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方直說了"沒美糧不影響",美農徹底崩潰)
4月28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是否進口美國飼料糧和油料,不會影響中國糧食供應。
這句話猶如一記重磅炸彈,美國農民懸著的心徹底“死”了。《紐約郵報》、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等美媒28日報道稱,在中方發出這一表態之際,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來自中國的農產品訂單不斷被取消,美國農民或將失去中國這一至關重要的最大市場。
代表美國農民的主要出口貿易組織美國“農業運輸聯盟”(AgTC),其執行董事弗里德曼(Peter Friedmann)哀嘆道,從干草種植戶到水果和堅果出口商,再到種植棉花和硬木木材的農戶,美國農產品訂單被取消的普遍情況,已經不能用“即將陷入危機”來形容,而是“一場全面爆發的危機”。
他補充說,中國取消農產品訂單的影響,還將波及更多行業——首先是農場因訂單取消而被迫關閉,接著是碼頭工人因船期取消而失業,最后從港口運輸貨物的卡車司機也將難以幸免。
2020年以來,中國采購美國豬肉量變化趨勢圖 彭博社制圖
美媒援引美農業部上周四(24日)發布的數據稱,中國取消了1.2萬噸美國豬肉的采購訂單,較前一周暴跌72%,創下今年迄今最低單周交貨量記錄。同時,這也自2020年以來,中國取消美國豬肉訂單的最大規模。
根據這份中美關稅交鋒后公布的首周銷售數據,截至4月17日的一周內,中國的大豆訂單也驟降至僅為1800噸的規模,遠遠低于之前一周購買的72800噸。
美國“農業運輸聯盟”(AgTC)的弗里德曼表示,根據從會員公司收到的報告,受貿易戰影響,其會員正遭受“巨大”經濟損失。
據美媒報道,一家木漿和紙板出口商向AgTC報告稱,其倉庫中約6400噸的貨物訂單被取消,或是被要求暫停發貨,另有15節火車車廂的貨物處于“滯期”狀態,將因貨物運輸延遲繳納額外費用。
該出口商還有9000噸的產品正在海上運往中國,預計將于5月13日抵達。這家公司擔心,如果買家在港口拒收貨物,這批貨物可能會被迫轉運至成本高昂的中國保稅倉庫或其他國家。
一家草種出口商也告訴AgTC,在已預定船只的情況下,中國客戶提前兩周,通知他們取消了8批貨物的訂單。
對于美國農場來說,干草和稻草等飼料的出口也是一項重要業務,這些飼料用于供應海外的畜牧業。
華盛頓州中部的一家干草出口商,向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長期出口大量干草作物。但該出口商稱,在過去兩周內,其被要求將大部分出口貨物改道運往日本、迪拜、中國臺灣地區以及幾個中國大陸港口。航程改道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額外成本負擔。
這家出口商同時向AgTC發出警告,當下狀態“不可持續”,沒有其他市場能夠迅速取代中國的需求并消化如此巨大的購買量。為此,他們立即停止了所有正在處理的訂單,不得不裁去占到員工總數四分之一的12名工作人員。
這家公司還稱,他們一直在與客戶溝通,希望“國家高層那些草率且魯莽的決策能夠得到糾正,從而緩解其目前所面臨的嚴重困境。”
另一家木材出口商也提到,他們正將員工和生產轉移到其他利潤較低的生產項目上,并大幅減少了從伐木廠、卡車運輸、鋸木廠等獨立供應商的業務采購。
據其所說,目前由于中美兩國貿易下降,美國農產品的價格已經受到影響,一些產品的價格已經下降超過了20%。這將影響其庫存規劃和未來投資。
“這種情況已經在發生了。而且與玩具、電視之類的產品不同,(農業受到的影響)非常明顯,”弗里德曼愁容滿面,“就算沒人購買農產品,你還是需要進行采摘作業,就像櫻桃和其他水果一樣。但如果賣不出去,又能怎么處理它們呢?”
