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淼、梁耀丹 主編|趙妍
引子:為什么像雪蓮這樣的平價雪糕越來越少,像鐘薛高這樣的雪糕刺客越來越多?雪糕刺客背后,存在怎樣的資本博弈?高價雪糕到底是如何崛起,對平價雪糕進行劣幣驅逐良幣的?
大家好,我是在大城市奮斗了多年,卻依然沒有實現雪糕自由的清流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今年的夏天似乎特別熱。在某個炎炎夏日的中午,滿頭大汗的清流君走進一家便利店,隨手拿了一根雪糕,在結賬時心卻被價格刺痛了一下。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雪糕刺客嗎?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雪糕刺客消暑效果是真的立竿見影,知道價格的瞬間,清流君的心立即就涼了。
厚臉皮的清流君當然沒有選擇結賬,而是回到冰柜前,試圖找一找有沒有更便宜的雪糕,結果發現,翻到的32款雪糕里,起碼有20款價格超過了7塊錢。整個冰柜里的雪糕,歪歪斜斜的每包上都寫著“我是刺客”幾個字。
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冰柜里的平價雪糕越來越少,而取而代之的雪糕刺客卻變得越來越多呢?
為了探尋雪糕刺客崛起的真相,清流君一口氣統計了市面上40款雪糕刺客。本期視頻,清流君將講述,雪糕刺客背后的資本邏輯,以及,雪糕刺客到底是如何崛起的。
首先來說說這40款雪糕的情況。注意,這里所說的雪糕刺客,是指單價超過10塊錢的雪糕。當然,每個人的消費能力不一樣,對“雪糕刺客”的價格定義也不同,比如清流君吃到超過5塊錢的雪糕就開始肉疼了。而把超過10塊錢的就算“雪糕刺客”,應該大部分人都不會反對了吧?土豪當我沒說。
在樣本搜尋方面,清流君先是挨個走訪便利店進行統計,然后再在線上搜索超過10塊錢的雪糕對樣本進行補充。
最終,清流君得出了以下40款雪糕。
從價格上看,這40款雪糕的價格大體集中在10-40元之間,但最高的能有60多元。而如果要是碰上了黃牛,那價格更是貴到離譜,比如鐘薛高去年推出的68元的“杏余年”雪糕, 在網上一度被炒到了幾百乃至近千元。當然,清流君理解不了,什么樣的人會去搶一根幾百上千的雪糕。
而從廠商來看,這40款雪糕中,僅有10款來自哈根達斯、和路雪、八喜等外資品牌,其余四分之三都是國產品牌。這屬實有點顛覆清流君的想象。在清流君印象中,“貴族雪糕”不一直是哈根達斯、夢龍這種進口雪糕的嗎,國產雪糕是啥時候支棱起來的呢?
進一步看看30款國產雪糕的情況。30款國產雪糕刺客中,僅僅有有8款來自伊利、蒙牛、光明等老字號,最多的,居然是鐘薛高這種新晉的國產“網紅”品牌,例如普拉拉、可米酷、阿蘇山等等。
重點來了,這些動輒超過10塊一條的雪糕刺客,是怎么崛起的呢?
事實,在步入千禧年后,國內雪糕的漲價,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最早一輪漲價大約在2007年,受奶、糖、巧克力等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漲影響,國產雪糕正式告別了“一元時代”。不過,即便最貴的“貴族雪糕”也不過是兩三塊的伊利“火炬”或者“苦咖啡”這種。
2016年,國內雪糕迎來第二輪漲價,這一時期,雪糕紛紛步入3-8元大關,不過,高端雪糕的市場,仍然是以雀巢、DQ等外資為主。
轉折點則發生在2018年,從這一年開始,國內崛起的雪糕刺客,開始逐漸打破了外資雪糕品牌壟斷高價市場的局面。而率先打破這一局面的,正是那個火也燒不化、油炸也沒變形的鐘薛高。
鐘薛高的老板是林盛,一個實打實的廣告人,在創立鐘薛高前,曾親手操刀將馬迭爾、中街兩塊雪糕變成“網紅”。林老板的打法很簡單,先是講品牌故事,之后又通過小紅書鋪滿、網紅推廣、直播間帶貨、簽約明星代言等操作增加熱度。
鐘薛高的出現,可以說直接改變了國內雪糕的格局。
在2017年冰淇淋行業十大品牌中,外資品牌占據了7個席位,國產雪糕也只有伊利、蒙牛上榜。但到了2018年,定價13至20元的鐘薛高橫空出世,從口味、價格、渠道上打破了大伙對國產雪糕的廉價印象。當年,鐘薛高一款賣到68塊的厄瓜爾多雪糕,曾上過天貓銷量榜首,單日就創收460萬。
鐘薛高的成功直接掀起了一波國產雪糕漲價潮。之后兩年里,如田牧、橙色星球等不少網紅雪糕品牌紛紛崛起。數據顯示。在2017年到2021年,全國每年新成立的雪糕相關公司平均有5000個。還有不少老牌傳統雪糕跑步入場,比如光明推出高端品牌“熊小白”,蒙牛推出圣蒂蘭雪,伊利接連推出“須盡歡”、“綺炫”等系列,雪糕市場也正式步入“10元時代”。
就連各大景區、外行巨頭也來湊熱鬧,玉淵潭、滕王閣雪糕已不新鮮,今年以來,連賣車的五菱宏光、賣醋的恒順醋業以及酒業老大哥茅臺都開始試水,推出汽車味、醬油味還有茅臺味的網紅雪糕,價格也在幾十元甚至超過50元。
大家發現沒有,也就是那幾年開始,市場上的雪糕價格開始一個賽一個高,一個比一個更能刺痛消費者的錢包。
這些雪糕的背后,又有哪些資本在助推呢?
