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生是溫州鹿城一家工廠的老板,5年前妻子傅女士在溫州友好醫院剖腹產下兒子,取名小凡。
隨著小凡一天天長大,他身上的一個現象也越來越明顯,那就是外貌長得絲毫不像白先生夫婦。
每次白先生帶著5歲的兒子出去,只要遇到熟人,總能聽到“你兒子不像你”這類的話。
他一開始沒當回事,可仔細端詳起兒子時,才驚訝地發現自己和兒子的五官確實有很大的出入。
由于工作原因,白先生常常住在工廠里,而妻子傅女士也經常一個人出差,周圍的人都暗地里猜測小凡可能是傅女士與別人生的孩子。
“閑話是最厲害的東西,甚至比刀子還厲害?!?/p>
“大家都議論紛紛,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p>
流言蜚語就這樣四起,甚至還有人當面提醒白先生對妻子留個心眼,讓他不得不開始懷疑妻子是否真的給自己戴了綠帽。
“真相不破,這個心結將會伴隨一生。”
2009年7月,白先生悄悄帶著孩子去做親子鑒定,鑒定結果顯示他與小凡沒有血緣關系。
一時間,他怒火中燒,當即向妻子質問這一切,然而妻子卻態度明確地表示自己從未做過越軌之事。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傅女士也帶著孩子去做親子鑒定,結果讓一家人全都傻了眼——傅女士與小凡同樣不存在血緣關系。
“雖然她有心理準備,但是真的確認抱錯了,還是無法承受?!?/p>
傅女士的不白之冤已清洗,可一家人卻陷入了更大的迷境中,自己養育了5年的兒子竟不是親生的,那么他們的親生兒子究竟在哪?眼前這個喊了他們5年爸媽的孩子又是誰?
白家人開始回憶孩子出生后的每一個細節,5年來,一家人對孩子呵護備至,從沒有讓孩子離開過大人的視線,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了錯?
他們突然想起5年前,孩子出生后,在醫院發生過的一件事。
“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醫院在例行洗澡回來后,感覺今天長得好像有點不一樣,皮膚黃了點,鼻梁本來蠻高的,怎么突然沒有了?哭聲也變得有點啞了?!?/p>
除此之外,孩子手腕上的身份牌也不翼而飛,這讓白先生夫婦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趕忙叫來了護士長。
然而護士長卻堅稱孩子不可能抱錯,并表示新生兒在洗澡以后都會有一些變化。
雖然如此,白家人始終放心不下,在之后的幾天里在各個產房四處張望,尋找可能抱錯的孩子。
“人家洗澡時,頭探進去看一下,看看像不像。人家都用怪怪的眼神看我們,以為我們都在打人家小孩子的主意?!?/p>
接下來的幾天,由于沒聽說有誰家抱錯孩子,白家人便都認為是自己弄錯了,不了了之地出了院。
現在看來,孩子確實是在洗澡的過程中不小心抱錯了,于是白先生夫婦立即聯系到溫州市友好醫院。
得知這一情況,醫院十分驚慌,立刻調出在小凡前后出生的7名男嬰的檔案進行一一排查。
在排查的過程中,白先生僅掃了一眼這些嬰兒父母的照片,便指向其中一人說:“應該就是這個人了?!?/p>
白先生所指的人是黃先生,之所以能夠僅憑照片便能斷定黃先生就是小凡的親生父親,是因為從照片上看,無論五官還是表情,黃先生與小凡都如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那么,白先生的親生兒子是不是就在黃家?
為了弄清事情真相,焦急萬分的白先生找到了黃先生,并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目的,讓黃先生夫婦頓時感覺到莫名其妙。
“覺得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無緣無故地來我們家說這個孩子是你們家換錯了的。”
“我們不是吃飽了沒事做,是已經確認就是你家抱錯了?!?/p>
盡管白先生一口咬定他們兩家之間抱錯了孩子,但在黃先生夫婦看來,這位不速之客突然造訪就是惡意來破壞自己的家庭,“我們自己辛苦養育了5年的孩子憑什么就變成你的?”