弗里德曼無奈道,接下來一段時間,美國消費者可能會看到超市里暫時涌入一些廉價農產品,比如櫻桃的價格只有以往的四分之一,但這只是美國農民破產并拋售過剩產品的一個跡象。
正在美國農產品出口商發愁之際,《紐約郵報》、CNBC以及彭博社又注意到,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本周一的一番表態。
據央視新聞等報道,趙辰昕在記者會上表示,2024年來自美國的高粱、玉米、大豆等糧食進口量,占我國國內糧食消費量比重很低,而且基本都是飼料糧。這些品種可替代性比較大,國際市場供應很充足,同時國內糧食儲備資源也很充足。我國即使不采購美國的飼料糧和油料,對我國糧食供應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彭博社還注意到,中國農業部28日發文稱,中國預計在第二季度從南美進口大量的大豆,以緩解供應短缺,并有助于進一步降低動物飼料的價格。
文章稱,前期采購的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南美國家大豆,在4月下旬就將陸續密集到港,預計4月全月累計進口大豆到港量850萬噸,5月將增至1200萬噸,6月1100萬噸。二季度我國大豆進口量將超過3000萬噸,供需格局較為寬松。
彭博社計算稱,這將創下中國該季度的大豆進口量紀錄。這讓弗里德曼更加焦急,因為在上一輪中美關稅戰中,美國豆農已經被迫將一大塊中國市場拱手相讓于巴西。
他疾呼美國政府應迅速改變對華關稅政策,“出口貿易問題是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慢慢形成的。我們不可能通過一聲令下、突然宣布或迅速征收關稅就將這些問題解決掉。”
2025年2月21日,巴西戈亞斯州奧里佐納,工人們在農場收割大豆。 視覺中國
雪上加霜的是,CNBC指出,在關稅沖擊之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日前通過的“中國造船入港收費惡規”,又給美國農業帶來了另一個迫在眉睫的財務挑戰。
這項新規宣稱,從今年10月14日開始,所有由中國建造并歸中方所有的船舶,只要停靠美國港口,都將依照其所載貨物的數量被收取所謂“海運服務費用”。
雖然按照相關規定,散裝農產品被排除在外,但集裝箱運輸的農產品并不在豁免范圍內。弗里德曼強調,豁免政策至關重要,因為美國最有價值的農產品出口都是通過集裝箱運輸的。
美媒稱,集裝箱運輸的美國出口農產品包括冷藏牛肉、豬肉、家禽、水果、蔬菜、乳制品以及薯條等加工食品。棉花、堅果、干乳制品、木材、紙張、供人類食用的大豆,以及干草和苜蓿等飼料,也通過集裝箱運輸。
根據美國貿易數據,按體積計算,美國通過集裝箱運輸的農產品約占25%,按價值計算則接近55%。弗里德曼說:“我們仍在努力爭取豁免所有農產品的出口費用,包括集裝箱運輸的農產品。”
美國特朗普政府損人不利己的關稅昏招,幾乎堵死了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之路。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凱萊布·拉格蘭德(Caleb Ragland)致信白宮,敦促特朗普政府盡快與中國談判并達成協議。
他向特朗普喊話,“與中國的這場貿易戰,是在拿美國人的生計,尤其是美國農民的生計賭博。請您現在就與中國達成協議。”
4月29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再對美國關稅問題表示,中方多次闡明,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這場關稅戰是美方發起的,如果美方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施壓,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開展對話。
延伸閱讀
尷尬!“特朗普上回慶百日的美國工廠,已遷至中國”
2017年4月29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Ames True Temper獨輪車工廠。特朗普在那里慶祝了自己執政百日。
八年后,特朗普再迎百日節點。只是當初那座寄托了他復興“美國制造”夢想的工廠,已經不在了。
它的生產線遷往了中國。
“這正是美國制造業殘酷現實的縮影。”隨著特朗普關稅引發的混亂愈演愈烈,彭博社4月29日發表長文,揭示了Ames True Temper工廠令人唏噓的命運。
文章指出,盡管美國政府一再宣稱要“復興美國制造”,但實際就業增長幅度不大,就業增長遠低于整體勞動人口增長速度,企業外流、自動化替代、審批程序繁瑣及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更是久拖未決,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關稅恐難逆轉美國數十年來的產業外遷趨勢。
位于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的Ames工廠擁有近150年生產歷史,其工具制造史更可追溯至1774年。該廠曾為喬治·華盛頓的軍隊和拉什莫爾山雕刻者提供鐵鍬,其獨輪車助力修建了胡佛水壩。對特朗普而言,這里顯然是宣揚“重振美國工廠就業”計劃的絕佳舞臺。
2017年,特朗普前往Ames True Temper工廠慶祝上任百日。 彭博社
