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是誰?她是一位天才科學家。
這么介紹絕對不為過。
1977年顏寧出生在山東章丘一個小山村,父母都是當地非常普通的農民。
1996年,顏寧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取清華大學,從此開啟她的開掛人生。
在清華,她度過了美好的4年時光。2000年,顏寧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的入場券,并于2004年在那里獲得博士學位。
隨后繼續在美國從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學成歸國,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那年她30歲。
此后10年,她潛心科研,致力于結構生物學中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關于結構生物學,觀云此前也找一位業內人士請教過,因為我始終不明白,為什么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追起來如此費勁?
這張圖我引用過很多次,中美被引次數全球排名前10%的論文數量對比,是日本人做的統計。
從中可以看出,和美國比起來,中國在臨床醫學和基礎生命科學方面還很弱。當然,類似的還有基礎物理學。
所以我很想了解一下生命科學究竟難在哪?
那位老哥歐漂多年,后來學成回國。他告訴我,結構生物學研究是生命科學基礎中的基礎,它有兩個特點,一是費錢,二是過于先進。
費錢很好理解,結構生物學是研究生命本源的,是人類在微觀水平對分子結構的最接近真實的一種解析,是幫助人類理解核酸、蛋白等的結構-功能關系的一門學科,應用之一是藥物開發。
這玩意投入大、回報慢,是個無底洞。
過于先進是因為相關功能研究跟不上結構研究的步伐,而不能在現實的研究工作中對功能研究給予實打實的指導(不僅僅是資金反饋)。
總之,說得我一頭霧水,但大概也明白了這玩意就跟基礎物理學的高能物理研究一樣,費時費力還費錢。
所以你理解了我為什么一開始就說顏寧是個天才科學家了。
她在中國的短板領域,潛心研究10年,并于2014年,帶領團隊攻破了人體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為了搞懂這個概念,我又啃了幾篇論文以及顏寧做過的一個科普發言,在吐之前弄懂了點皮毛。
大家知道,人類生命活動最基本的能量來源是葡萄糖,包括人腦和神經系統供能,也靠葡萄糖。有個疑惑一直困擾著人類,葡萄糖究竟是怎么進入細胞的?
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因為人類疾病的根源就是葡萄糖能量轉化出了問題。
眾所周知,葡萄糖易溶于水,而細胞膜疏于水,這就相當于在細胞與葡萄糖之間有一堵墻,葡萄糖無法直接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發揮作用,必須借助一些特殊手段。于是有了一個形象的概念誕生,叫“葡萄糖跨膜轉運”。
起初,人類以為葡萄糖是通過自由跨膜擴散進入細胞的,就好比菜是快遞小哥直接進入小區送貨上門的。
后來發現不是,小區有疫情,門口不讓進,快遞小哥只能把菜送到保安室,再由志愿者把菜送到家里。
科學家給細胞內的“志愿者”取了個名字叫“葡萄糖轉運蛋白”。
其中有一類轉運蛋白很特殊,它負責人體最關鍵的組織器官的葡萄糖轉運,包括大腦、神經系統、肌肉、紅細胞等組織器官,它就是小區里那批專門負責送救命藥的志愿者,叫GLUTs(glucose transporters)。
人類進一步研究發現,在人體的14個GLUTs(志愿者)中,1-4號最重要,其中GLUT1是紅細胞和血腦屏障等上皮細胞的主要轉運蛋白。
人類大腦萎縮、智力低下、發育遲緩、癲癇等一系列疾病都跟GLUT1有關,甚至細胞癌變也跟GLUT1有關。GLUT1不干活了,你就熄火,GLUT1忙不過來了,細胞就癌變,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所以,研究GLUT1極具醫學價值和現實意義。
當然,人類認識這些“志愿者”是有過程的。弄清這些特殊蛋白,特別是人源GLUT1蛋白的結構是結構生物學的重大課題。
此前,這事卡了50年,而2014年,正是在顏寧的帶領下,這一難關終于被攻破。這一年,顏寧37歲。
期間,她還為清華大學培養出7名博士生。
當然,她的學術研究也得到廣泛認可,先后于2009年和2012年兩次入選《科學》評選的年度十大進展。2015年獲得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2016年入選《自然》雜志評選的“中國科學之星”等等。
2017年,顏寧受邀到另一所學校,也就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對于這一決定,她曾這樣解釋,她說:“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個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都是我的母校,能夠在這兩所我驕傲的母校任教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
在普林斯頓大學,她不僅成了該校的終身教授,還成了美方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所以,顏寧在學術的成績,以及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學術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如今卻因為一個決定,給她招來大量攻擊。
2022年11月1日,在年度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顏寧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到深圳創立醫學科學院。
她這一表態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絕大多數人對顏寧的選擇表示支持和祝愿,但網絡上也充斥著陰陽怪氣和冷嘲熱諷。
這些人的論調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攻擊她本人。
從道德上攻擊她,認為她是在國外混不下去了,現在回來是撈錢搶資源,攻擊她是精致的利己者。
就這還有人點贊,我看這些人活著也是在跟人搶資源,不如死了算了,也算是為社會做點貢獻。
還有人從學術上攻擊她,個別生物化學專業畢業,在學術上卻毫無建樹的資深網紅,居然也蹭熱點含沙射影。
當年這些人可不是這個論調??!
