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下午兩點,首爾弗里茲藝術節在coex會展中心開始預展。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110家參展商擠滿了coex for frieze的巨大展廳,等待入場的vip隊伍也已經十分龐大。
首爾在 2000 年代初經歷了藝術繁榮,但 2008 年金融危機受到重創。現在,這座城市再次迎來了屬于它的時刻。
盡管關于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的言論讓一些人對弗里茲藝術展覽并不看好,但事實是,亞洲激增的年輕藝術品購買者一如既往的渴望藝術。
超過110間來自20個國家的參展畫廊會在此次首爾弗里茲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為“藝博會”)中呈現,在主展單元(Main Section)與弗里茲大師展單元(Frieze Masters)之外,藝博會還特別設有關注亞洲單元(Focus Asia),聚焦亞洲本土新興畫廊與年輕藝術家。
不僅如此,這次還與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KIAF)強強聯合,《紐約時報》預估,韓國藝術市場的交易總額預計將在今年被首次推動超過1萬億韓元。
演員鄭宇成于 2022 年 9 月 2 日在韓國首爾的弗里茲首爾 VIP 預覽中亮相
一些畫廊創始人表示,由于旅行限制,過去兩年他不再去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并正在嘗試將首爾作為新的著陸點。選擇首爾的很重要的原因也包括韓國政府在大力支持當代藝術。
不過,首爾也有它的缺點,它并不像香港那樣國際化,來到當地會有語言障礙,并且谷歌地圖在韓國沒有完全發揮作用。乘坐出租車也對游客構成挑戰(供大于求)這是首爾與香港的差距。
但是畫廊創始人們紛紛表示,他們仍然很看好首爾這片新的藝術土壤。
展覽現場
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灰色噴泉》(Gray Foutain)局部
整體看來,某些突出的大理石十分尖銳而嶙峋,賦予了雕塑一股侵略性的氣氛,這與它們相互依偎所營造的親密感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些意象旨在表達人類對彼此聯結、相互依賴的需要——這亦是貫穿布爾喬亞創作始終的核心主題之一。
“我一直關注人與其周圍環境的關系。它可以是疏遠或親密的,簡單或復雜的,微妙或生硬的。它也可能是痛苦或愉快的。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是真實或虛構的。這便是我所有創作生長的土壤”。
—— 路易絲·布爾喬亞
Egon Schiele
倫敦畫廊主 Richard Nagy 的展位上擺滿了大約 40 件埃貢席勒的作品。奧地利藝術家埃貢席勒,于 1918 年去世,享年 28 歲。這是一部絕對的色情幻想曲,用鉛筆、木炭和水彩創作出的裸體女性,輕而易舉地證明了席勒仍然可以震驚世界。展出《斜倚裸體》、《手淫》等作品。
首爾的現代畫廊(Gallery Hyundai)展區
首爾的現代畫廊(Gallery Hyundai)展區展示了三位 20 世紀韓國傳奇人物。
他們在作品中使用了同一元素,石頭——樸鉉基(Park Hyunki),他將石頭融入了巧妙、沉思和開創性的視頻組合中;Seung-Taek Lee,用繩子和鐵絲進行再創作。還有Quac,他的Untitled 1976 (1976) 是一塊坐在基座上的斑點巖石。
“韓國錄像藝術先驅之一”的已故韓國藝術家樸鉉基(Park Hyunki)的作品。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等重要機構都有收藏。在其最知名的系列中,他將石頭、水泥等材料與電視屏幕相結合,否定了錄像的敘事性和紀錄性。
阿克塞爾·維沃爾特
另一個杰出的大師:比利時傳奇人物 Axel Vervoordt 的黑墻展位,其作品跨越各大洲和幾個世紀。
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立交橋》(Overpass),2022,綜合媒材 畫布
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生于洛杉磯,并在該城市工作與生活。布拉德福特的抽象畫作旨在探索社會政治力量的邊界、限制,及其定義社會群體的方式。他以城市里的物質文化和五金店常見的工具材料,揭示出社會中貧窮與富有、有權與無權的人群間的界線。而他的最新畫作《立交橋》(Overpass,2022)則檢視了一座分化割裂的城市的地形圖。
Tina Kim
偉大的菲律賓藝術家帕西塔·阿巴德(Pacita Abad,1946-2004 年)的四幅圖案歡快、色彩繽紛的畫作占據了蒂娜·金 (Tina Kim) 展位的一角。
最大的一幅作品,由她用塑料紐扣裝飾縫合和填充的帆布制成。僅這一點就可以讓展臺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站,并且展出其他 Suki Seokyeong Kang 壁畫、掛件,還有一些早期的Kim Tschang-yeul (1929-2021) 的作品。
Whistle 的 Hejum B?
今年 35 歲的首爾畫家 Hejum B? 已經占據了當地新興藝術專家 Whistle 的展臺,展示了她生動色調的抽象畫。
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無題(局外人)》(Untitled [Outsider])
兩個蒙面人物占據了《無題(局外人)》的右半部分——這是加斯頓最為標志性的創作元素,被藝術家稱為 「兜帽」(hoods)。加斯頓生自一個敖德薩(Odessa)猶太移民家庭,后于洛杉磯長大,當時正值三K黨(Ku Klux Klan)活動猖獗的時期。蒙面與兜帽在加斯頓的創作初期便出現,常見于藝術家1930年代的作品。這些人物直接地指向了三K黨,將他們描繪成壓迫、恐怖的形象。
A Bush is a Bear
傳奇人物 Rosemarie Trockel 在德國重量級人物 Sprüth Magers 的展臺上展示了這件近 10 平方英尺的 2016 年羊毛單品——A Bush is a Bear,以及同年的一項小型研究。
這是一件工藝單色,溫暖,是簡單而細致的重復產生美學效果的體現。
Hun Kyu Kim
巴黎時裝公司 High Art 將泡騰雕塑盒與 Hun Kyu Kim的瘋狂畫作搭配在一起。
Hun Kyu Kim是一位在倫敦的韓國藝術家,他在絲綢上作畫,呈現動感十足的場景。在他的筆下,動物似乎已經占領了世界,它們是如此密集且充滿生機。
陶輝 奔放(2021 年)
一部動人、魅力四射的 12 分鐘的影片。陶輝出生于中國,作為一名輪滑運動員,她去到不同的地方滑行,并與當地人談論生活和想要去“遠方”。有時她會唱一些臺灣民謠歌手邰肇玫的歌曲。“我曾經想象過每晚都住在一個不同的小鎮,如果睡在中國的每一個小鎮則需要53年。影片中展示她對于當下生活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待,檢視了后疫情時代的自然及人造世界。
《BigKing Travel Ching Chen Tour—Mr. Kim’s Revival》2019 單通道影像作品
年輕藝術家柳成實(Sungsil Ryu)的作品。這位出生于1993年的藝術家表示,作品的靈感常常來自YouTube上各式各樣的視頻。影片中繁雜混亂的視覺風格與略帶幽默的內容探究了消費主義、信仰、戰爭等現實議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