“我們信奉‘美國制造’,其回歸勢頭之強勁、質量之優、速度之快甚至超乎我的預期。”特朗普當時在工廠車間臨時搭建的辦公桌前對記者說。在內閣成員和在場員工的見證下,特朗普簽署了兩項行政令。不到一年后,他的首批關稅政策正式落地。
八年后的4月29日,特朗普即將迎來第二個任期的首個百日紀念,此時的他又掀起了一輪關稅戰,繼續推行他那制造業回流計劃,此舉已引發金融市場動蕩與經濟衰退憂慮。
至于這座Ames工廠,已不復存在。
2023年,其私募股權公司Griffon集團關閉了這家曾占據美國85%獨輪車市場份額的工廠,將生產轉移海外,賓州兩家工廠被迫關閉,超過250個崗位流失。公司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稱此為“全球采購”戰略的一部分。
如今走進門店,True Temper獨輪車已赫然標注著“中國制造”。
彭博社稱,獨輪車雖僅占30萬億美元規模美國經濟的微小份額,但哈里斯堡Ames工廠的關閉,卻成為困擾美國制造業的殘酷經濟現實的縮影——對許多企業而言,特別是自特朗普最新關稅實施后,這種困境愈演愈烈。
盡管美國應具備關鍵商品(從半導體到鋼鐵)生產能力的理念獲得廣泛支持,但關于如何實現目標,依然缺乏共識。
特朗普或許終有一天能證明他所鼓吹的“關稅魔力”確實能讓就業崗位回流美國。然而,歷史和經濟學并不站在他這一邊。而且,當他試圖脅迫(或偶爾哄騙)制造商擴大國內生產時,他所面臨的障礙越來越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拜他的政策所賜。關稅只是增加了企業已經面臨的運營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勞動力短缺、電網不足以及繁文縟節。
特朗普上任百日里那些令人猝不及防的貿易政策,正讓事情變得更加困難。從福特、特斯拉等巨頭企業到夫妻小店,已有超過1100家公司提交了豁免申請,試圖規避對中國進口設備征收的關稅。
“坦率地說,我認為制造商們對關稅非常擔憂。”美國制造商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杰伊?蒂蒙斯(Jay Timmons)說。
近期紐約與費城聯儲分行對制造業活動的密切監測顯示:生產下滑、工時縮減,工廠管理者普遍對未來持悲觀態度。
2017年尚未關閉的賓州Ames獨輪車工廠。 彭博社
然而,白宮對這些疲軟跡象不以為意,轉而吹捧自就職日以來蘋果、現代、英偉達等公司宣布的逾1.6萬億美元企業投資,及近期制造業就業增長數據。
可實際上,白宮鼓吹的那些投資僅僅停留在口頭承諾,而且就業增長幅度不大。今年前三個月,全美制造業就業人數僅僅增加了4000人,還不到該行業1280萬勞動力的0.1%。
截至今年3月,美國工廠的就業人數比特朗普2017年1月上任時多了43萬人。然而,在過去八年里,就業人數3.5%的增長幅度還不到同期整體勞動人口增長率的一半。而且,在美國工廠工作的人數仍比1979年的峰值時期少了近700萬人。
報道認為,這個問題并非特朗普一人造成。拜登吹噓民主黨通過立法推動的工廠建設熱潮,這些立法旨在刺激對半導體晶圓廠以及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的工廠的投資。然而,去年美國制造業崗位流失超過10萬個。
即使是特朗普的一些支持者,也對他能否扭轉這一數十年的趨勢表示懷疑。
“特朗普夢想著讓人們重新獲得尊嚴,我不得不為他有這樣的夢想而鼓掌。”城堡投資集團(Citadel)創始人肯·格里芬(Ken Griffin)4月25日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對聽眾說。
但他話鋒一轉又說:“這些工作崗位不會再回到美國了。”
除了勞動成本,美國制造業外流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工廠自動化提高了生產力。電動汽車的運動部件比傳統汽車少,這些工廠雇傭的工人也更少。
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讓工作崗位回流。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特朗普的極端關稅政策將幾乎立即在國內和全球引發經濟沖擊。從長遠來看,這些政策可能會讓美國更加孤立,競爭力也會下降。
哈里斯堡地區商會會長兼首席執行官瑞安·昂格爾(Ryan Unger)表示,Ames工廠的外遷讓當地官員大吃一驚,對當地經濟是一個重大打擊。“你永遠不想看到公司搬走,離開你的地區。”
匹茲堡初創企業Hellbender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布萊恩·拜爾(Brian Beyer)說:“我希望能多考慮一下降低(中國)機械設備的關稅,這樣我們就能建造工廠了。”“當我仔細研究關稅政策時,這是讓我深感不安的事情之一。我原以為我們會在制造設備方面得到一些豁免。”
特朗普的政策還在以其他方式影響著Hellbender公司的利潤。目前,該公司一些客戶已經取消了訂單,因為他們再也負擔不起進口中國零部件的費用,而且找不到國內的替代品。
如今在Ames工廠舊址,工廠的指示牌已經看不到了,人們只能看到十幾輛雜亂停放的Ames品牌拖車,這是工廠曾經存在過的唯一痕跡。
哈里斯堡商會主席昂格爾說,過去八年里,這里的工作崗位一直在不斷流失,這令特朗普2017年那次活動上的號召聽起來更像是不祥之兆,而非充滿希望:“我們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