2017年,顏寧選擇去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當時國內一片哀嚎,認為她是因為在國內沒有評上“院士”,一氣之下出走的。當時的風向是,顏寧牛逼,留不住她是中國的損失,順便啐一口國內的科研圈。
現在她回來了,又說人家沒啥水平?什么毛???能不能別這么分裂?
二是攻擊深圳,認為深圳是人傻錢多,大撒幣。當年中國的人才外流,這些人要中國反思,為什么留不住人才?如今中國有底氣給科學家更好地待遇了,把人召回來了,他們又開始冷嘲熱諷,說中國人傻錢多。你到底要怎樣?
我算是明白了,這些人壓根就是見不得你好!這些人壓根就是喜歡鼓唇咋舌、說三道四、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的長舌婦!
他們嘮叨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你好,就是為了讓自己爽!
就好比你家孩子有些偏科,他們會說,你們這些家長太沒責任心了,太不把孩子的未來當個事了,怎么不給孩子請家教?!
等你家庭條件好不容易好點了,咬牙從學校請了個老師給孩子補課,他們又開始冷嘲熱諷,真是人傻錢多,那人水平不行,你們花冤枉錢了!
你說,那你幫我找一個啊,他又嗷嗷叫,那是你的事!你叫他閉嘴!他會哭天搶地罵你不識好人心!
無論是黑顏寧本人,還是黑深圳,噴子的邏輯是沒有邏輯,噴子的荒謬一如既往。
國家從來沒有用家國情懷去綁架科學家。這些年來國家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很多都流落海外,國家從沒有要求他們必須回來。因為有個非?,F實的問題,中國在很多領域都無法給這些人才提供舞臺,回來也難有作為。
但并不代表國家不看重未來。
人才是鳳凰,國家奉行的策略是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而且栽樹也有個順序,先栽急需的,例如工學、化學、材料學、計算機應用。等條件改善了,再栽基礎物理、生命科學。
顏寧的學術水平如何,自然有學術界去判斷,噴子有什么資格指手畫腳?深圳是否人傻錢多,與噴子何干?
顏寧是否有家國情懷,是不是因為家國情懷回國,重要嗎?
對于國家來說,吸引在生命科學領域深耕的顏寧回國,必將給中國的未來帶來更多機會;對于顏寧來說,從一個高校教授科學家,成為一個國家學科產業的帶頭人,是一種事業平臺的巨大躍升。在這個平臺上,她個人和深圳這座城市,將互相成就,實現雙贏,這就夠了。
今天的中國,每年都要吸引大量的華裔科學家回國創業。
此前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曾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從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僅僅3個月期間,至少有1400名美國華裔科學家離開了原本工作的美國科研機構,轉而注冊到中國開展研究。
其實不僅是華裔科學家選擇回國,包括日本、德國等,很多發達國家的科學家也開始選擇到中國來尋找機會。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隨著中國整體實力的增強,來中國的人才肯定會越來越多。
但前提是中國始終保持包容、開放的心態。
我們不應該在道德上對來華的科學家品頭論足,絕大多數人也沒資格在學術上對人家指手畫腳。
作為大國公民,我們理當和國家的態度保持一致。
來了,我們歡迎,走了,我們也不急眼。
歸去來兮,來去自由!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