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鑫亮
看海,讀書,無疑是這個喧囂時代里最為奢侈的事情。
看看海的人,看讀書的人,有了實現的可能,江蘇衛視外景紀實類讀書節目《我在島嶼讀書》上線,海南分界洲島的書屋迎來了四位常駐主理人,他們是著名作家余華、蘇童以及詩人西川和旅行博主房琪,鮮明的性別、年齡以及閱歷的差異,讓這檔節目隨時能碰撞出海邊那樣的浪花,另外有著名雜志主編、當代作家以及攝影師和詩人也將以飛行嘉賓參與其中。我們或許可以給他們一個一致的頭銜“愛書人”。
從節目的概念和策劃來說,《我在島嶼讀書》是立于潮頭的,以這樣的形式呈現讀書這一主題是新穎和巧妙的。以往我們認知里的讀書類節目是主持人與嘉賓正襟危坐于演播廳,坐而論道,侃侃而談,這樣嚴肅的讀書類節目對于年輕觀眾來說更像是一堂網課,而《我在島嶼讀書》將讀書的場景搬到一座島上,除了增加了氛圍感以外,更是直接點明了讀書的過程是孤獨的但是結果是充盈的,讀書是讓身心皆去度假,讀書是讓你跳脫城市的藩籬以更寬廣的視角去審視我們。
以往熟悉的讀書類節目,作家普遍端著,聊的也都是有關于自己的作品的創作心路歷程,而《我在島嶼讀書》請到的作家來到了這座島這個書屋幾乎沒有觸及自己作品的話題,他們聊的是自己喜歡欣賞的作家,他們聊的是若干年前的彼此,尤其是與房琪的探討,讓我們很有代入感,此刻我們就是房琪,蘇童問房琪他們這些年輕人喜歡看哪些作家的書,房琪說了好多新生代的作家,其中有幾位頗有爭議,蘇童表示閱讀不分貴賤,但是仍然希望年輕人能多讀經典,這樣的表述方式讓年輕人聽了很能夠接受,余華說“島嶼書屋用浪漫的氣質和樸素的容貌,迎接所有人”,這也正是《我在島嶼讀書》這檔節目的基調。
娛樂元素逐漸式微的熒幕時代,各檔節目選擇了從各個方向來“突圍”,這也顛覆了以往我們慣有的認知,慢或許將成為將來優秀節目的法寶,這既與我們快速的現實生活形成了變速,也與層出不窮的短視頻形成有力的補充,我們過于急迫的想輸出自己的看法,卻別忘了聽聽大師和巨匠們的意見,這不是一個盲從的時代,但至少聽了他們的話不會讓你無所適從。
曾幾何時嘉賓的顏值是一檔節目收視率和流量的重要參數,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富足甚至牽絆了不少人的生活,他們會將迷宮的出口定位于靈魂,“言值”越來越成為他們的指路燈塔,余華蘇童老師就是人生島嶼上的燈塔,他們才是真正的“愛豆”,我們都在彼此的島嶼上讀書,相信有越來越多人會給自己的內心留出一個島嶼,讓靈魂能夠暢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