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宣布,該公司持續近二十年的國產噴氣式客機SpaceJet研發項目黃了。這意味著,日本的大飛機夢想就此破滅。
01小日本的大飛機夢
SpaceJet并非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大飛機,它是一種設計座位不超過100個,主要面向中短途航空客運市場的支線客機。
支線客機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但研發支線客機更重要的是為攻克干線客機,也就是150座以上的大飛機做準備。
中國正是先有了支線客機ARJ21,在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技術后,才開始向大飛機發起沖擊。
毫無疑問,日本也是走的這條路。先研發支線客機,再研發大飛機,最終擠入商用飛機市場。
作為日本制造業霸主,三菱重工于2003年立項,2008年啟動研發,同年3月成立三菱飛機公司,開始追夢,首款飛機命名為SpaceJet(原名MRJ,意為“三菱支線噴氣客機”)。
這款飛機調起得很高,PW1000G齒輪傳動發動機、翼掛式布局、復合材料機身、先進航電系統......當地媒體把它吹上天,宣稱是“最先進的支線客機”,冠以“小787”的稱號。
日本朝野也對此給予厚望。因為根據三菱重工的設想,這將是一款完全自研的飛機。如果成功,將極大提高日本航空業實力,屆時,日本甚至能夠與波音、空客這樣的飛機制造巨頭一較高下。
三菱重工立的flag忽悠了不少人,包括日本政府。
日本政府一激動給三菱飛機補貼了好幾百億日元。為了給三菱重工打氣,在影子都沒見著的情況下,又給三菱拉來450架飛機訂單。
彩禮送了,禮品也給了,就等媳婦進門了。
可三菱重工卻遲遲未能履行承諾。
原定2013年交付首批飛機,結果因各種原因一推再推。先后于2014年、2015年、2017年、2018年、2020年和2022年6次推遲交付。
這個過程中,三菱飛機出現巨額虧損,到了資不抵債的程度。2020年,研發索性陷入停滯。
終于,在2023年2月7日,三菱重工不得不鞠躬承認,這個耗時近二十年,耗資近1萬億日元的研發項目徹底失敗。
至此,日本做了二十年的大飛機夢徹底破滅。
對于失敗的原因,三菱重工總結是:“沒有能夠確認足夠的業務可行性”“很難從全球合作伙伴那里獲得理解和必要的合作”。
其實這些場面話只能透露一部分信息,日本大飛機夢碎深層次的原因有兩個。
02傲慢才是生存最大的障礙
一是技術過于自信。此前我也介紹過,進入本世紀以來,日本一直對自己的技術有蜜汁自信,這種自信甚至到了狂妄自大的程度。
承接日本大飛機夢想的三菱重工無疑是有實力的,它曾為波音等公司生產過飛機零件,也仿造過戰機,有一定技術積累。
但是,造飛機不是造自行車,它不是一兩家企業能搞定的,甚至不是一個國家能搞定的,它需要整個產業鏈支撐。
飛機涉及的產業實在太多,包括設計、制造、總裝集成、銷售服務和MRO等環節,其中制造環節難度最大,涉及領域最廣,包括材料、零部件、分系統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項目流產。三菱一開始就定位在全部自研,問題是,日本工業鏈允許嗎?