“他就隨手拿了個DV出來,讓我們看里面一個小孩在吃玉米的情景。”
看到視頻的小凡,黃先生夫婦頓時愣住。
“沒看照片之前還是感覺他們只是懷疑,還是自己孩子找不到了,然后自己在那亂問、亂找,然后看到小孩的照片以后,我們心里就沒底了,因為長得跟我老公的確很像?!?/p>
雖然畫面中的孩子處處透著黃先生的影子,但黃先生的妻子陳女士并不認為兩人就一定是親子關系,因為她自己和兒子小輝長得也很像。
“他問我很像你老公是吧,我說像,但是像的人多了,像也并不代表那就是他的兒子。 ”
“孩子跟我老婆長得非常像,所有人都說這孩子集中了你們父母所有的優點?!?/p>
單憑長相便對親子關系下結論,顯然不靠譜,可就在此時,黃先生的母親也說出當年孩子出生第二天發生的一件小事,讓一家人背脊一涼。
“當時我媽媽也有過疑問,說這孩子今天怎么鼻梁高了,也跑到走廊上問過護士長,護士長解釋的就是說因為你們當天晚上生的,沒有洗澡,孩子剛出生有一種胞衣在上面,胞衣一洗他就會自然膨脹,這事很正常,孩子變漂亮了不好嗎?作為奶奶高興之余,就不可能再去追究?!?/p>
母親當年的疑惑驗證了白先生所述之事,難道自己的孩子真的是被抱錯了嗎?
為了讓真相盡快明了,黃先生夫婦決定帶兒子小輝也去做個親子鑒定,鑒定顯示兩人與兒子小輝不存在親子關系。
一時間,黃先生夫婦如同遭到五雷轟頂一般,根本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白、黃兩家各自的兒子都不是親生,那么是否意味著兩個孩子真的被互換了?
十天后,白家與黃家正式集合到一起,交叉進行親子鑒定。
結果顯示,兩家孩子的確是抱錯了,小凡是黃先生的親生兒子,而小輝是白先生的親生兒子。
這樣的結果對于兩家人來說,實在荒唐又無奈。
“他爺爺第二天早上起來就在那里嘆氣,說人活著一輩子有什么意思,跟自己感情這么好的孫子,現在變成了別人的孩子,他自己都無法接受?!?/p>
命運在兩個原本毫不相干的家庭之間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們怎么也沒想到,各自辛苦撫養5年,并視如掌上明珠的兒子竟然是他人的孩子。
面對這樣的結果,兩家人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接下來的問題?
“就是非常矛盾,是不是這個孩子以后真的要回到他的親生父母那里?”
對目前的家庭現狀感到十分滿足的黃先生夫婦來說,換孩子無疑硬生生地給這個完整的家撕開一道裂縫。
然而白先生卻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親子鑒定出來了,白天不換,晚上也要繼續換。”
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固然重要,可朝夕相處5年的養育之情又如何割舍得下?
為此,陳女士提出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孩子我盡心盡力地給你養,你也盡心盡力地給我養,以后長大一點像親兄弟一樣走動?”
白先生拒絕道:“這不是感情深不深的問題,你對一個感情深,就會傷害到另一個,我認為血緣關系高于一切?!?/p>
白家堅持換回親生兒子的態度讓黃家明白,現實即便再殘酷,他們也必須要直面這一切。
可如果選擇換回,那么兩個已經5歲的孩子是否能夠接受互換家庭的改變呢?
