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美國眾議院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壓倒性優(yōu)勢通過了一項新的法律草案,法案名稱叫《中國已經(jīng)不是發(fā)展中國家法》。美國奇奇怪怪的法案很多,這次醞釀的無疑是奇葩中的極品。
根據(jù)這個法案,中國以后就不是發(fā)展中國家了,從此正式邁入發(fā)達國家序列。
成為發(fā)達國家這事,中國人表示懵逼,一夜封神,居然毫不知情!
國際上對發(fā)達國家判斷是有標準的,其中最重要一條是人均GDP,國際認可的入門級發(fā)達國家人均GDP標準是3萬美元以上,而目前中國才1.2萬美元。除此之外,成為發(fā)達國家還有很多指標,例如工業(yè)化程度較高,社會經(jīng)濟發(fā)達,社會福利制度完善,居民生活質量水平高等等。
中國經(jīng)濟這些年補了不少欠賬,但離發(fā)達國家還是有差距的,社會福利更是剛剛起步。
中國政府對此很清楚,因此也老老實實承認,中國正處于,也將長期處于發(fā)展中國家階段。
但貌似們美國人不答應啊!就好像隔壁吳老二,非說你家有礦,你說沒有,他拿著喇叭滿世界嚷嚷說你家有。你急了說,我家有沒有礦我不比你清楚?吳老二說,不,你不清楚!
很顯然,吳老二居心叵測。
美國把中國列為發(fā)達國家,肯定不是出于敬仰,無非是想讓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比如碳排放量,比如聯(lián)合國會費,比如優(yōu)惠關稅豁免等等,目的是削弱中國經(jīng)濟在國際社會的競爭力。
美國政客做事的標準極其靈活,唯一的標準是沒有標準,兩面三刀、出爾反爾。當然,即便馳名“雙標”,像這次民主、共和兩黨意見如此統(tǒng)一也是很罕見的。
415:0,睜眼說瞎話到如此程度,除了反華,美國政壇恐怕找不出第二個話題。
美國政客有多反華,大家通過一些新聞可略知一二。
譬如前段時間,美國南達科他州州長克里斯蒂·諾姆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就語出驚人,說中國有“一個長達2000年的摧毀美國的計劃”。
網(wǎng)友聽了莫名其妙,這不是反華,這是反智啊!可這話卻是出自一州州長之口,電視臺還煞有介事的討論,更主要是,美國民眾還真信。
美國人一直認為自己是古羅馬帝國的后裔,他們認為2000多年前的中國(漢朝)就曾計劃攻打羅馬帝國,所以他們腦補,今天的中國也想滅了美國。
類似這種讓人瞠目結舌的操作和言論,在今天的美國政壇可以說俯拾皆是。例如,他們可以在一天內通過十個反華法案;可以編造謠言說中國冰箱是間諜。美國政客說:你只要打開中國制造的冰箱,中國就會監(jiān)視你,中國冰箱內的間諜芯片就會向北京發(fā)送美國的信息!搞得美國民眾人心惶惶。
他們還不遺余力地培植反華力量,例如,向中國留學生提供資助,培養(yǎng)他們成為炮制反華內容的寫手。
丹麥學者奧貝里在學術文章中提到,美國計劃以5年15億美元的力度訓練各國媒體和記者編撰關于中國的負面報道。
大家應該還記得,2021年4月,美國曾通過“2021年戰(zhàn)略競爭法案”,提出于2022至2026財年每年撥款3億美元用于“對抗中國在國際上產(chǎn)生的影響”。
毫不掩飾構陷中國的企圖。
美國政客之所以如此熱衷于炒作中國威脅論,鼓動反華情緒,并帶頭做出極端反華的舉動,其實是在掩飾自己的無能。美國人不是今天才有排外情結,80年代他們反日,因為當時日貨崛起。
20世紀80年代是日本經(jīng)濟騰飛的黃金時期,也是美國全球經(jīng)濟霸主地位在二戰(zhàn)后首次受到?jīng)_擊的時期。
當時的日貨有多強我此前也介紹過。日本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超越美國的可能,并且,日本制造業(yè)已經(jīng)對美國本土造成沖擊。
例如美國汽車之城底特律,這里的產(chǎn)業(yè)工人曾經(jīng)風光無限,一人進廠,全家豪宅,家家戶戶兩娃一狗兩臺車,好不快活。
可是隨著日本汽車的崛起,底特律工人的日子不好過了,被逼著降工資、降福利。
按理說,政客們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引導企業(yè)搞產(chǎn)業(yè)升級,制止美國的跨國公司,不要不顧美國民眾利益,去海外尋找低成本地區(qū)投資。
可是,他們既沒那本事,也不敢這么做,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引導民眾仇日。帶頭把日貨砸了。
當然,畢竟是日本的親爹,他們還可以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xié)議”。
但其他國家可不好操弄。
