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同志與旬邑革命爆動起義紀念
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
旬邑爆動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后繼八一南昌起義之后起義,旬邑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陜西渭北高原上領導的與渭華起義遙相呼應的農民革命武裝起義。
起義從1928年5月6日爆發,許才升、呂佑乾、王浪波、呂鳳岐、王廷璧、程永盛、程國柱7位領導人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歷時年的起義雖告失敗,但在陜西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悲壯而又光輝燦爛的一頁。其在渭北高原上播下的革命火種,為后來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準備了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為了紀念犧牲的革命先烈,教育下一代,當年旬邑起義的親歷者、見證者、僅存者、早年參加革命的老共產黨員馬志超,對在旬邑起義中為革命獻身的烈士念念不忘,馬志超老人親筆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勛,懇切表達了修建旬邑革命暴動紀念碑的真誠愿望。同時,還附有中共旬邑縣委黨史辦公室的請示報告暨紀念碑設計方案和一萬元的經費預算。
習仲勛收到馬志超的信件后,于1984年1月24日批示:"燃燒起渭北革命火焰的旬邑暴動是值得紀念的,以資教育后來人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而奮斗”。我完全同意馬志超同志的意見,請李慶偉省長批撥一萬元,以滿足群眾愿望。
"時任陜西省省長的李慶偉根據習仲勛的批示,于2月2日作出批示:"請按仲勛同志意見批示辦理。一萬元由省財政撥付,請紀年同志閱批,并轉志超同志催辦。"2月5日,時任陜西省副省長的白紀年批示道:"請財政廳即給旬邑縣撥付一萬元,作為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之用,由馬志超同志協助縣政府辦理。"修建旬邑革命暴動紀念碑實現建碑愿望基本實現。馬志超又寫信給在北京人民大學的張軍孝請其拜訪當時負責中共中央臺辦工作的汪鋒同志,請他在北京物色選擇一位書法家,能為旬邑革命暴動紀念碑題寫碑名。張軍孝接到馬志超老人的信函后,于1984年5月10日上午從海淀出發到北太平莊汪鋒家里拜訪汪老。向汪老說明馬老的想法后,汪鋒略作沉思,爽朗地表示,還是請舒同題寫比較合適。即刻他到書房揮筆寫了"軍孝同志:考慮了和陜西的工作關系,我意還請舒同同志寫碑文事宜,我給舒同同志寫了條子,請您閱定為盼!"張軍孝帶著汪鋒同志的批示專程去軍事科學院拜訪舒同。舒同的秘書接待了張軍孝并呈報舒同同志,舒同親筆題寫了"旬邑革命暴動紀念碑"的題字手稿。
1984年10月1日,習仲勛題寫了:"旬邑暴動的英烈永垂不朽"題詞,進一步表達了他對英烈們的深情懷念和修建紀念碑的高度關切。
在旬邑革命暴動60周年之際習仲勛同志、汪鋒同志分別書寫題詞,習仲勛同志的題詞:"燃燒起渭北革命火焰的旬邑暴動是值得永遠懷念的,以資教育后來人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而奮斗"。
汪鋒同志的題詞:"旬邑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踏著旬邑暴動先烈們的鮮血不屈不撓前赴后繼直到解放!" 。
原陜西省委書記白紀年同志的題詞:“旬邑暴動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在旬邑革命暴動60周年之際,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政府舉行了隆重的紀念碑落成儀式。1988年5月9日,中共陜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旬邑舉行了旬邑革命暴動紀念碑落成典禮, 中共中央、中央顧問委員會、全國政協、陜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咸陽市等有關部門各界人士500余名參加。
全國政協副主席汪鋒,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張策、中顧委委員高克林、張邦英,中顧委委員王世泰原紅二十六軍團長,全國政協委員原紅二十八軍團長于占彪(1928年響應參與了繼八一南昌起義之后的旬邑起義 旬邑籍)等當年曾經在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與陜甘邊區關中分區所在地馬欄戰斗和工作過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臨紀念碑落成現場,向為中國革命犧牲的先烈們默哀致敬。
中共陜西省委、省顧問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省人民政府和省軍區負責人;陜西省政協主席呂劍人、陜西省人大副主任孫作賓、陜西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陳元方,牟玲生、白文華、朱平、何承華、孫達人、李經倫、李敬學以及西安市、咸陽市、渭南地區的負責人,當年參加過旬邑起義的代表和部分烈士家屬,共計500余人參加了紀念大會。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參加了“旬邑農民起義紀念館 ”開館儀式,悼念旬邑起義“七烈士”,舉行了紀念碑落成典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