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把人類政體分為六種。其中三種是正宗政體,三種是變態政體。
怎么分呢?以統治者多寡區分。一個人的統治是君主制和僭主制;少數人的統治是貴族制和寡頭制;多數人的統治是共和制和民主制。
那何為正宗?何為變態呢?亞里士多德說“這一人或少數人或多數人的統治要是旨在照顧全邦共同的利益,則由他或他們所執掌的公務團體就是正宗政體。反之,如果他或他們所執掌的公務團體只照顧自己一人或少數人或平民群眾的私利,那就必然是變態政體?!?/p>
簡單來講,就是凡是“為人民服務”的都是正宗政體,凡是“為統治者自己服務”的都是變態政體。
說得輕巧,可怎么保障統治者可以為人民服務,而不是以權謀私呢?
亞里士多德給出的答案是:只有讓有才德的人成為統治者才可以“為人民服務”。
《政治學》原文如此論述:
“統治者的品德區別于一般被統治公民的品德,那么,對統治者來說,其品德就相當于完人的品德”。
“明知一個貧窮而誠實的人都會渴望撈一筆,反而認為一個品性低劣但花了大價錢購得官職的人不會努力做同樣的事,這種想法是多么荒誕??!因此,執政者應由最具才德的人擔當。”
歸根到底,就是讓最有才德的人統治??刹诺率窃趺磥淼哪?大家同樣是人,誰有才德,誰又沒有才德呢?亞里士多德沒有明言,我接下來論述統治者才德的來源。
統治者的才德來源于自組織。所謂自組織就是自發形成的組織,而不是被動結成的組織。只有在自發形成的組織中,領袖才是憑借才德成為領袖的。而在被動結成的組織中,往往不是“有德者居之”,而是“負命者居之”。
舉個例子,在我們自發參與的社團、俱樂部、協會中,那個帶頭人,往往是一個有才德,有能力的人。他之所以能聚集一批志趣相投的人共事,本質是因為他可以服眾。如果他不能服眾,那毫無疑問,大眾會選擇退出那個組織,或者擁護另一位領袖。
而在我們被動編入的一系列組織中,那個領袖往往不是最有才德的人,而是裝作最有才德的人。他管理大眾的合法性不是來源于“服眾”,而是來源于“負命”——即奉命來管理組織成員。
作為指定的領袖,他對那些可以服眾的天然領袖,充滿了嫉妒和猜忌,以至于排擠和壓迫后者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在這個過程中,被動組織實際上起到了扼殺才德的作用,這也就是才德來源于自組織的原因。
那么統治者才德具體是哪些呢?
1.武德
武德是領袖最重要的才德,是軍事性質品德的統稱。它由軍事知識、身體素質、軍事技能、組織能力、人性洞察、預判能力、意志力等構成。
“一人或少數人而為統治者,這些人可能具有特殊才德;等到人數逐漸增加時,當然難于找到這么多各方面的品德都是完善的人,唯有軍事性質的品德可以期望于多數的人們,武德特別顯著于群眾。”
——《政治學》
武德是生存的美德。在戰爭年代,只有優秀的軍事領袖可以帶領組織成員免遭屠戮或擄為奴隸的厄運?!吧媸堑谝灰獎铡保耸强淘谌祟惢蛑械慕M織原則。個人力量渺小,無法抵御嚴寒、猛獸、強盜。自發結成組織,選舉有武德的人成為領袖,無疑提升了每個成員生存的幾率。
在和平年代,武德在領袖才德的重要性中貌似有所下降。我們會發現我們所參與的自組織——“登山俱樂部、釣魚俱樂部、摩托車車友會...”,他們的領袖貌似沒有什么軍事能力,但這其實是一種假象。自組織領袖的專業知識能力代表了學習能力,可以很快在非和平時期轉化為軍事知識。而帶領大家聚會的組織能力也是一種潛在的軍事素養,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漢尼拔,在今天可能是一位聞名世界的登山會會長。
2.演講能力
演講能力是自組織領袖的必要能力。它反映了一個人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知識儲備和意志力。在自組織中,自認為有能力者都想當領袖,那么如何衡量他們的能力高低呢?在缺乏戰爭檢驗的情況下,舉辦一場演講比賽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領袖,首先要能說服他的組織成員,使大眾為其觀點所折服,然后才能綜合成員的意見并指明方向。
3.財產管理能力
財產管理能力是衡量一個人能力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資信狀態良好給人以可靠的感覺,而身無分文是不可靠的代名詞。孟子曰:“無恒產者無恒心”。如果連自己的產業都經營不好,又怎么成為領袖,經營大家的事業呢?
縱觀人類歷史,民主權力機關吸納自組織領袖,長期以財產多寡為標準。古希臘索倫改制,以財產多寡對應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只有年收入200麥狄那(約合52公升)才有資格進入公民大會和公民法庭。羅馬王塞爾維烏斯改革,以地產價值12500~100000阿司為標準,將公民劃分為5個等級,無產者不能當兵。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后,要求年收入10英鎊以上者才擁有選舉權,如果1年內接受過救濟,則喪失選民資格。
4.道德與形象
道德水平是作為領袖最重要的素養。大眾普遍認為,如果一個人私德敗壞,那么公德也不會好到哪去,也就不能勝任領袖。在西方社會,經常有某議員花邊新聞被曝光。這其實是反對者攻擊其私德,以減少其支持率的手段。
形象指領袖所應有的氣質、外表、特征、魅力。切格瓦拉憑借帥氣的外表成為了左派青年的精神領袖,同時代的肯尼迪贏得“美國大選首次電視辯論”也跟形象優勢有關。孟子評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外在形象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自組織領袖產生的過程是一個協調的過程,如果同時有幾個在武德、演講、經營、德行都優秀的潛在領袖,那很有可能出現群龍無首,效率低下的問題。
但拋去這個缺點,自發產生領袖的好處更多。
首先,它可以充分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創造力。激發組織成員的領袖潛質,培養組織成員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獨立人格。一旦挑出一個可以服眾的領袖,這個自組織的凝結力就絕非被動組織可比。
其次,自組織形成的領袖,在被吸納進更大的權力機關時,可以充分代表本自組織的利益,因為他的合法性就來源于服眾。而被動組織的領袖往往是只對上負責而不對下負責。
最后,自組織國家比被動組織國家更難征服。因為自動組織習慣服眾者管理,被動組織習慣強權者管理。自動組織面對強權可以像面對外來征服者一樣同仇敵愾,被動組織面對外來征服者可以像面對強權一樣俯首稱臣。
除此之外,自組織國家的領袖儲備量比被動組織國家更多,精英的比例也更高。
正如馬基雅維利所說“像法國這樣組織的國家,不能被平穩的占有。在法國、西班牙、希臘之所以屢次發生反羅馬人的叛亂,就是因為在這些國家里面有無數個小王國?!毖韵轮?,自組織國家是由無數個自組織構成的,打敗了他的最高領袖,他還有無數個小領袖。亞歷山大打敗大流士可以造成整個波斯帝國的崩潰,波斯人殺死列奧尼達斯卻不會對希臘世界產生實質影響,也是同樣的道理。
言而總之,政體的正宗來自于統治者的才德,而才德來自于自組織的“服眾競賽機制”。"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引用到這里是極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