據相關統計,僅在2015年至2018年4年間,雪糕品牌相關融資共計23起,涉及金額18億元。目前在國內拿到融資的共17家,包括鐘薛高、田牧、橙色星球、綺妙等多家網紅雪糕品牌。
還是拿鐘薛高舉例,鐘薛高從2018年至今獲得了4輪融資,在2021年剛完成兩億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元生資本、H Capital、萬物資本、天圖投資、真格基金、峰瑞資本、頭頭是道等知名資本。
再比如,橙色星球在2021年剛成立就獲得了來自小米集團、順為資本的天使輪輪融資。
資本愿意投高價雪糕品牌的邏輯也很簡單。熟悉風投的朋友可能知道,2017年被叫做“消費元年”,當時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在逐漸衰減,投資人更愿意把大把大把的錢投到消費領域。再說,高價雪糕,誰知道是不是下一個喜茶呢?
有人可能想說,雖然出現了高價雪糕,那早就存在的平價雪糕呢,為什么越來越少了?
答案很簡單,因為不賺錢,所以輸掉了市場。
就拿網友們前段時間保衛的平價雪糕“雪蓮”來說,有媒體去采訪了一下雪蓮的廠家和經銷商,一包雪蓮零售價是5毛,而廠家也僅僅從每包中賺取一分錢的利潤。即便是這樣,雪蓮的經銷商也表示,這款雪糕其實并不好賣。
再拿光明雪糕來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光明牌冰磚?這款雪糕其實最早是老牌上海雪糕廠家“益民食品一廠”生產的,也是很多消費者心中的平價雪糕之王。不過,益民一廠2018年被光明乳業收購后,財務數據卻顯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1億元,凈利潤卻僅僅只有59萬元。相當于凈利潤率僅有0.53%。這還是從2018年開始,益民一廠將鹽水棒冰和綠豆棒冰漲到了1元和1.5元后的結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高價雪糕的出現,可以說直接KO平價雪糕。
首先,高價雪糕價格高,利潤空間就更大。有人統計過,一款13元的鐘薛高常規產品,進貨價在7-10元左右,凈利率在20-50%不等。也就是說,賣出一根鐘薛高,相當于賣了30根平價雪糕。
如果你是開便利的老板或者賣雪糕的經銷商,你更愿意賣不賺錢的平價雪糕,還是最高能賺一半的高價雪糕呢?相信答案,大家心里都有數吧。
問題來了,雪糕價格高,就意味著它用料好、品質高嗎?
如果高價雪糕就意味著品質高,清流君也就認了??捎行┭└鈪s并非宣傳的“貨真價實”,而是打著高品質的“幌子”摸魚。比如鐘薛高說好的“不加一滴水”的純牛乳,卻偷偷加了飲用水;說好的吐魯番盆地特級紅提,卻換成了散裝葡萄干;還有曾使用獲得國際大獎的頂級陳年干酪,實際也未獲任何獎項。
就連宣稱由“中國、意大利、美國、日本等全球研發機構聯手開發,全球僅十臺”的生產設備,也不是那么回事。要知道,鐘薛高的代工廠其實是國內一家老牌雪糕廠“江蘇美倫食品”,有網友專門買了該廠生產的一款5塊錢的雪糕,嘗后竟發現和鐘薛高的味道相差無幾。
再如一款晴王葡萄網紅雪糕,當看到它日文的包裝時,清流君險些以為這是一款進口雪糕,但它的配料表卻沒寫有任何進口原料,品牌方上海信恒食品有限公司也無任何“外資”股東;代工廠湖南美倫食品也與鐘薛高同出一處,這家公司19年曾因違反安全生產規定被罰,20年則被法院執行慘成“老賴”。
除了虛假宣傳,質量問題也網紅雪糕們繞不開的話題,比如這次“燒不化”的鐘薛高在因卡拉膠被討伐之前,奧雪的一款網紅雪糕便曾多次上食藥監局“黑榜”,而曾獲得融資的網紅品牌橙色星球、冰天美帝也在2020年、2021年相繼也曾因雪糕抽檢不合格被罰。
當這些奇奇怪怪、高價低質的“網紅雪糕”偽裝成平價雪糕時,就有了“雪糕刺客”。而“雪糕刺客”引起眾怒的真正原因,也并不光是因為價格貴,更是因為它把消費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明明可以直接搶錢,商家卻還送了你一條雪糕。
最后,清流君奉勸一句,珍愛錢包,遠離陌生雪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