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空軍對巴基斯坦發動突襲,卻遭巴方“反殺”,6架戰機被擊落。從截止目前的消息看,盡管被擊落的印度戰機包括3架法國“陣風”、1架俄羅斯蘇-30MKI和1架米格-29,法、俄兩國是明面上跟著印軍一起丟了面子,但此事背后還有一位不吱聲的大輸家——以色列。此番印度空軍完敗,可以說是以色列為印度打造的“戰術體系”在與中國裝備體系的對抗中全面失效。
以色列與印度的軍事合作遠超普通軍售。印度空軍唯一的預警機就是以色列“費爾康”,其探測范圍達400公里,曾是南亞無敵的存在;印度海軍主力驅逐艦的雷達和防空導彈(如巴拉克-8)也是依賴以色列技術;甚至連印度特種部隊的電子戰訓練也由以色列情報機構負責。可以說,以色列提供的不僅是武器,更是從預警、指揮到打擊的完整作戰鏈條。
然而,此次印巴空戰中,這套體系卻被中國技術全面壓制。巴方殲-10CE戰機搭載的KLJ-7A雷達,探測距離比印度陣風戰機雷達遠60-100公里,率先鎖定目標;紅旗-9防空系統攔截成功率高達92%;ZDK-03預警機配合數據鏈,實現了戰場“單向透明”。
以色列體系的弱點在此次沖突中暴露無遺。首先就是印度“萬國牌”裝備的兼容性成了難題,以色列雷達、法國火控、俄羅斯導彈數據鏈互不兼容,預警機與戰斗機協同低效。再者,以色列為印度提供的EL/M-2248雷達僅836個砷化鎵組件,而中國KLJ-7A雷達使用1400個氮化鎵組件,性能碾壓。此外,印度的以制“費爾康”預警機雖探測范圍廣,但缺乏像中國空警-500那樣的反隱身能力和智能指揮系統,在電子對抗中容易遭到敵方壓制。
反觀巴基斯坦,以殲-10CE、梟龍Block3、紅旗-9BE和預警機構成的“中式小體系”,專攻超視距空戰和快速反應,成本僅為印度戰機的1/6,卻實現6:0的壓倒性戰果。
這兩天總有殖人酸中國網友“興奮過度”,其實,網友的反映一點都不過度。這場空戰的影響將是深遠的,是有指標意義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實戰則是檢驗武器的最佳舞臺。現代戰爭已從“武器堆砌”轉向“體系對抗”。印軍被巴鐵削的這場0-6,可能引發全球諸多潛在客戶轉向中國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