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平安有“法”,“政”在行動!近年來,惠州大亞灣平安建設成績斐然,連續9年獲評平安建設綜治工作優秀縣區,政法系統涌現出一批實績突出、公認度高的亮點工作和榜樣人物。為此,2022年大亞灣區委政法委繼《平安故事匯》后再次推出《政法故事匯》系列,講好政法故事、傳遞法治精神,推進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從一個遼大法律碩士到一級檢察官
從毛頭小伙到兒女雙全
堅守法的莊嚴與情的溫暖
助推大亞灣檢察公益訴訟上新臺階
劉建華,大亞灣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檢察委員會委員、一級檢察官。自2020年來,他所在的部門,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積極開展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案件工作,助推大亞灣公益訴訟及相關檢察事業步上新臺階,為建設法治大亞灣無懼艱辛不遺余力。
法學高材生、律師與檢察的選擇和毛頭小伙的蛻變
回首十多年前,作為遼寧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劉建華的人生可以有很多美好的選擇。彼時的劉建華,優秀而謙虛,他最初的夢想是當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師,他相信憑借他的專業能力和敬業精神,必將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執業者。
2006年,劉建華人生面臨一次大選擇。一方面,他想從事律師工作,另一方面,大亞灣區檢察院錄用了他。當時正處在司法改革大潮襲來不少法官、檢察官選擇離開體制之時。該選哪一個?他也有過一度的權衡。最終,他放棄了成為一名優秀大律師的夢想,來到美麗的大亞灣,在區檢察院工作,從最基層做起,一晃而今,也近二十年了。當年的毛頭小伙也已歷煉成為充滿經驗和智慧的中年檢察人。在劉建華看來,他無疑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逆行——從律師到檢察官,有著收入的巨大落差,但他始終保持正確的心態,甘于微薄的收入,樂于簡樸的生活,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追求,劉建華檢視一路走來的風雨晴空,笑稱:“一入‘法門’深似?!?br/>在接受采訪時,劉建華還在負責一個陳年積案,目前已近結案階段。該案件涉及近10人,涉案金額5000多萬元,相關的案卷多達10多卷。對于這樣的案件,僅是審讀批閱,初步了解案情,就要花上很長的時間,耗費大量精力。
劉建華在辦案過程中,還有過一些左右為難的無奈。一些對法院裁判不服的人到檢察院申請監督,劉建華在負責這些案件時,都會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對這些案件做出支持或不支持監督的決定。但是,不管是做出哪個決定,總會使原告或被告的一方對監督結果不滿意,甚至因此而懷疑劉建華在案件中存在一些徇私舞弊、貪污受賄等嫌疑。對此劉建華也表示理解和坦然,他表示,只要秉持公心,依法依規辦好案,他無愧于心,也不怕任何質疑和非議。
雨天摔跤的老人、“隔代知己”和釋法說理做到“家”
檢察工作千頭萬緒,各種各樣的案件和人群都有。劉建華在檢察工作中,幾乎每天都要面臨新的問題,新的挑戰。但對于科班出身的劉建華來說,其深厚的法律知識積淀,其豐厚的檢察經驗積累,使他在面對各種案件時,顯得從容有方,游刃有余。但是,劉建華更明白,檢察工作必須維護法律的權威,但如果能兼顧人性的溫暖,那豈不是更好?
