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喬晶
日前,中國一冶承建的宜昌高鐵新城項目子項——宜昌市花溪路(峽州大道-宜巴高速)市政工程第五標段、綠丘路一期(小鴉路-龍泉大道段)工程通過竣工驗收,這意味著當地市民往返宜昌北站與周邊片區的通勤時間可節約20分鐘。
宜昌花溪路五標
宜昌高鐵新城也由此邁入“路網互聯”發展新階段,成為鄂西片區首個實現“高鐵樞紐+片區路網”雙暢通的示范區域。近日,施工團隊講述了創建精品工程的背后施工細節。
嚴抓質量
7項精益建造內容樹樣本
“越是復雜環境,越要把質量管理抓細抓實,絕不能有絲毫松懈。”中國一冶宜昌高鐵新城項目負責人劉歡在每日調度會上反復強調。為此,項目團隊以精細化品質管理為核心,通過建立矩陣式質量責任架構,將權責細化分明、分工落實到人,從源頭筑牢質量防線。
施工中,該項目嚴格落實“自檢、互檢、專檢”三級檢查制度。同時借助PDCA循環持續優化管理流程,推動關鍵工序一次驗收合格率達98%,實體與樣板工藝參數一致性超95%。
在此基礎上,項目積極應用BIM模擬等8項新技術,有效將結構尺寸偏差控制在規范值內,為工程質量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2024年,宜昌高鐵新城項目承辦省級質量觀摩會,其清水混凝土工藝得到廣泛認可;編制的7項精益建造手冊內容,為行業標準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狠抓質量,安全文明施工齊頭并進。項目還獲得湖北省、宜昌市“安全文明工地”榮譽稱號、“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現場”。
此外,上述兩個項目竣工資料規范有序,影像資料全程可追溯,檔案完整性達優良等級,全方位展現了精細化管理的成果。
合力攻堅
如期竣工為高鐵新城注活力
自兩子項開工以來,項目團隊以“技術攻堅”為導向,在項目負責人帶領下組建由“劉歡創新工作室”牽頭的技術創新研發小組,聚焦施工中的技術“堵點”展開攻堅,施工推進和合同履約取得較好成效。
針對現場平面布置復雜、各階段銜接難度大等問題,項目團隊將BIM技術深度融入施工全流程:施工前依據圖紙對各主要階段的材料堆放區、機械設備停放位、臨時通道等進行三維模擬布置,通過多方案對比優化料場與作業面的動線距離,使材料轉運效率提高30%;施工過程中動態更新模型參數,實時調整因工序交叉產生的場地沖突。在鋼筋加工區與模板堆放區的空間協調中,通過模型預演提前規避多次潛在的場地占用矛盾,保證現場施工組織合理高效。BIM應用成果獲得2023年湖北省建設工程BIM大賽一類成果獎;宜昌高鐵新城項目“宜戰到底”QC小組成果榮獲2024年度全國冶金建設行業QC成果一等獎。
擰成一股繩,合力強履約。
該項目技術總工介紹,項目針對復雜節點、關鍵節點等進行高精度建模,結合現場排查構建現狀管線BIM模型,與新建管線進行碰撞檢測。通過提前發現并解決管線交叉沖突,避免了施工中因管線問題導致的停工整改,節省大量工期;施工尾段工期緊、任務重,黨員先鋒隊主動認領管線密集區施工等難點任務,在管線遷移、交叉作業等關鍵環節24小時輪班值守,實時協調解決突發問題;各黨員責任區則細化分工,從材料進場驗收、工序質量把控到安全隱患排查,一個個黨員帶頭盯守,形成“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履約合力,有力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優質標準,施工進度按計劃穩步推進,如期實現竣工交付。
隨著花溪路五標和綠丘路的順利竣工,宜昌高鐵新城項目整體建設已進入沖刺階段。下一步,項目團隊將聚焦剩余路段的路面鋪設、綠化景觀及配套設施安裝等收尾工作,延續“合力強履約”的作風,力爭以優質工程的標準完成項目整體交付,為宜昌高鐵新城的崛起注入強勁動力。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