以材料為例,此前為三菱重工提供產品的神戶制鋼就被爆出數據造假。2017年,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承認長期篡改部分鋁、銅制品出廠數據,冒充達標產品流向市場,受到影響就有MRJ。
講實話,你這劣質鋼充當保險杠在路上跑就算了,居然還想上天,豈不是找死?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
進入本世紀后,日本保守、自大的思想,像癌細胞一樣在日本制造業擴散。在這個過程中,有的領域自甘墮落,早已不堪一用。今天的日本制造,即便還有些領域保持優勢,也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所以,要日本制造承接飛機所需全部產品,純粹癡人說夢。
我國支線客機ARJ21之所以能成功,與國人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有很大的關系。
中國ARJ21和日本MRJ立項時間都在2003年前后,但我方并沒有一開始就強調全部國產化,當然客觀條件也不允許,所以咱們只強調要不斷加快國產化替代的進程。
除了技術上不好高騖遠,中國ARJ21還背靠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鏈體系,有著眾多的選擇。例如西飛、沈飛、成飛都曾為ARJ21添磚加瓦,并且起到關鍵作用。
正是憑借實事求的精神,以及完整的工業鏈體系,中國才擁有了自己的支線客機。
2016年6月28日,ARJ21飛機首架交付機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到2022年底,成功賣出100架。
而同期列入研發計劃的SpaceJet卻最終流產,不禁令人唏噓。
03加拿大龐巴迪的命運
其實,是否全部國產化,不僅與技術有關,還與市場有關。而市場的背后是政治。這就是日本大飛機夢碎的第二個原因。
商用飛機市場無疑是巨大的,規模達萬億級,而且利潤驚人。事實上,商用飛機是全球最“暴利”的合法行業之一,投入產出比高達1:80,成熟機型更是一本萬利。一架大飛機通常有300-500萬個零件,帶動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的發展。
同時商用飛機制造還能解決大量就業,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0年預測:在未來20年內,預計商用飛機復合年增長率為3.5%,將創造1億個就業機會,旅客空運數量將可能翻一番,達到82億。
規模在那擺著,前景也可期,但是,這塊蛋糕不是誰都有資格分的。
三菱飛機的際遇很容易讓人想到美國另一個狗腿子,加拿大龐巴迪。
加拿大龐巴迪公司有多強但凡對制造業感興趣的都清楚,這是一家巨無霸,它是全球唯一一家既生產飛機又生產機車的設備制造商。
飛機制造方面,它是世界第三大民用飛機制造商,每年大約交付100多架飛機,市場保有量達數千架之多,也是中國大陸支線飛機的主要供應商。
機車制造方面,龐巴迪公司堪稱硬核,中國青藏鐵路客運車廂,就是用的它的技術,中國第一批引進的高鐵,也是用它的技術。
所以,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絕對稱得上是明星企業。
但是,這一切現在都成了過去。2020年7月,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收購龐巴迪公司的鐵路業務事宜獲歐盟批準。2021年1月29日,阿爾斯通宣布完成對加拿大龐巴迪運輸公司的收購。
在此之前,也就是2018年7月1日,空中客車宣布收購龐巴迪旗下C系列飛機項目多數股權的協議正式生效。
短短的幾年里內,龐巴迪被哄搶一空,一家曾被無數人仰望的制造業明星企業只剩下個骨架。
而其中的起因就是龐巴迪造大飛機。
比起日本三菱來,加拿大龐巴迪在民用飛機上顯然優勢更加明顯,它早就具備生產支線客機的能力,常年穩坐民用航空市場第三把交椅。
但是,支線客機的市場實在太小了,全球支線客機一年的需求量也就一百來架,而干線客機需求則達到數千架,更別說單價上的差異。
對積攢了足夠技術,又有足夠資金的龐巴迪來說,不向干線客機進軍,簡直天理難容。
于是,進入本世紀后,龐巴迪毅然推出自己的C系列飛機。沒想到這是一條不歸路。
干線飛機這塊肥肉是那么好碰的嗎?全球干線飛機市場被美國的波音和法國的空客牢牢掌控,其中波音737和空客320兩款飛機就拿下了市場8成以上的份額!
他們之所以能抱緊這鍋燉肉,不僅源于他們的技術成熟,更源于他們手段夠黑。
對此,龐巴迪公司非常清楚,所以早期做宣傳的時候,它從不宣傳自己在造干線飛機。
而且,龐巴迪公司還抖了個機靈,把C系列定位成100至149座級的客機。
你看,我都不超過150座,肯定不是干線客機。
可是,C系列是可以改裝的,增加座位后隨時可以變成大飛機和波音737以及空客A320競爭。
也就是說,龐巴迪準備把干線客機當支線客機賣,打個擦邊球,等站穩腳后,再伺機進攻干線客機市場。
說干就干!2004年龐巴迪C系列立項,2013年首飛,2016年第一架客機交付客戶。C系列無論技術還是價格,與波音737和空客A320相比都有明顯優勢。
但是,波音和空客會無動于衷嗎?
