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朗普宣布提名邁克·沃爾茲為下一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圖為沃爾茲 資料圖
當地時間5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文,宣布提名邁克·沃爾茲為下一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將兼任國家安全顧問,同時繼續在國務院發揮其作用。
當天早些時候,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稱,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及其副手亞歷克斯·黃即將離職。(央視記者 許弢)
圖為魯比奧和沃爾茲 資料圖
早前報道
美國同日曝兩起泄密事件:防長群聊向家人分享作戰計劃,白宮平面圖被“共享”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媒接連曝出兩起與白宮有關的泄密事件。
繼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團隊在通訊軟件“信號”(Signal)群聊中分享胡塞武裝打擊計劃后,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被曝在另一個私人群聊中也分享了即將對也門發動襲擊的詳細信息,群聊成員包括他的妻子、兄弟和私人律師。有媒體分析稱,最新發生的群聊事件肯定會引發輿論對赫格塞思和特朗普政府的猛烈抨擊。
與此同時,央視新聞援引《華盛頓郵報》4月20日報道稱,內部記錄顯示美國政府官員與聯邦工作人員不當分享了敏感文件,其中包括可能屬于機密的白宮平面圖。
分享戰斗機飛行時間表
據報道,今年1月,赫格塞思在未獲得國防部長任命的情況下,使用私人電話號碼在通訊軟件Signal創建了一個名為“國防 | 團隊聚會”(Defense | Team Huddle)的私人群聊,群聊成員包括他的妻子、兄弟以及部分核心圈子成員。據悉,在退伍軍人赫格塞思就職國防部長的最初幾個月里,他的核心圈子成員多為經驗豐富的退役士兵,盡管他們擁有豐富的軍事經驗,但對政府最高層的運作方式缺乏了解。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赫格塞思最初創建這個獨立群組的目的是討論日常行政或日程安排信息,通常不會在群聊中討論敏感的軍事行動信息。此外,該群組中不包括其他內閣官員。
然而,美媒在4月20日爆出,赫格塞思不僅在此前飽受爭議的 “胡塞PC小組”群聊中發布作戰計劃,還將相關信息發布到這個私人群聊中。一些熟悉群聊內容的人士表示,赫格塞思在兩個群聊中均分享了F/A-18“大黃蜂”戰機針對胡塞武裝的飛行時間表。
赫格塞思的妻子詹妮弗曾擔任福克斯新聞制片人,目前并未受雇于國防部,但她卻曾兩次陪同赫格塞思出席討論機密信息的會議,因而受到批評。此外,盡管赫格塞思的兄弟菲爾和私人律師蒂姆·帕拉托雷都在五角大樓任職,但目前尚不清楚他們需要了解也門胡塞武裝軍事打擊計劃的具體緣由。
值得注意的是,私人群聊的成員還包括赫格塞思的兩名前高級顧問——丹·考德威爾和達林·塞爾尼克。據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這兩人以及副國防部長斯蒂芬·范伯格的幕僚長科林·卡羅爾在泄密事件調查期間被解雇。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赫格塞思曾被提醒應當把與工作相關的事宜轉移到政府內部的通訊軟件,而非在“國防 | 團隊聚會”群聊中討論,但他顯然并沒有“聽勸”。一位熟悉聊天內容的人士表示,在也門軍事襲擊活動開始前,赫格塞思的助手曾警告他不要在Signal 群聊中討論此類敏感行動的細節,理由是該聊天軟件雖經過加密處理,但并不像政府內部使用的通訊工具那樣安全。
這也是繼今年3月“群聊泄密門”后,美媒爆出的另一起涉及赫格塞思的信息泄密事故。3月24日,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杰弗里·戈德堡在該媒體網站上發文爆料說,他11日在Signal中收到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同名的用戶的連接請求,兩天后被加入“胡塞PC小組”群聊中。15日,群聊中與赫格塞思同名的用戶發來消息,透露了美國即將在兩小時后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打擊的作戰計劃,包括攻擊目標、攻擊順序及美方將部署的武器等細節。
兩屆白宮班子都在泄密
當地時間20日,美媒報道稱,負責為大部分聯邦機構提供行政和技術支持的美國總務管理局(GSA)的雇員,因不當操作錯誤將包含敏感文件的谷歌云端硬盤文件夾分享給該部門的全體員工,其中包括可能屬于機密文件的白宮平面圖、白宮游客中心擬建防爆門的詳細信息,以及協助特朗普政府新聞發布會的供應商的銀行賬戶信息。根據員工名錄,美國總務管理局員工總數超過11200人。
美國總務管理局監察長辦公室上周對谷歌云端硬盤文件夾進行安全審查時發現了這一行為。內部文件顯示,在審計期間,檢查人員發現敏感信息“似乎在整個機構內被不當共享”,并于15日向負責處理安全漏洞的IT部門報告了這一問題。截至17日,總務管理局的IT團隊已確定了文件的所有者并取消了文件共享,相關文件已無法查閱。
有報道稱,文件并未明確指出白宮平面圖、防爆門細節或銀行信息是否屬于機密信息。不過,被共享的15個文件中有9個被標記為CUI,即“受控非機密信息”(controlled unclassified information)。根據政府規定,CUI指的是“不符合機密標準但仍必須受到保護的敏感信息”。文件記錄顯示,至少有10個共享文件被獲準供總務管理局的員工查看,內容甚至可以被編輯。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不當分享文件的行為最早可追溯至拜登政府時期。2021年3月,一名總務管理局員工無意中給部門的所有工作人員分享了白宮東翼的“安全環境管理調查”,其中包括東翼的規劃圖。資料顯示,白宮東翼包括白宮訪客入口以及第一夫人的辦公室。記錄顯示,該員工錯誤地更改了谷歌云端硬盤中的共享設置,導致總務管理局的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和編輯這些文檔。同年12月,同一名員工分享了一份類似的關于白宮西翼的報告,其中包括橢圓形辦公室、內閣會議室、戰情室和新聞發布室。該員工還“無意中”共享了距離白宮一個街區的白宮游客中心的防爆門“設計圖”。
這類文件共享行為在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后仍未停止。調查團隊還發現,特朗普上臺后,有總務管理局的員工共享了3份文件,其中包括兩份標記為“CUI”的文件,以及一份被描述為包含銀行信息的文件。
一位長期任職于總務管理局的官員表示,該部門定期掃描谷歌云端硬盤,檢測并鎖定不當共享的文件。總部管理局每年會對員工進行強制性培訓,內容包括文件共享和隱私方面的操作。“內部控制并非萬全之策,但我們不會任由事情發生。如果員工犯了錯誤,我們一定會設法減輕影響。”該官員說道。
安全專家表示,目前仍無法確定白宮平面圖是否屬于機密信息。不過,專攻國際安全與防務問題的雪城大學教授邁克爾·威廉姆斯表示,此次泄密事件表明,政府有必要對雇員加強安全培訓措施。“這些文件絕對不是你想分享給11200人的東西。”威廉姆斯說,“這種錯誤對所有政府而言都是一個挑戰,而不只是特朗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