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不懂(沃德研究院研究員)
“我跳過去了,我又跳回來了,你打我呀”,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里師爺方唐鏡這段經典臺詞,用來形容美國在國際組織進進出出的“戲精”行為,簡直再合適不過。這不,當地時間7月22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發表聲明稱,美國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通報了美國退出該組織的決定。不出意外,2026年12月31日,美國就要正式“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第三次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畢業”了。
一、“退群慣犯”的前世今生
自特朗普2025年重返白宮以來,短短七個月內,美國已先后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諸多國際組織。這哪里是退群,分明是把國際規則當兒戲,把國際社會當戲臺,上演著“我掀桌子了,我又擺上了”,“你奈我何”的荒誕鬧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于1945年11月16日,總部位于法國巴黎,致力于促進教育、科學、文化及信息傳播領域的國際合作,目前擁有194個會員國。而美國與該組織上演的這出“愛恨情仇”的大戲,劇情跌宕起伏,比日韓綜藝還搞怪。1984年,美國就曾以教科文組織存在腐敗和管理混亂等問題為由,傲嬌地宣布退出該組織。可后來不知咋的,又在2003年乖乖地重新加入,仿佛之前的“分手宣言”只是一場鬧劇。
到了2017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大手一揮,美國又一次宣布退出教科文組織,理由是欠費太多、機構得改革,還有對該組織“針對以色列持續偏見”的關切。當時這一決定,讓不少人大跌眼鏡,畢竟國際組織里少了美國這個“大塊頭”,總感覺缺了點啥。到2018年12月31日,美國第二次退出正式生效。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2023年,美國又像個沒事人一樣,重返該組織。這進進出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門檻估計都要被美國的“退出”和“進入”踩塌掉。如今,特朗普再度掌權,美國又要第三次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劇情反轉得猶如過山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嘴上不說啥,估計心里正在吶喊,“美國,你到底有完沒完!”
二、“任性退群”為哪般
欠費大戶的“耍賴”借口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欠費大戶。據相關資料顯示,美國累計拖欠的會費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就好比你去參加一個俱樂部,卻長期不交會費,還好意思在里面指手畫腳,其他會員肯定不樂意。美國可能覺得自己欠費這么多,在教科文組織里有點理虧,再加上它向來追求利益最大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退出組織,眼不見心不煩,這樣就不用為欠費問題頭疼了,也不用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像有些小朋友,弄壞了別人的玩具,怕被責怪,又不想賠錢,就索性把玩具扔了,大喊“我不玩了”。
“美國優先”的自私作祟
特朗普一直秉持著“美國優先”的政策理念,在他眼里,美國的利益高于一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得靠邊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推動全球教育、科學、文化等方面的工作時,秉持的是全球視野和公平原則,這可能與美國某些只顧自身利益的想法產生沖突。比如在一些文化項目的資助、科學研究的合作方向上,美國覺得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那這個組織對它來說就沒那么重要了,不如退出,自己“單干”或者拉上幾個“小弟”另起爐灶,這樣就能更隨心所欲地追求所謂的“美國利益”。這種行為,就像是一個自私的孩子,在班級活動中,因為不能主導一切,就賭氣不參加了。
“反以色列偏見”的荒謬指控
美國這次退出,還打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存在“反以色列”的旗號。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不過是美國為自己的行為找的一個蹩腳借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于維護全球多元文化的和諧共處與公平發展,在處理涉及以色列的相關事務時,是基于客觀事實和國際準則的。美國卻為了偏袒以色列,強行給教科文組織扣上這樣一頂帽子。這就好比一個人,為了幫自己的兄弟開脫罪責,故意歪曲事實,指責公正處理事情的人有偏見,實在是蠻不講理,不講臉面。
三、“退群”這步棋,下得臭不臭?
美國自身形象受損
自特朗普再次上臺后,美國又開始,是的,“又開始”一次又一次地在國際組織中上演“退群”鬧劇,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已經大打折扣。其他國家看美國,就像看一個不靠譜的伙伴,今天和你合作得好好的,明天說不定就拍拍屁股走人了。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美國的國際信譽,以后在國際事務中,美國再想振臂一呼,讓其他國家響應,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原本美國在國際上還靠著過去樹立的“大哥”人設拉攏了不少盟友,現在這些盟友心里估計也在犯嘀咕,美國這么不靠譜,我們還能和它一條心嗎?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就像一個漏氣的氣球,一點一點地在變小。
教科文組織面臨挑戰
美國作為世界大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一直有著重要地位。它的退出,首先在資金方面就給教科文組織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美國之前雖然欠費,但好歹還有一定的資金投入,現在一退出,該組織資金來源就少了一塊。一些原本依靠美國資金支持的項目可能會面臨停滯或縮減規模的困境。比如一些在貧困地區開展的教育普及項目、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等,可能因為資金短缺而無法順利進行。而且,美國在教育、科技、文化文領域也有一定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它的退出也意味著教科文組織在整合全球資源、推動項目進展方面會失去一些助力,對全球教科文事業的發展無疑是一種阻礙。
國際合作氛圍遭破壞
美國的“退群”行為,就像一顆老鼠屎,壞了國際合作的一鍋粥。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組織是各國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平臺。美國頻繁“退群”的反全球化做派,向其他國家傳遞了一種消極的信號,讓大家對國際合作的穩定性產生懷疑。這可能會導致一些國家也開始效仿美國,遇到問題就想通過退出國際組織來逃避責任,而不是積極地通過合作去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國際合作的氛圍將變得越來越淡薄,原本大家齊心協力為了全球共同利益努力的局面,可能會被各自為政、互相猜忌所取代,這對于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全球教育公平等全球性挑戰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四、美國“退群”有跡可循嗎?
回顧美國過往的“退群”歷史,還真能發現一些規律。一般來說,當國際組織的規則、決策、態度不利于美國實現其短期的經濟、政治和戰略利益時,美國就容易產生“退群”的念頭。像之前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就是覺得TPP的一些條款不符合美國企業的利益,不利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擴張。像今年1月,特朗普就任首日就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覺得世衛組織在一些事務上沒有完全按照它的意愿來,比如在疫情病毒溯源等問題上,美國就想把鍋甩給其他國家,而世衛組織秉持科學、公正的態度進行調查,這讓美國很不滿意。
另外,當美國國內的政治勢力發生變化,新上臺的政府有不同的外交理念和政策重點時,也容易引發“退群”行為。特朗普上臺后,推行“美國優先”政策,與之前奧巴馬民主黨政府的外交理念不同,所以在他第一屆政府任期內,美國退出了多個國際組織和協定。而與奧巴馬同為民主黨的拜登上臺后,又出現部分重返國際組織的舉動,這都和美國國內政治生態的變化密切相關。可以說,美國的“退群”和“返群”,就像是一場隨著國內政治風向和利益訴求變化而舞動的“搖擺舞”。
跌跌撞撞的霸王末路
美國在國際組織間這種反復無常的“退群”行為,就像一個不穩定因素,給國際秩序和全球合作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未來,美國還會在“退群”的道路上走多遠,又會給世界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驚喜”或“驚嚇”,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美國的“退群”大戲,看似是在追求自身利益,實則是在自毀長城。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相互依存,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應對全球性挑戰。美國這種反復無常的行為,正在透支其國際信譽,讓其他國家對其失去信任。就像《九品芝麻官》里的大反派常威,開頭再怎么囂張跋扈,現在再怎么嘴硬頭鐵,最終也逃不過正義的審判。美國若繼續在“退群”的道路上狂奔,終有一天會發現,自己在國際社會中變成孤家寡人,曾經的霸權地位也將搖搖欲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