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總理在任時,行事果斷,剛正不阿,只要是事關國家和人民的事情,在他眼中就無小事,都是優先處理。
因其鐵血手腕,不怒自威的形象被大家認為是不茍言笑之人。
但在卸任后,他不僅與人為善,還時常面帶微笑,和社區群眾拉呱、聊家常,儼然就是一個和藹的小老頭,那么他為何會在離休前后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80年代末期,在主持上海工作期間,為詳盡地掌握當地的發展情況,朱總理帶領著一眾基層人員走進基層,聯系群眾,卻遇到多家媒體的追捧。
對此一向以辦實事,說實話為辦事準則的朱總理直接點名批評了此種作為,要求摒棄這種形式主義。
后來,對于企業題詞、剪彩的邀約,他從不參加,還號召黨員們管好自己,不為滋生不良作風提供機會。
同時還提醒干部們要牢記把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的準則,建設服務型政府,讓上海人民感受到了關懷,經濟發展的紅利。
1998年,榮升為總理后,他繼續勤勤懇懇地工作,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不僅改革調整了稅收、財政、國企等多個領域。
還對下崗職工的就業問題十分關注,當得知九江遭遇特大洪水時,又不辭辛勞地親自到災區指揮救援工作。一個個問題的解決,讓百姓們和朱總理建立了魚水之情。
隨著時間的流逝,朱總理也到了即將卸任的時候,聽聞此消息的人都對他卸任后的人生規劃產生了好奇,有人覺得他可能會成為著名高校的教授,也有人覺得他會如陶淵明一般過上閑適自在的生活。
后來朱總理親自對這個問題做了回答,表明自己將繼續在家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
這個愛好可是他在學生時期就培養出來的,在進入政壇后,不管工作多忙,他也會看上一看。
后來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他就減少了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的數量,反而將精力都放在了與國家發展有關的各類文件、期刊上。
直至他真正地退休,他才終于卸下重擔,開始毫無顧忌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增長見識的同時陶冶情操。
雖然他不在政壇,但以前的工作人員和干部來看望他的時候,有時候會提及國事,為防止他的言論影響到新任領導班子的公信力。
他跟所有前來拜訪的人都會強調不談國事,同時提醒身邊的人也要堅持這一原則。既然退休了就該有退休的樣子。
此時的他就是個普通老百姓,在古代就是一介草民,所以國家大事自然由在其位的人主持,自己無需擔心。
除了閱讀,朱總理和同為京劇迷的妻子還時常到福建京劇院看演出,時刻牽掛著年輕的演員們,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
因為他很希望京劇可以不斷傳承下去,那就需要一代又一代優秀青年承擔起這個重任,所以當他看到這些年輕演員對京劇有著深深的熱愛后,他很是感動,還表示自己愿意為推進京劇的發展貢獻力量。
每次去到京劇院,他總會叮囑大家要苦學、苦悟、苦練,只有苦過了才能甜。也是在他的一番提點下,不少年輕演員獲得了發展,在藝術道路上越走越好。
如今已經成為劇院骨干的張萌就是如此,他是唱老生的,卻連傳統的老生戲不會唱,后來還是在朱總理的提醒下,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此后刻苦努力,終成名角。
喜愛讀書的朱總理還喜歡寫作,不過為避免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便是親朋好友請他提字,他也從不答應。
但著書立作還是可以的,所以他將自己多年的經歷提煉出來,有了三套紀實文學。但親屬為他寫的個人傳記卻被他拒絕了,因為他不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他不需要贊揚,更不需要宣傳。
至于他個人出書所得的稿費,他也沒有將其納入自己的個人財產,而是捐給了那些在貧困地區急需接受教育的孩子們。
為讓他們在認真學習的同時,補充足夠的營養,他還追加了捐款,幫助這些孩子們健康成長。
朱總理今年已經95歲了,在他卸任后,就是普通人,享受美好退休生活的同時也繼續發光發熱,盡自己所能為推動國家的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這才是一個值得百姓愛戴的好官應該的作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