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21:57·藝林文苑秋山尋古向秋金斗山后有山,山旁有村。山名墨石,村名桃園。10月17日,見高天澄碧,秋色漸濃,遂騎了電動車,只身前往墨石山。墨石山上有紅柿掛枝,墨石山上有各色奇石。墨石山上還有史前人類遺存,待我拜瞻。13日,我曾獨自爬過一次。置身山野間,品嘗熟透的柿子,眼望秋色絢爛,甚是陶醉。回家后,心心念念,想著再來。沿旅游路西行,感覺甚是暢快。路沿山轉,彎曲起伏為妙造。彩葉扶路,赤橙黃綠秋色深。俗世不覺時光老,轉眼之間又一年。時值深秋,眼望處五彩斑斕。秋風勁吹,路口處自聞風鳴。過渭河莊,沿鄉村公路東行數里,到達桃園。村南西拐,一路上行。至山腳下,只見山野清寂,迎面一樹金黃。高低錯落,山邊數戶人家。路邊梯地里,老農俯身勞作,孤身一人。抬眼而望,山路逶迤,如蛇爬行。見老農正割地瓜秧,忙打了聲招呼。他一邊割著瓜秧,一邊支應我,說現在農村沒年輕人了,都外出打工了。這地里的活,老年人不干誰干。那一刻,我竟想幫他干活。想了想,還是算了,如此有點冒失。盤山路很是陡峭,電動車很是吃力。好在有了經驗,也不算難事 。將車放好,便去拍片。上次定了幾個點,這次省了尋找的麻煩。站在柿子樹前拍攝,只覺得自然清新,萬物生光。長風過耳,天地吉祥。遠望,金斗山雙峰聳立,俯瞰新城。紅花峪水庫碧水如藍,仿若寶石。近前,柿子金黃,色如珠玉照眼亮。樹葉斑駁,簌簌聲中賦清音。近樹參差惹秋思,遠山峰起如畫屏。在一拍攝點,西邊山頭的陰陽石化身肥豬,昂首向天,極為形象。這是墨石山標志性景點。西側的石頭昂然聳立,形似男根。東側一石渾圓,其上有一凸起,像極了乳房。在這個方偉位上,兩石疊加,就成了另一景觀。穿梭草莽間,褲子上掛滿棘刺。在幾個點上,直拍到心滿意足。見時間尚早,遂沿小徑上山。山徑兩邊,松林漸密。密林之中,時現怪石。那石頭,似狗如豚,有鼻子有眼。奇形怪狀,面貌崢嶸。近山頂處,有處秘境。此處一石如碾,北側呈弧形凸起,南側平整如月,有明顯人為痕跡。該石東側,松間隱有數石。南側一石石面平整,其上青苔比比。北側一石中間凸起如楔,周圍平整。西側一石東半凸起,西半平整。打眼一看,明顯為人工制作。看石頭風化程度,應在千年之上。是什么人,于什么時代,留下這些遺跡?那一刻,我的眼前浮現著遠古人類生活場景。他們于山中采摘,在這些石頭上晾曬、加工。他們男獵女采,生兒育女。他們在許多上,留下他們的痕跡。西邊幾十米處,有石高約兩米。令人稱奇的是,石頭南面平整如壁。石面上,隱隱約約,有些類似文字的東西。從石面看,邊緣規整,平坦如砥,一看就是經過人工打磨。該石北邊幾十米處,有一石高約四五米。奇怪的是,一塊石頭,北邊高起如峰,南面卻異常平整。從南邊看,仿佛一把巨形石椅。我的天!看到這里,你很難不和古人產生聯想。這是國王亦或部落首領的寶座么?回看南邊的山頭,那對陰陽石威風凜凜。和北邊的這些石頭聯系起來,更堅定了我的想法。在遠古時期,這片山嶺之上,肯定生活過一個部落。部落里有至高無上的首領,有了分工協作,有了天地崇拜意識,有了宗教信仰。他們生于斯,逝于斯,安于天命,繁衍生息。這片山水啊,曾養育過一代代文明。安享這片寶地的,不止我們。太陽西下,暮色四起。心雖戀戀,我還是沿了小道,慢慢下山。途中,見西部山頭的陰陽石,一陰一陽,沐風霜雪雨,得天地靈氣。默默地,護佑一代代的子民,萬事如意,幸福安康。作者:向秋向秋,本名張永田,山東新泰人,《泰安日報?今日新泰》副刊編輯,愛好攝影,喜歡文學創作,醉心鄉野山川。↓ 點擊以下鏈接,賞讀更多精彩內容:散文 | 向秋:伏中記(一)散文 | 向秋:伏中記(二)散文 | 向秋:伏中記(三)散文 | 向秋:伏中記(四)散文 | 向秋:伏中記(五)散文 | 向秋:伏中記(六)散文 | 向秋:伏中記(七)散文 | 向秋:上海見證(一)散文 | 向秋:上海見證(二)散文 | 向秋:上海見證(三)散文 | 向秋:夏游桃花峪散文 | 向秋:初夏游葫蘆套散文 | 向秋:蘋果園散文 | 向秋:山中遇牡丹散文 | 向秋:老王寫詩散文 | 向秋:客從上海來散文 | 向秋:太平山覓珍散文 | 向秋:春到三小莊外峪外遇 | 向秋散文向秋散文|巔水汪記跟著向秋游山水|新泰往南是平邑|上山行記跟著向秋游山水|再訪石萊兩棵古樹
秋山尋古
向秋