04這是個國家博弈的舞臺
2017年9月,波音突然出手,向美國商務部提起反傾銷訴訟,指控龐巴迪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向美國企業傾銷C系列客機,嚴重損害波音737系列客機的銷路,并要求對C系列客機征收80%的反傾銷關稅。
盡管龐巴迪一再否認指控,強調自己賣的是支線客機,但美方完全不聽。僅僅過了一個月,美國商務部就宣布對C系列客機征收高達300%的懲罰性關稅。
作為全球最大的干線客機市場,美國擁有主導地位,耍起流氓來,誰也沒招。更何況,加拿大本來就是美國的附庸國,壓根沒有話語權。
所以,即便有英國人幫忙說話(C系列部分設備由英國提供),貿易爭端也上升到國家層面,三國吵得不可開交,但霸道的美國人就是不松口。
這時,空客登場了,空客找到龐巴迪說,你這么搞沒用,美國的目的是要搞死你,索性跟了我算了,爺保你吃香喝辣。
對于龐巴迪來說,如果飛機進不了美國市場,或者被美國針對,幾乎是死路一條,因為加拿大本土根本養不活這款飛機。
更何況,此前因為漫長的研發周期,龐巴迪公司早就背上了巨額的債務,它別無選擇。
最終,絕望中的龐巴迪只能選擇賣身還債,將C系列股權的50.1%以1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空客。
2020年,龐巴迪公司又以5.91億美元的價格將C系列全部股份賣給了空客。自此,投資幾十億美元,耗時十來年完成的C系列飛機徹底消失,改頭換面成了空客A220。
整個過程日本三菱飛機看得目瞪口呆。還能這么玩?美國的圈內狗尚且這種待遇,像它這種外圍狗豈不是渣都不剩?
于是,頓感前途渺茫。
世界三大民用飛機市場,美國有波音,歐盟有空客,而中國正全力研發C919,這樣的背景下,日本飛機哪有前途可言?
市場背后其實是政治。世界對日本并不友好,而日本人卻總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人。無論氫能源汽車,還是大飛機,日本的國家戰略,壓根不受中美歐待見。因為日本人喜歡吃獨食。
大飛機全部國產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并不意味著所有配件都要用自己的,有時候,共贏才能利益最大化。
中國商飛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自主研發的商用大飛機C919已經獲得超過1000架訂單。
這其中,有來自了來自泰國、尼日利亞等這類傳統友好型國家,也有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
德國為什么會買?因為C919有不少配件就來自德國。支持C919,就是支持德國人自己的企業,何樂而不為?所以,用部分別國配件,有時候是為了贏得更多市場和朋友。
而日本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想明白這個道理,最終頭撞南墻。
05C919起飛
當然,想要染指干線飛機這塊蛋糕,僅有包容的心態還不行,還得有斗爭本領。日本同樣差很遠。
技術終究是可以突破的,包括發動機技術,但斗爭本領卻由更多的因素決定。
未來無論波音還是空客,肯定會向我們的C919下黑手。
對于中國來說,國內巨大的市場空間是防止龐巴迪慘劇重現的底氣,而和第三世界友好關系,則是農村包圍城市完成突圍的關鍵。
中國飛機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并不在歐美,而在一帶一路,在發展中國家。
中國飛機在一帶一路國家有兩大優勢。首先是便宜;其次是更便宜。第一種便宜都懂,更便宜是什么意思?
因為一帶一路的存在,發展中國家買中國飛機可以貸款,并且是從中國的銀行貸款。如果沒有錢還也沒有關系,只要有礦,我們也收,中石油、中國有色集團在那些地方早有布局,國企巨頭們表示,都可以,我們不嫌棄。
反正中國也要從這些地方進口大量的礦和石油,而且也想繞開美元結算。
之前能買的大件是高鐵,但高鐵太難搞,且不是剛需。以后不同了,以后C919打個包就能帶走,外賣保送。
非洲兄弟大喜。這就是中國大飛機走出去的底氣。
要想挑戰波音、空客把持的干線飛機市場,這樣的底氣必不可少。
而這樣的底氣日本恰恰也沒有。
最近有消息說C919測試時遇到反推故障,有人又開始在網上唱衰國產飛機,這是非常幼稚的。所有大飛機在做測試的時候都曾遇到故障問題,但問題終究會解決的。
大飛機真正的角逐從來都在飛機以外。
在這場角逐中,日本退縮了,但中國沒有,中國早已做好了準備,近兩百年的準備。
所以,拭目以待吧!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