例如,拉美移民問題。在美國,除了反華氛圍濃,反墨西哥氛圍同樣拉滿,因為墨西哥是拉美非法移民的必經(jīng)之地。
電影《一球成名》的男主角就是一個從墨西哥邊境偷渡到美國的男孩。
當然,不是每個偷渡客都能成為桑蒂亞哥,但美國相對優(yōu)渥的待遇確實不斷吸引著拉美人飛蛾撲火。
但美國人不樂意了,包括那些已經(jīng)在美國安頓下來的拉美人,他們認為不設防的墨西哥放任拉美移民進入美國,是在故意破壞美國。
于是,在反日之后,美國又出現(xiàn)反墨浪潮。但貌似也沒什么用,美國政客一點招都沒有。
在蛇頭們五花八門的偷渡手段面前,特朗普高墻更像個笑話。
其實,對比美國反日、反墨,以及當下的反中現(xiàn)象,我們會發(fā)現(xiàn),核心問題就是工作崗位流失。
日本、中國制造業(yè)的興起,拉美移民都會造成美國工作崗位的流失。
美國政客沒辦法阻止,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政客們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推卸責任,最好的辦法就是煽動對立,禍水東引。
這也是選票政治的弊端,善于制造問題,不善于解決問題。就像中國今天的工作崗位也在流失,往東南亞國家流失,往印度流失。但中國人會因此仇視東南亞國家,仇視印度嗎?甚至把產(chǎn)自這些地方的工業(yè)產(chǎn)品毀掉嗎?顯然不會。因為中國沒人煽動。
選票政治下,政客們不會把時間花在費力不討好的宏觀調控上,他們會選擇成本最小的方式撈取選票——拉仇恨、搞對立。
當然,中國和日本、墨西哥不同,今時今日美國政壇的反華現(xiàn)象也和過去的反日以及伴隨的反墨不同。反華不僅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也是美國政客斗爭哲學的延續(xù)。
由于地理原因,二戰(zhàn)之前,美國一直是偏安一隅、孤立主義盛行的國家。
這是可以理解的,一個國家如果感受不到外部的威脅,就會傾向于保守,更何況這還是一個以“逃離者”為主的國家。對于美國這種地理上孤懸海外,心理上超脫離岸的國家來說,與往事切割,不參與舊大陸的爭端,是最好的選擇。
但隨著美國經(jīng)濟實力的增長,一味地龜縮海外,顯然不符合它的利益需要。二戰(zhàn)期間,美國先是離岸操作,最后赤膊上陣,最終成了世界政壇的重要棋手。
二戰(zhàn)后,美國的實力空前膨脹。可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思想也日益上升。
后二戰(zhàn)時代,大多數(shù)美國人開始反對國際主義的對外政策。過去沖著反法西斯理想去的士兵迫切想離開軍隊,那些好不容易因躲避戰(zhàn)亂逃到美國的歐洲人更是急于和過去做個切割。
這些人成為孤立主義的血池。
但沖到世界舞臺中央的美國政客顯然回不去了。
羅斯福的繼任者杜魯門認為:“對戰(zhàn)爭的憂慮使人們產(chǎn)生一些天真的想法。以為戰(zhàn)爭一旦結束,和平與友好立即就會來臨,而且不需要費多大力氣。對世界各地的人們來說,有這種想法原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維護和平是一項艱難的事業(yè),需要經(jīng)常保持警惕。”
“保持警惕”正是“杜魯門主義”的全部邏輯。
美國霸權主義開始的標志正是“杜魯門主義”誕生,要推行“杜魯門主義”,就要與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作斗爭。
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樹立一個明確的“國家威脅”,這個“國家威脅”最好和美國實力相當,如果實力不夠,就通過輿論給民眾制造一個幻象,總之,要讓民眾始終覺得美國的國家安全岌岌可危。
“冷戰(zhàn)”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開始的。
整個后二戰(zhàn)時代,美國國家戰(zhàn)略都是沿著“杜魯門主義”在前進,一種依靠打造國家威脅,壓制國內孤立主義的“霸權主義”途徑。
所以,今天你來看美國政客的總總行為,你就不難理解他們的歇斯底里和反智輸出。
相反,在中國,仍然有學者認為,中美交惡的責任在中國。
想想真是可笑至極!
中國顯然不可能沿著美國設定的路線前進,但我們應該有底線思維。
美國打擊對手往往無所不用其極,可以把發(fā)展問題武器化,把人權武器化,把一切政治資源武器化。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有長期斗爭、全面斗爭的底線思維。
既然對方非要把中國當作“頭號戰(zhàn)略競爭對手”,我想中國五千年的斗爭史會告訴盎格魯撒克遜人什么才是真正的斗爭哲學。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