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旬邑石門山/旬邑革命爆動起義紅色印記
紅色文史 2023-01-10
“漢中有石門,自漢魏而今。然鮮有知者,石門有山卻在陜西咸陽北塬的旬邑縣。
旬邑石門山的歷史是在更早的秦代,和秦始皇的公子扶蘇有關,其地更是源于更早的春秋,源于《詩經》。”
陜西咸陽旬邑石門山是名副其實的集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為一體的渭北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咸陽·旬邑縣·石門山》陜西名勝
石門山,在旬邑縣東部石門鄉。
據《元和郡縣志》所記,峰崖相對,望之如門。故名石門山。
據《金史·地理志》記載三水縣(北魏旬邑縣為三水縣)有石門山。
據漢司馬遷《史記》有關章節記載,秦獻公二十一年(周顯王五年,前364年)秦晉戰于石門山。
據《通鑒輯覽》記載:“先是秦敗魏韓之師于洛陽,至是秦又敗三晉之師于石門,斬首六萬,(周顯)王于是賀秦,賜以黼黻之服?!?/p>
據《王褒云陽宮記》記載,東北有石門山,岡巒糾紛,千霄秀出,有石巖容數百人。
據《縣志》記載,石門山漢名石闕,其北為戴家山,林木蔭翳,千崖環拱。
據《關中勝跡圖志》記載,又其南為橫天嶺,峻矗切云。這里海拔1855米,森林植被率78%,植物多達800余種,并有灰鶴、錦雞、豹、獾等動物在此生息,并有桃花川蜜蜂洞,扶蘇廟等景點,今已建成國家森林自然保護區。
現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有石門關、秦直道、扶蘇廟、姜嫄湖、桃花川、馬刨泉等景觀景點50多處。園內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源遠流長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姜嫄圣母廟、扶蘇廟、秦直道上的雄關天險和秦兵站等遺址更勾起人無限遐思。
?陜西旬邑石門山/旬邑革命爆動起義紅色印記
-關于旬邑游擊隊活動情況
于占彪
旬邑二八起義是很有影響和意義重大的事,起義雖然失敗了,起義的骨干分子帶領起義隊伍20多人,進人石門山區打游擊。他們力量小,沒有建立固定的根據地,就以石門山為依托,把清水塬作為主要游擊隊活動區域。為什么呢?因為清水塬距石門山近,緊密相連。
同時清水塬是二八起義發源地,有黨組織,有群眾基礎,游擊隊的吃糧靠清水塬黨和群眾供給。再是游擊隊的領導和戰士清水塬人最多,他們和清水塬群眾有血肉關系,所以他們經常在清水塬打游擊。清水塬從起義時起,就成為共產黨我們的活動區城,陜甘紅軍到達后就成為根據地。游擊隊也到土橋、職田塬,甚至浮化、耀縣打游擊。但還是在石門、清水塬的活動最多。
旬邑游擊隊開始時,領導是呂振邦,是隊長,程雙明是政委,是陜甘邊最老的游擊隊,名字很多,還叫三水游擊隊,在清水塬就叫清水塬游古隊,在職田就叫職田游擊隊,還叫過五支隊。
旬邑游古隊的活動,當時因為力量小,主要是打擊土豪劣紳襲擊警察所,這些人向群眾要糧要錢,群眾
很憎恨,他們穿的黑衣服,戴的黑沿大帽,群眾叫 “黑狗子”。群眾很擁護游擊隊為民除害,就主動給他們送糧送飯。后來劉志丹大部隊來了,游擊隊人就給部隊帶路送信,偵察敵情,送情報。
旬邑游擊隊 1932 年9 月配合劉志丹大部隊參加墳探戰斗,'進攻照金的富平、銅川、耀縣三縣民團武裝',消滅了民團總指揮黨謝芳,把繳獲的槍支給了游擊隊一批,游擊隊發展了,又把戰士向主力部隊輸送,這是經常的,數字我說不清,就清水塬參加的人,我就見過不少。
程雙印后來領導的特務隊,就是劉志丹部隊的警衛隊,1933 年紅二團南下時,他們送二團到三源武字區,劉志丹將他們留在武字區活動。
旬邑游擊隊后來編人主力部隊,我記得是 1933 年11 月在蓮花寺成立 紅42 師時,編人紅三團。當時吳岱峰任團長,后來我'于占彪'任團長,沒有政委。一營是淳化游擊隊編的,二營是旬邑游擊隊編的,三營是耀縣游擊隊編的。
注:此文根據于占彪1984年8月的談話記錄。
*于占彪(1914年11月19日-1998年11月18日)男 漢族 陜西咸陽旬邑縣張洪鎮孫家村人1928年響應參加旬邑革命爆動起義參加革命,劉志丹同志警衛員 陜北紅軍紅二十六軍營長 紅四十二師紅三團團長 紅二十八軍二團團長 中共蒙古工作委員會三位委員之一 中共綏蒙工作委員會委員兼軍事部長,中共綏遠省委七位委員之一兼軍事部副部長 部長 八路軍120師獨立(綏察)二支隊司令員 中共晉綏邊區委員 軍事部長綏察行政公署軍事部長兼綏察軍區副司令員中共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代表 智取華山戰役聯合司令部司令員 全國政協委員副部長級離休老干部 二等乙級(戰傷)革命傷殘軍人
于占彪參加了陜甘寧根據地一次、二次、三次反圍剿、紅軍東征、紅軍西征戰役;參與領導創建了綏蒙地區黨的組織、抗日武裝、組織蒙、漢青年赴延安參加革命與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創建;參加了舉世關注的爺臺山反擊戰斗、延安保衛戰、隴東、西府等解放西北的戰役;作為司令員參與指揮了著名智取華山戰役……
于占彪在西安事變談判中,率紅軍警衛隊隨中共代表團,從事安全保衛工作。
