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五十的70后都來看看
親家這門“親戚”,一旦結成,就比兄弟姐妹還要微妙——
說話輕了,顯得生分;說話重了,兩家人尷尬;一句話踩雷,子女的婚姻都可能跟著搖晃。
今天我們只聊“閉嘴”的藝術:以下這3句話,能不說就不說。
01
“我們家給孩子準備的是全款學區房”——別用房子壓人一頭
見過一位阿姨,第一次見面就把鑰匙往桌上一放:
“小兩口以后住的那套,我們全款買的,旁邊就是市重點小學,也算給他們一點保障。”
話音未落,對面親家臉上的笑就僵了。
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把“經濟實力”擺上臺面:
? 你們家沒出房?
? 你們家不是重點學區?
? 你們家孩子是不是“高攀”了?
房子本是喜事,一旦變成比較工具,就成了隱形的價碼。
真正聰明的親家,只聊孩子未來怎么裝修陽臺、怎么布置嬰兒房,絕不給“誰更闊”留下任何可乘之機。
02
“聽說你家老人身體不太好?”——別拿健康當寒暄
小區里一位大爺,見面就熱情地問:
“親家母,聽說您血糖高?現在吃進口藥還是國產藥?貴不貴呀?”
一句“關心”,把對方問得臉色發白。
健康、醫療、退休金,都是親家之間的“高壓線”。
? 你多問一句,對方就得多解釋三分;
? 你看似體貼,實則把人家的“難”攤在陽光下。
真正的體貼,是把關心留在心里,把話題留在花園和天氣上。
03
“你們那邊彩禮是不是都這個行情?”——別用玩笑探口風
表姐曾經“幽默”地拍了拍親家肩膀:
“聽說你們那邊彩禮最少也得三十萬起步?哈哈,我們可得提前準備!”
笑聲沒落地,親家公已經低頭喝茶,半晌沒接話。
玩笑一旦踩到習俗、金錢、地域差異,就會變成一把軟刀子。
? 對方若真收了,顯得賣女兒;
? 對方若沒收,又好像自家姑娘“掉價”。
幽默的底線,是讓所有人都舒服;一旦有人笑不出,就不是玩笑,是冒犯。
04
親家之間,沒有血濃于水的天然紐帶,卻因為一對新人被緊緊綁在一起。
我們每一次閉嘴,都是在給子女的婚姻讓路;
我們每一次分寸,都是在給兩個家庭搭橋。
您覺得還有哪些話不能跟親家說?
歡迎留言,留言區很精彩!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