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春秋·左傳》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有一句話:“公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
講的是,官渡之戰(zhàn)后,袁紹暴病而死。曹操祭奠袁紹,痛哭流涕。
要說明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還要回顧兩個人的關系史。
曹操和袁紹兩個人,小時候關系好,好到能一起偷新娘子。《世說新語》記載:
“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游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云:“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后來,曹操和袁紹參加了工作,同為”西園八校尉“,又是同事。在誅殺十常侍、討伐董卓的過程中,攜手并肩,還是同盟。
袁曹兩個人青年時期的關系,不說是“山川異域”,至少也是“如兄如弟”,玩了那么長時間,相互影響,可能習慣都有點類似。
但隨著天下大亂,群雄割據(jù),曹操和袁紹的關系惡化了。曹操把天子挾持到許昌,號令諸侯。袁紹不服氣,想把天子控制到自己手中。曹操急了,數(shù)落他:“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但擅相討伐。”(《資治通鑒》)
袁紹憋著這口氣,在官渡之戰(zhàn)前,委托陳琳寫了篇《討賊檄文》,把曹操八輩祖宗罵了一遍。“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yǎng),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丑,本無懿德,僄狡鋒協(xié),好亂樂禍。”(《為袁紹檄豫州》)
到官渡戰(zhàn)爭,倆人終于撕破臉皮,各提大軍相拼,早已經(jīng)沒有往日友情,殺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按理說曹操戰(zhàn)勝了袁紹后,應該歡呼雀躍,大小將士一起吃席。但史書卻記載他為袁紹之死“哭之流涕”。
為什么呢?
因為第一,倆人是發(fā)小,這么多年來雖然互有恩仇,但一方一死,生者應對死者留有足夠的尊重,這是”禮“。
第二,袁紹不是被曹操打死的,是發(fā)病意外死亡的。官渡之戰(zhàn)雖然讓袁紹元氣大傷,但北方尚在袁氏控制之中,《三國志》記載:“冀州城邑少復叛紹者,紹稍復擊定之。”如果不是袁紹暴死,子嗣內(nèi)斗,恐怕還要再較量一番,結局未曾可知。因此,幸存者應對不幸者有足夠的豁達,這是”義“。
第三,袁紹治理下的老百姓比曹操過得好,《獻帝春秋》記載“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袁紹死之后,老百姓都為之流涕。對比曹操到哪里,哪里就“民不樂,多逃亡。”(《魏書》)曹操用的是法政,袁紹用的是德政。法政者應對德政者有足夠的肯定,這是”仁“。
死都死了,就算再恨袁紹,也要裝裝樣子,沒必要陷自己于不仁不義,這是”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