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洲人權委員會、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委員會發布的國別報告與評論發聲,卻有意無意被西方主流媒體忽視。
事實上,西方利用人權話語控制拉美早已有之。二戰后,美國就將拉美作為實踐文化外交的“試驗田”。20世紀70至80年代,通過實施美式“人權外交”打造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從卡特到里根政府,美式“人權外交”帶給拉美的不是福音,而是干涉拉美內政、實施強權政治的幌子,給拉美帶去一系列危機與困難。彼時拉美國家正逐漸在經濟上陷入困境,從大量削減援助、干涉薩爾瓦多內政到重新加強對古巴制裁,美式“人權外交”不僅沒有“拉一把”,反而成了加速拉美社會動蕩、長期陷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推手。近年來,美西方仍頻繁利用國際人權機構、《國別人權報告》等釋放人權話語曲解拉美國家人權。
中國同是美國濫用人權話語的受害者。特別是近年來,西方國家對新疆、西藏等地人權情況進行無端指責,它們拿準了普通外國人幾乎不會遠赴中國、親臨中國腹地考察當地真實人權狀況,于是肆意編造謊言操控國際輿論,還通過制裁給當地經濟改善與發展制造障礙,目的是企圖滯延中國崛起。
2024年9月15日,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舉辦“中秋月圓百家宴”活動,居民端來自家制作的美食,圍坐在一起品嘗佳肴,共敘佳話,迎接中秋佳節到來。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顯然,為應對西方利用人權話語實施霸凌霸權,需要中拉雙方加強人權交流合作,凝聚人權共識,共同發出人權聲音。在剛結束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9屆會議上,中國代表“全球南方”國家提出的“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以協商一致方式通過,得到了拉美國家的普遍支持。這不僅意味著越來越多拉美國家認同中國將生存權與發展權作為首要基本人權的理念,也是“全球南方”國家事關人權話語的共同發聲、擺脫話語困境的重要體現。
提升“全球南方”的全球領導力
正如許多拉美學者所言,熱絡的經貿關系是中拉關系的起點而遠非終點。雙方進一步加強人權交流合作,不僅有利于彼此與世界人權事業發展,更是南方國家提升全球領導力的重要體現。
首先,進一步打破西方人權話語壟斷,扭轉與端正世界輿論對各國人權的認知。連續兩年舉辦的中拉人權圓桌會向世界宣告,關注人權保障的絕不只有西方,人權保障也絕非只有西式,還有中國式、拉美式以及其他國家的各種形式。中拉要推動更多南方國家發出自己的人權聲音,才能打破西方創造的人權話語繭房。
其次,加大南南國家人權交流合作,吸收彼此人權保障優點。中拉各自人權觀念、制度、實踐中,有不少學習借鑒西方的內容,但更多的是根據自身實際進行的互補和拓展。中拉要促進南方國家交流學習各自特色,保障創新部分,用互學互鑒推動彼此人權共同提升。
當地時間2025年6月27日,文明的對話系列活動(金磚專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舉行。兩位巴西女大學生在配套舉行的“歡朋滿粵”嶺南文化創新展上,被籃球城市東莞的少女形象潮玩迷住了。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攝
最后,用務實合作推動彼此人權保障,成為發展中世界的典范。中國與拉美都是全球南方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可以對整個發展中世界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雙方進一步全面加強政治、經貿、人文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長期合作機制,勢必將協助彼此在減貧、控制氣候變化、性別平等等與人權保障緊密相關事項上持續性地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完成,而這正是全球南方國家對人類發展的真正貢獻。(完)
作者簡介:
王文。作者供圖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全球領導力學院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執行主任,兼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歐美同學會理事、《智庫理論與實踐》副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刊》青年編委會副主任及莫斯科國立大學、蘭州大學等國內外10多所知名大學客座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