于占彪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革命戰爭年代,曾受到通令嘉獎立功和物質獎勵七次,戰斗中負傷八次,屬二等乙級戰爭負傷殘廢革命軍人(解放軍總政治部檔案中記載)。
共產黨成立百年于占彪、于振江烈士、于振海烈士胞親三兄弟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百年黨史?百位陜甘英雄展》中的唯一紅二十六軍紅軍三兄弟。
于占彪同志
榮獲共產國際獎章
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八一勛章
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自由勛章
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勛章
榮獲人民功臣獎章
于占彪辭世后經中央與和陜西政府同意骨灰撤在浴血戰斗過的西岳華山引風亭山脈
《馬欄革命史畫卷》,陜西省旬邑縣文體旅游局出版,2011年。
石門山是子午嶺南段余脈,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地處陜西省旬邑、淳化、耀州三縣(區)鄰接地域,其主峰和大部分山區位于咸陽市旬邑東南部23公里的清原鄉石門關村一帶,距古都西安130公里。石門山面積156平方公里,境內有54個自然村,總人口約3290人。主峰海拔1885.3米,為關中北部地區(渭北)的最高點,也是子午嶺以及北山山系第一高峰。
區內有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8856公傾,森林覆蓋率95%以上。石門山峰巒迭嶂,曲徑通幽,林木茂盛,氣候濕潤。獨具魅力的地質、地貌、氣候、植被與河流水文山脈等條件,構成黃土高原南部極為少見的自然景觀。山脈形似“九頂蓮花墩”,有“山不蓋土,水不歸一”之說,兼鬼斧神斫,群峰環繞之奇。隨著季節的變化,春花、夏蔭、秋果、冬雪、風光旖旎,引人入勝,被譽為渭北的西雙版納、西安咸陽的后花園。
石門山森林公園的林木種類繁多,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和林相整齊的人工林。奇花異草,觀賞植物資源豐富,堪稱黃土高原上的“植物王國’’。其分布錯落有致,交相輝映。
森林中滿目清翠,郁郁蔥蔥。高大的喬木摩云翳日,低矮的花草爭妍斗奇。樹木枝葉繁茂,鮮花艷麗奪目。這里既有原始的自然風貌,又顯示出人工花園的神韻。春天,萬木爭榮,嫩枝點翠。榆葉梅、連翹花紅黃相映;山桃、杏花風姿綽約,“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p>
丁香、薔薇姹紫嫣紅,一派欣欣向榮的生機。盛夏芳草萋萋,綠菌鋪地;頭頂濃蔭蔽日,腳踩青苔腐枝,抬頭不見太陽,回首不見來人。到了眾山繪秋容的時候,森林中滿山遍野如火如荼,松柏蒼綠濃重,野菊爭奇斗艷,野果掛滿枝頭。林下各種灌木一片片,一叢叢,都悄然換上新裝,當落日余暉灑向大地時,整個山嶺紅橙黃綠,色彩斑斕,宛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冬天,北國冰封,雪花飛揚,滿目皆白,凝在巖石、樹枝、 枯草上的積雪猶如梨花滿枝,玉樹瓊花,石雕蠟塑一般,使得莽莽叢林銀裝素裹,好一派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
茂密的森林,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得這里不但植物品種繁多,而且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大型哺乳動物’有豹、野豬、獾、黃羊、狐貍、狍、林麝等,小型動物有野兔、野貓、松鼠,另外還有鷹、灰鶴、錦雞、斑鳩、鴛鴦等,種類繁多,數量較大。其中豹、灰鶴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錦雞、鴛鴦、水獺等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石門山1994年經陜西省林業廳批準成立石門山森林公園,2010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地處子午嶺南段余脈,總面積8856公頃,森林覆蓋率95%以上。境內有1200多種植物,其中列入國家級保護樹種有水曲柳、杜松等。有野生動物200多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對象的有2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黑鸛、白鶴、金雕、林麝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豺、水獺、鴛鴦、灰鶴、大天鵝等17種,是渭北高原溝壑區最大的植物景觀群落,在這里,春觀山花,盛夏避暑,秋賞紅葉,冬玩雪景,是四季觀光旅游的理想勝地。
石門山劃分4大景區,有80多個景點景物,旅游資源特色主要是:
1、景區風光各異。桃花川景區綠樹掩映農舍,豆蔓纏繞籬墻,一派田園風光;瓦房川景區曲徑通幽,溪水潺潺,谷幽潭深,適宜探險旅游;趙家洞景區地處汃河河谷,兩岸峻峭壁立,洞穴石窟密布,曾為周人先祖穴洞之地,遺有元、明歷史傳說;石門關景區有北方罕見的丹霞地貌,石門關東西峰相峙,巍峨險峻,是渭北高程之最,登臨其頂,一覽眾山小。
2、人文景觀。石門山森林公園內周、秦以來歷代人文景觀眾多。被稱作古代高速公路的秦直道蜿蜒逶迤穿越其間,秦兵站、秦直道、跑馬場、扶蘇廟、扶蘇墓、馬刨泉、姜嫄湖、姜嫄圣母廟、飛云洞、趙家洞、寺溝佛窟等遺址及民間歷史傳說豐富,文化積淀深厚。
3、巍峨雄峻的石門關。石門關是石門山森林公園標志性景點,山上有秦烽火臺、1885高程點、云林亭等景點,沿山脊線有游步道相互連通。站在山上極目遠眺,藍天白云下,群山起伏,壯闊無邊,蔥蘢凝彩,秋葉如畫,令人心曠神怡,絕塵忘憂。
4、盛夏涼爽的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7.5度,7月平均氣溫27.5度,負氧離子含量高,空氣清新,舒適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5、豐富多樣的森林景觀及四季景觀。春季山桃花、野丁香、連翹競相開放,宛若彩云朵朵漂浮在山坡;初夏群峰碧綠,山花爛漫,鳥語花香;仲夏嬌陽無懶綠蔭如蓋,納涼避暑正當時宜;入秋霜葉紅染,色彩斑斕;入冬若遇雪天初晴,銀裝冰掛,玉樹瓊枝,仿佛童話天堂。
交通及線路
交通攻略:西安---銅川新區下高速----直走遇紅綠燈大十字往西小丘方向-----經照金------進旬邑。實際上石門山離銅川這邊近。單程100多公里,來回300多公里。
公園內及周邊公路交通方便快捷,園內有旅游步道。公園建有集吃住會議接待購物娛樂一體的多功能接待中心一處。建有東、西大門及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商店、公廁等服務設施。
石門山清塬,舊稱清水塬,是陜西旬邑縣的一個小鎮。應流出清水而得名,一眼泉水自清塬的山腳下流出。從旬邑上清塬坡,十多公里的盤山路風景別致,猶如畫作般美麗,半坡處的觀景臺可以俯瞰縣城。繼續行路,坡度漸緩,視野豁然開朗,常說的上塬了上塬后直通石門山,路兩旁散落著村莊,這條路通往曾是關中分區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的旬邑馬欄,也通向了西北革命的搖籃——陜西照金。
清塬與旬邑的其他鄉鎮不同,地形狹長,地勢東高西低,宛如一塊沖積平原,自石門山向旬邑突出。假如石門山是一個巨人,或是旬邑人供奉的石門爺,那么清塬就是他的一只胳膊,由粗到細,由高到低。
陜西三大起義的渭北旬邑起義,就是在清塬發動的起義力量。當年,許才生在陜西西安上學接受進步思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將紅色的種子帶回旬邑播撒,建立了黨組織選擇到群眾基礎好的清塬,以在呂家村小學教書的名義發起革命活動。受許才升革命思想的影響,清塬的程國柱、程永盛、盧全貴等人,深入到郝村、班村、蒲社等村莊農戶家宣傳革命思想,啟發農民斗爭意識。1927年的大面積干旱、1928年鬧春荒,催糧官員卻逼著清塬農民交糧交款,還鞭打威脅。1928年5月6日,附近村莊的農民拿著武器趕到郝村舉行起義,中途通過那一條路經過趙家村,到了南堡子、趙家灣、杜家灣等附近村莊,農民們踴躍參加,隊伍增加到400余人,他們上演了旬邑革命史上最輝煌的一幕。
起義隊伍攻入縣城,分糧食給貧苦農民,打開監獄救出黨員,成立了旬邑縣臨時蘇維埃政府。起義遭到瘋狂反撲,雖敗猶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來由呂家村的呂振邦等人率領幸存下來的骨干力量成立了游擊隊,轉入石門山區堅持斗爭,為創建陜甘邊區根據地做出了貢獻。
旬邑革命爆動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后繼八一南昌起義之后起義,旬邑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陜西渭北高原上領導的與渭華起義遙相呼應的農民革命武裝起義。
起義從1928年5月6日爆發,許才升、呂佑乾、王浪波、呂鳳岐、王廷璧、程永盛、程國柱7位領導人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歷時年的起義雖告失敗,但在陜西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悲壯而又光輝燦爛的一頁。其在渭北高原上播下的革命火種,為后來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準備了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紀念旬邑革命暴動起義……
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同志、汪鋒同志分別書寫題詞:
參與文編
于占彪之子寄語:
石門山國家森林景區卓選適應環境設立:
旬邑革命爆動起義旬邑游擊隊紅色碑刻題紀……
紀念旬邑鄉黨子弟組成旬邑游擊隊紅色革命的篇章......
使革命精神宣傳傳承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