為了避免給孩子造成恐慌,雙方家長決定先通過互相走動的方式來讓兩個孩子漸漸熟悉各自的親生家庭,等到了合適的時機再進行互換,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小凡很想上廁所,但是他不愿意告訴我們,他要上廁所,我們就是開個燈,或是出氣出大一點,他都會有點害怕。”
小凡的表現讓陳女士感覺十分心酸,明明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在自己身邊卻像個陌生人一樣,既不敢與自己說話,也不敢向自己提出任何要求。
而另一邊,白先生雖然如愿以償地讓親生兒子回到身邊,卻發現自己對養子的感情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激動,養子的感情遠遠超過親子的。”
兩家人都試圖努力地去對自己的親生孩子好,卻始終沒有那種親情的感覺。
可是他們別無選擇,就如白先生所說的那樣,既然確定了親子關系,就無論如何也要換回來。
在正式交換之前,兩家再次商量決定先將兩個孩子安排到一個家庭里共同生活一周的時間,再各自帶回親生家庭。
“兩個孩子打架,我抱親生兒子,老公抱養子,然后養子就跑到我面前拋下一句話就走了,他說媽媽你不再疼我一個人了?!?/p>
養子這句話像針扎一樣,讓陳女士忍不住落淚,她不想傷害他,卻又不知該如何向他解釋自己的無奈。
“本來是十分的愛,我現在必須要分一半出來,可能有些小細節不像以前那么注意到他了?!?/p>
交換孩子對父母來說無疑是痛苦折磨的,可最遭罪的還是兩個孩子,因為他們要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下不得不去面對陌生的親生父母。
他們無法理解,為什么最親近的父母要離開自己,讓他們對這對陌生的叔叔阿姨喊爸爸媽媽。
無論是哪一個孩子,當被問及是否愿意再到親生父母身邊去玩時,他們的回答都透露著不情愿。
經過每周一次的輪換后,兩家人痛苦地發現,不但沒能換來親生兒子的接納,反而更增加了孩子們對養父母的思念。
也許只有忘記過去,才能迎來更好的明天,兩家人這次決定狠下心來徹底換回孩子。
“跟他說去那邊玩,過幾天去接他,用騙的,不騙怎么行?!?/p>
為了讓孩子心甘情愿地跟著親生父母走,白先生提議使用善意的謊言,各自把親生兒子帶出去玩,玩開心了自然會淡忘分離,才愿意跟著他們回家。
黃先生稱交換當天為了不讓孩子起疑,衣服、玩具等物品都沒給孩子帶,可他依舊感覺到孩子似乎察覺到了什么。
“他下車平時都沒有什么提防的,但是他當時特意抱住了我的腳。走的時候就不停地回頭說爸爸你快點回來,我在這里等你?!?/p>
“看著他那么高興地走了,心里挺不好受的,因為跟他撒了一個慌,上次帶他到溫州,他已經怪媽媽不去接他,因為是騙他的?!?/p>
對于雙方父母來說,這也許是他們這輩子撒得最艱難的一次謊,而對于兩個5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知道這一次分離意味著自己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見不到自己最親的養父母。
在之后的半年里,兩對父母并沒有盼來想象中,經過與孩子的磨合后,一家過上和美幸福的生活,因為兩個孩子都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
“晚上都有哭鬧,雖然會有一段時間的平靜,如果對他管制不嚴還沒關系,稍微嚴點就不行了,因為我們比較對孩子重視教育,孩子就會想還是原來的爸爸媽媽好,就有抗拒心理?!?/p>
原本乖巧懂事的小輝,在來到白家后,變得做任何事都有些煩躁,并且有明顯的暴力傾向。
而原本淘氣調皮的小凡,到黃家以后便變得少言寡語,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
“叫他大點聲哭他也不敢,只是在那里一抽一抽的?!?/p>
作為親生母親,陳女士難過卻不知該如何是好,她多么渴望孩子能回到從前活潑可愛的樣子,總是絞盡腦汁地哄孩子開心。
可當她好不容易哄得小凡愿意開口說話時,卻不料他會說出一句令她心酸的話來。
“他快生日的那兩天我問他希望誰過來,他不說話,我就說你想不想溫州的爸爸媽媽過來看你,他低著頭不敢用正眼看我,然后慢慢地抬起一點頭來看我說,我想,你可以給他們打電話嗎?聲音很輕很輕?!?/p>
兩個孩子的變化都處處表達著對養父母的思念,可他們并不知道思念那頭的養父母也備受著煎熬。
陳女士:“我就向白先生建議隔一段時間打個電話,你就把電話拿在手上,不要讓他接,我聽聽他的聲音就好了。”
白先生:“我們覺得他在另外一個陌生的環境里會孤單,精神上會有傷害,有時候我一個人會想想,想起來就流淚了。”
兩個孩子的陰影需要慢慢消除,而四位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用自己的愛來撫平孩子心靈上的傷痛,讓他們徹底融入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