金斗山后有山,山旁有村。山名墨石,村名桃園。
10月17日,見高天澄碧,秋色漸濃,遂騎了電動車,只身前往墨石山。墨石山上有紅柿掛枝,墨石山上有各色奇石。墨石山上還有史前人類遺存,待我拜瞻。
13日,我曾獨自爬過一次。置身山野間,品嘗熟透的柿子,眼望秋色絢爛,甚是陶醉。回家后,心心念念,想著再來。
沿旅游路西行,感覺甚是暢快。路沿山轉,彎曲起伏為妙造。彩葉扶路,赤橙黃綠秋色深。俗世不覺時光老,轉眼之間又一年。
時值深秋,眼望處五彩斑斕。秋風勁吹,路口處自聞風鳴。
過渭河莊,沿鄉村公路東行數里,到達桃園。村南西拐,一路上行。至山腳下,只見山野清寂,迎面一樹金黃。高低錯落,山邊數戶人家。路邊梯地里,老農俯身勞作,孤身一人。抬眼而望,山路逶迤,如蛇爬行。
見老農正割地瓜秧,忙打了聲招呼。他一邊割著瓜秧,一邊支應我,說現在農村沒年輕人了,都外出打工了。這地里的活,老年人不干誰干。
那一刻,我竟想幫他干活。想了想,還是算了,如此有點冒失。
盤山路很是陡峭,電動車很是吃力。好在有了經驗,也不算難事 。將車放好,便去拍片。上次定了幾個點,這次省了尋找的麻煩。
站在柿子樹前拍攝,只覺得自然清新,萬物生光。長風過耳,天地吉祥。遠望,金斗山雙峰聳立,俯瞰新城。紅花峪水庫碧水如藍,仿若寶石。近前,柿子金黃,色如珠玉照眼亮。樹葉斑駁,簌簌聲中賦清音。近樹參差惹秋思,遠山峰起如畫屏。
在一拍攝點,西邊山頭的陰陽石化身肥豬,昂首向天,極為形象。這是墨石山標志性景點。西側的石頭昂然聳立,形似男根。東側一石渾圓,其上有一凸起,像極了乳房。在這個方偉位上,兩石疊加,就成了另一景觀。
穿梭草莽間,褲子上掛滿棘刺。在幾個點上,直拍到心滿意足。
見時間尚早,遂沿小徑上山。山徑兩邊,松林漸密。密林之中,時現怪石。那石頭,似狗如豚,有鼻子有眼。奇形怪狀,面貌崢嶸。
近山頂處,有處秘境。此處一石如碾,北側呈弧形凸起,南側平整如月,有明顯人為痕跡。該石東側,松間隱有數石。南側一石石面平整,其上青苔比比。北側一石中間凸起如楔,周圍平整。西側一石東半凸起,西半平整。打眼一看,明顯為人工制作。
看石頭風化程度,應在千年之上。是什么人,于什么時代,留下這些遺跡?
那一刻,我的眼前浮現著遠古人類生活場景。他們于山中采摘,在這些石頭上晾曬、加工。他們男獵女采,生兒育女。他們在許多上,留下他們的痕跡。
西邊幾十米處,有石高約兩米。令人稱奇的是,石頭南面平整如壁。石面上,隱隱約約,有些類似文字的東西。從石面看,邊緣規整,平坦如砥,一看就是經過人工打磨。
該石北邊幾十米處,有一石高約四五米。奇怪的是,一塊石頭,北邊高起如峰,南面卻異常平整。從南邊看,仿佛一把巨形石椅。
我的天!看到這里,你很難不和古人產生聯想。這是國王亦或部落首領的寶座么?
回看南邊的山頭,那對陰陽石威風凜凜。和北邊的這些石頭聯系起來,更堅定了我的想法。在遠古時期,這片山嶺之上,肯定生活過一個部落。部落里有至高無上的首領,有了分工協作,有了天地崇拜意識,有了宗教信仰。他們生于斯,逝于斯,安于天命,繁衍生息。
這片山水啊,曾養育過一代代文明。安享這片寶地的,不止我們。
太陽西下,暮色四起。心雖戀戀,我還是沿了小道,慢慢下山。途中,見西部山頭的陰陽石,一陰一陽,沐風霜雪雨,得天地靈氣。默默地,護佑一代代的子民,萬事如意,幸福安康。
作者:向秋
向秋,本名張永田,山東新泰人,《泰安日報?今日新泰》副刊編輯,愛好攝影,喜歡文學創作,醉心鄉野山川。
↓ 點擊以下鏈接,賞讀更多精彩內容:
散文 | 向秋:伏中記(一)
散文 | 向秋:伏中記(二)
散文 | 向秋:伏中記(三)
散文 | 向秋:伏中記(四)
散文 | 向秋:伏中記(五)
散文 | 向秋:伏中記(六)
散文 | 向秋:伏中記(七)
散文 | 向秋:上海見證(一)
散文 | 向秋:上海見證(二)
散文 | 向秋:上海見證(三)
散文 | 向秋:夏游桃花峪
散文 | 向秋:初夏游葫蘆套
散文 | 向秋:蘋果園
散文 | 向秋:山中遇牡丹
散文 | 向秋:老王寫詩
散文 | 向秋:客從上海來
散文 | 向秋:太平山覓珍
散文 | 向秋:春到三小莊
外峪外遇 | 向秋散文
向秋散文|巔水汪記
跟著向秋游山水|新泰往南是平邑|上山行記
跟著向秋游山水|再訪石萊兩棵古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