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三男一女”的軟臥車廂引發了大家關于“在封閉車廂是否有必要按性別分配”的大討論。
有媒體在微博上發起了相關投票,截止此文發表有超過16萬人參與投票,目前的投票結果顯示近八成的網友認為封閉車廂有必要按性別進行分配。
結果顯示,
75%的網友認為有必要,
25%的網友認為沒必要。
關于投票人群占比,這16.7萬人中,
90后占比最多,占47%
00后占比其次,占36%
80后占比再次,占16%
10后占比最低,只占1%
其中,00后最贊同按性別分配,80%的00后都認為按性別分配座位是有必要的。
90后,有72%認為按性別分配座位是有必要的,28%認為沒必要。
遺憾的是投票分析里并沒有體現出男女占比的多少,從《微博2020年用戶發展報告》中可以知道,女性使用微博的占比更高,尤其是在"00后"中更為明顯,00后用戶女性占比超60%。
這還是2020年的用戶報告,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到2023年微博上的女性用戶占比可能會有一個更大的變化,微博也無可避免的成了女性們發聲的重要平臺(之一)。
回到之前的討論,封閉車廂有沒有必要按性別分配。雖然個人認為沒有必要按性別分配,因為以目前的購票限制和登車流程來看,實名認證加多次身份驗證,要是說有人在包廂里明目張膽的對女性做什么壞事,概率還是很小的。
而且就算真的分配了女性專用車廂,女性在專用車廂中受到不法侵害的概率也是會有的。比如說有三個壞女人提前預定好包廂,她們只需要在包廂里靜靜等待第4個人上車就好,而且壞人能確定第4個上車人一定是女性,而這第4個女性她能確定自己定的就是女性包廂,面對同性她有可能降低自己的防范意識,讓壞人更容易得手。
多年以前就設立過女性專用車廂,沒有推廣普及的原因應該是網絡的普及率和購票渠道的匱乏。
2006年,原鐵道部嘗試過在軟臥設立女性專用區,具體試驗車次是京滬線Z5/6、Z21/22次列車。
實施方案是在列車的指定車廂內預留兩個專用包間,每個包間4個鋪位,一共8個鋪位。只要專用包間有一張車票售出,則包廂鎖定為女性專用。
2006年2月7日,上海到北京的Z6次列車的3號軟臥中的兩個包間就是中國首次出現的女士專用包間,但這兩個包間只坐了兩名乘客。
當時購買女性專用包廂只能從窗口購買,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有女性專用包廂這樣的東西存在,當時專用車廂的車票售賣情況非常不好,女賓專用包廂的軟臥票誕生不到10天,甚至沒有走到推廣這一步,就迅速夭折了。
2015年時,鐵路部再次在部分高鐵動臥試水“女賓專用包房”,這次實施方案依然是只能在窗口售票處購買,售票員可以使用系統內的設置勾選“女賓”選項,但網購并沒有這個相應選項。
說實話,2015年愿意選擇坐高鐵動臥的人本來就少,出行選擇坐高鐵動臥的這部分女性想必是不愿意在窗口排隊購買女性專用車票的,如果能在網上購買她們可能還會考慮一下。
跟2015年相比,現在的網絡購票渠道普及率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現在如果現在再試驗“女性專用包廂”這一方案,在線上選購渠道如此便利的今天,應該是會有不少女性會選擇女性專用包廂的,更何況現在網絡上關于性別這方面的風氣也和七八年前不同,估計“女性專用包廂”是不愁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