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3月30日晚,第27期企業史讀書會在線上如期舉行,閱讀書目為顧琳(Linda Grove)的《中國的經濟革命:20世紀的鄉村工業》。本期讀書會由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南京大學新中國史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欠發達經濟研究中心聯合舉辦。
另第28期讀書會將于2023年4月20日晚上19:30召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高超群教授主持,閱讀書目為華爾德(Andrew G.Walder)的《共產黨社會的新傳統主義 : 中國工業中的工作環境和權力結構》,敬請關注!
本期讀書會由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林立強教授主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山西大學、山西傳媒學院、山東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海內外高校的學者、碩博士生及企業界人士參與了本次讀書會。
在主講環節,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曹寧同學分別從背景、框架、內容、評價與思考四個方面進行講述。她指出本書是一個關于華北高陽農村小工業的研究,作者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視角研究高陽紡織工業區的歷史,以此說明中國傳統的經營實踐與當代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此外,曹寧同學特別強調了高陽紡織工業區的獨特性,與大企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相比,它采取了相對靈活的生產方式;與早期的地區專業化相比,它又以制度優勢得以發展。緊接著她又回顧了高陽工業發展的三個不連續的增長階段。她認為作者貢獻在于發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種模式——高陽工業增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作為工業區一部分的小企業由于從屬于一個專業化生產中心而獲益,小規模鄉村工業區的組織形式也幫助了小企業的生存。最后曹寧同學對規模經濟理論和工業聚集理論進行分析,提出了城市工業聚集與鄉村工業聚集的異同、大企業與小商號的關系等問題。
(大企業與小企業關系——由曹寧同學繪制)
在評論環節,山西傳媒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劉惠瑾從5個“度"分析了他對本書的體會:1.角度:著作采用小角度、小切口的方法,以小見大,以高陽縣的鄉村工業發展模式來感知百年來中國鄉村工業的發展歷程。2.跨度:著作時間跨度很大,考察了高陽縣工業區從20世紀初一直到90年代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3.維度:著作從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多維度全面審視高陽工業區。4.溫度:著作行文嚴密而又通俗易懂,兩位女學者不僅相互熟悉,而且都到實地調研過,因而二位理念相近,心靈相通,譯著讀起來也非常流暢、富有溫度。5.高度:在“鄉村振興”及“大力發展民營企業”的大背景下,我們關注鄉村企業,一起研讀本著作具有一定的高度。此外,他還從自然地理、區位、政策環境、貿易環境、社會環境、金融環境、商會、技術引進和經營管理制度對高陽工業區的成功進行剖析,其中政策環境和經營管理制度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顧浩對本書作者的學術背景和成果進行了介紹,他認為該書價值在于以長時段考察視角分析歷史的延續性。他還結合作者對于史料的搜集,提出企業史與田野調查的關系,要找回“企業家的聲音”。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程誠對于史料來源進行分析,認為作者在本書中使用的史料體現出兩個特點:在分析1949年以前高陽紡織業的發展時,史料來源以報刊為主,較側重于經濟與社會關系的考察;建國以后因較少使用檔案史料,依賴實地調查成果,較側重企業家群體考察。最后程同學還補充介紹了現代高陽紡織業的發展狀況。
(銷售網絡——由曹寧同學繪制)
在自由討論環節,山西大學博士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學段志鵬老師認為本書從時間跨度來看自清末一直跨越到21世紀,對任何一個歷史學者來說都非常具有挑戰性,但是作者并沒有采用一些量化的方法,以歷史敘事和歸納為主卻能得出一個貫通性的解釋,這對我們研究企業史來說非常具有借鑒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研究生張靜宜同學則討論了如何研究企業史?外資入侵對于棉紡織業的影響等問題。
(高陽商號發展——本圖由曹寧同學繪制)
在總結環節,李玉老師認為作者的研究方法具有幾個特點:一是大問題小焦點,以小見大或者以點帶面。二是窄路徑長時段,作者圍繞高陽紡織業近一百年的歷史,分析其前后變化。三是基于歷史事實推導邏輯,而不是用邏輯來推導歷史。此外,這本書里面一些思路可以供大家參考,像小企業與工業區的關系、政企關系、民間社團與企業的關系等等都很有啟發。本書也有一些局限性,中國的商業文化是具有區域性的,紡織業的產生歷史久遠根植于區域性商業文化。高陽紡織業并不是經過袁世凱的實業政策才得以發展,所以從文化層面切入研究高陽紡織業的發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林立強老師對本次讀書進行總結,他認為本書打通了近代與現代的界限,加強了歷史學與現實的關系。他指出相比于宏觀區域研究和對于小村莊的微觀研究,本書實際上是一種中觀研究,從區域研究層次上來說具有參考意義。此外,林老師還強調大家在閱讀譯著時要核對原文,比如在本書中譯者把“business history”翻譯為商業史,實際上就是企業史。作者顧琳特別提及本書與企業史的關系,認為企業史非常注重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林老師還通過分析本書參考文獻,發現這些文獻當中既有企業史學者又有經濟學學者,他總結道:未來企業史與經濟史、歷史學等學科的關系會越來越密切!
本次讀書會歷時兩個半小時,于22:00順利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