劉建華處理過一個民事糾紛的案子。這個案子的當事人是一位年過六旬的退休老人李某。李某原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來大亞灣女兒這里生活。有一天,因雨天路滑,老人經過小區的花圃,摔倒了,被送到醫院住院治療。后以小區物業公司衛生工作不到位,路面青苔未及時清理,導致其摔倒,請求被告某物業公司賠償其相關損失。該案經法院一審、二審、再審,均不支持其訴訟請求,李某不服,不顧身體和年紀,仍然乘著公交車來回奔波,到檢察機關申請監督。承辦檢察官劉建華深知,機械辦案、一結了之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申訴人心中的疑慮,甚至可能會辜負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于是主動作為,迅速啟動調查工作。為清楚全面地了解案件事實,找出案件爭議的焦點,檢察官查閱全案卷宗,對原案認定的事實和證據進行了全面審查,在詢問申訴人并經過大量調查取證工作后,認為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申訴人李某提出的申訴理由沒有證據支持,依法做出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考慮到申訴人李某受傷后腿腳非常不便,且存在繼續上訪的可能性,劉建華從便民利民出發,一改往日辦案模式,決定上門送達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把釋法說理工作做到“家”。他向李某詳細說明了檢察機關案件辦理過程,做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事實和法律依據,并對其不斷上訪的心結進行推心置腹地交流,經過多次思想工作,李某最終認可了大亞灣區檢察院的監督決定。此后,李某還多次與劉建華聯系,就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向劉建華咨詢,把劉建華視為隔代知己,甚至在后來一次住院時,還懇望劉建華能作為其家屬進行簽名,足見對劉建華的信任。
減免罰息、毒豆芽案情和疫情下的溫情
劉建華在開展檢察工作期間,積極履行自身職責,梳理建立訴訟檢察信息體系,多渠道開拓公益訴訟的案源案件,回應社會關切,為社會民生保駕護航。
大亞灣有一家企業,因為環保不過關,被相關部門行政處罰20萬元,當時還在疫情之前,該企業的運作還很良好,相關部門還未強制執行此處罰,該企業對此事也不以為意。疫情期間,該企業業務受到影響,公司業務直線下降,該企業急需進行各種信貸、融資。但此時該企業卻因未繳納相關的罰款而上了信用黑名單,無法融資。劉建華了解到這幾年下來,罰款加罰息已近40萬元,對于這個面臨危機的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劉建華在負責這家企業的案件申訴期間,即對企業進行調查走訪,并對相關人員相關事實進行取證。在獲悉該企業訂單量有所上升,事業處理轉機階段,且有繳納罰款的誠意,又根據國家關于疫情期間減輕企業負責的相關政策法規,檢察院建議:該企業應依法履行繳納行政處罰20萬元的義務,但罰息部分可以由行政機關與被處罰人協商減免。對于這樣的建議,既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和法律的權威,也挽救了企業,維護了中小企業的利益、確保了中小企業能得以健康發展。
在民生方面,劉建華曾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發現一個農貿市場有商戶長期生產、銷售毒豆芽,遂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調查。經查實后,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該部門依法對商戶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同時完善食品檢測機制,科學加強市場監管。職能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后,積極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對全區市場上售賣的豆芽全面排查,依法對違法商戶罰款10多萬元,完善食品抽樣檢測,防止出現監管死角,有力地保護眾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食品安全方面,劉建華還積極參與了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網絡沖調飲品安全等方面的監督,有力地打擊各種違法行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夫妻輪流加班、11歲兒子照顧5歲女兒與寒暑假的渴望
劉建華有兩個孩子,一個11歲,一個6歲。十多年來,劉建華在檢察系統茁壯成長,多次參與檢察院的重要案件辦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許多工作要在八小時工作之外完成,加班加點是人生常態。其愛人也在大亞灣工作,因為工作的原因也是經常加班。
兒子剛出生時,父母身體還行,照顧孩子還不成問題,等到女兒出生后上幼兒園這幾年,他感覺父母年邁,帶小孩有點吃力,不忍心讓他們幫忙帶小孩。他和愛人決定,讓父母回到惠城家中安享晚年,兩個孩子和他們在大亞灣生活。
經常加班,接送女兒上幼兒園,給孩子們搞吃的,這些問題接踵而至!不過劉建華有自己的方法,接送女兒他和妻子協調時間,誰有空誰去接,遇到兩個人都忙的時候,就拜托幼兒園老師幫忙帶下。給孩子們搞吃的,劉建華在兒子9歲時就教會他如何煮飯炒蛋,讓家里的孩子自行解決吃飯問題!今年才11歲的兒子,現在煮餃子、用高壓鍋煮飯、炒雞蛋、煮面條游刃有余。劉建華認為,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有意思的是,他的大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大大增強,現在基本上大的孩子能帶著小的孩子,減輕了他不少負擔。不過有時候也有許多插曲,“有時候晚上七八點的時候,女兒會打電話說,還沒有吃飯,問她為什么哥哥不做飯給她吃,她說哥哥還在寫作業!”說到這,他滿臉愧疚。
劉建華說,一年中他和孩子一樣最喜歡寒暑假,因為那個時候孩子們沒有太多的學習壓力,他可以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身邊,也順便給自己和老婆放個寒暑假。
“很快就要寒假了哦!”劉建華眉宇間寫滿了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