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分析丨胡塞武裝導彈為何能成功穿透以防空系統?)
當地時間5月4日,也門胡塞武裝向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國際機場發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導彈。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以方動用“箭”式反導系統以及美軍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攔截來襲導彈,但未能成功。導彈威力巨大,在機場主航站樓附近炸出一個大坑。受襲擊影響,多家國際航空公司取消了往返以色列的航班。
也門胡塞武裝襲擊本-古里安國際機場,以色列稱將對胡塞武裝組織及其盟友伊朗進行報復。中東的局勢是否面臨進一步升級的風險?
特約評論員 李紹先:當地時間4日上午,也門胡塞武裝發射的一枚導彈精準命中了以色列本-古里安國際機場,致使該機場被迫關閉近一個多小時。在此之前,以色列軍方就已監測到一枚導彈來襲,并迅速展開多次攔截行動。然而,盡管實施了多次攔截,這枚導彈還是成功突破了以色列的多層防空系統,最終落在本-古里安國際機場區域內,造成8人受傷。這是胡塞武裝連續第三天向以色列境內發射導彈,也是迄今為止胡塞武裝導彈首次直接命中本-古里安國際機場,并造成人員受傷。
導彈威力巨大,在機場主航站樓附近炸出一個大坑
特約評論員 李紹先:據以色列媒體報道,胡塞武裝此次來襲的導彈彈頭很大,威力驚人。從現場照片可以看到,導彈落地后,炸出的碎片散落在通往主航站樓的道路上,襲擊時機場上空升起的黑色濃煙清晰可見。
以色列防空系統實際效用打折扣
特約評論員 李紹先:胡塞武裝此次導彈襲擊行動,至少揭示了兩個關鍵問題。其一,以色列的防空系統不像其宣傳的那般有效。無論是以色列自身構建的多層導彈防御系統,還是美軍部署在以色列的“薩德”反導系統,在此次事件中都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美英持續轟炸未削弱胡塞武裝反擊能力
多家國際航空公司取消了往返以色列的航班
特約評論員 李紹先:其二,美國和英國聯軍持續對也門胡塞武裝展開打擊行動,卻并未有效削弱胡塞武裝的反擊能力。事件發生后,以色列防長卡茨宣稱,以色列將作出嚴厲回應。此前一年半的時間里,以色列曾兩度派遣戰機,跨越近2000公里的距離,并經過空中加油,對胡塞武裝的目標發動轟炸,目標包括荷臺達港和也門首都薩那。不過,普遍觀點認為,受地理因素限制,以色列的空襲能力和效果與美英聯軍相比,差距明顯。
以色列:此前應美國要求未對胡塞武裝發動襲擊
以色列在回應中還透露出一個信息,之前是應美國要求,未對胡塞武裝目標發動襲擊。美國在自身對胡塞武裝不斷襲擊的同時,為何要求以色列不要參與呢?
距離遠 以色列襲擊也門胡塞武裝成本高
特約評論員 宋曉軍:美國不希望以色列直接對胡塞武裝發動打擊,主要有兩個層面的考量。從軍事行動的實際成本與便利性來看,以色列與胡塞武裝相隔甚遠,不像打擊加沙地帶和黎巴嫩目標那樣便捷。距離的拉長直接導致打擊成本增加,且這種成本增加難以通過其他方式對沖。如果海灣國家能為以色列提供機場及航空服務支持,以色列的打擊將更方便。但現實情況是,像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國根本不會向以色列開放此類資源。除此之外,以色列若要對胡塞武裝實施遠程打擊,還需依賴美國提供航空加油、目標指示等支持,這無疑又是一筆高昂的開支。綜合這些因素,美國認為由自己出面打擊胡塞武裝更為合適。
特約評論員 宋曉軍:回顧去年12月,以色列為報復本土一所學校遭襲,對胡塞武裝的三個港口發動所謂“癱瘓式空襲”,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非但未能達成預期目標,反而激化了矛盾,導致胡塞武裝加大對以色列本土以及船只的襲擊力度。
美希望與伊朗談判 減少其對胡塞武裝支持
圖為美軍發布的視頻截圖
特約評論員 宋曉軍:從外交與戰略層面考量,美國當前正通過阿曼以及歐洲國家等渠道,與伊朗進行間接談判。美國一方面期望能與伊朗達成新版核協議;另一方面,美國試圖說服伊朗切斷對胡塞武裝的支持,包括停止提供無人機、導彈技術等。美國認為,只有從源頭上切斷胡塞武裝獲得外部支持的渠道,才能從根本上削弱其打擊能力。正是基于以上軍事成本與便利性、外交與戰略層面的雙重考量,美國不希望以色列直接對胡塞武裝發動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