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路上讀書的歷史頻道。
說起春秋時期的吳越爭霸,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這里的吳指吳國,越指越國。今天我們來講講“越國”的“越”字。
越國的國號“越”字,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南方各個部落的代稱。在那會兒,“越”這個詞,是個覆蓋面極廣的字眼。
《漢書·地理志》說,“自交趾至?xí)甙饲Ю铮僭诫s處,各有種姓”,也就是說從今天的浙江到越南,幾千公里的地界都叫各種各樣的“越”,比如“吳越”“閩越”“甌越”“揚越”“南越”“駱越”,反正只要是長江以南的各個部落,基本上都跑不了“越”這個字眼。
著名歷史學(xué)家呂思勉先生干脆下了個定義,說長江以南都叫“越”。今天的廣東一帶古時候是“南越國”,而廣東的簡稱“粵”,也是從“越”這個詞演化過來的,今天廣州還有“南越王墓”“南越王宮”等歷史遺跡。
而越南呢?不用說,也是跟“越”這個字有關(guān)。越南過去叫占城,后來叫安南。到了清朝時,還是嘉慶當(dāng)政時期,當(dāng)?shù)貒跎蠒埱笞谥鲊袊n他們國名“南越”。據(jù)說嘉慶為這事發(fā)了火,說:“何得稱南越?”
嘉慶的意思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已經(jīng)有“南越”了,你現(xiàn)在想要“南越”這個國號,莫不是要混淆視聽?于是他大筆一揮,將其顛倒過來,改為“越南”。這真是恰如其名,在越的南方,而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
為什么說中原人認(rèn)為越國是南蠻呢?很簡單,按照周朝的禮制,越國的使臣與各蠻夷邦國使者的待遇是相同的,這就明確了越國不屬于中原文化圈。
根據(jù)這一點,我們可給越國一個相對的文化定性:這是一個融合了部分華夏元素,但仍具有濃厚特色的土著邦國,長期沒有進入主流文化圈,直到春秋中葉,才開始進入中原歷史學(xué)家的視野。
雖然我們經(jīng)常把吳越并稱,可就像“巴蜀”一樣,巴和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而吳和越,自然也不一樣。考古資料顯示,今天環(huán)太湖地區(qū)的蘇州、無錫、常州地區(qū)是一種文化類型,那是吳國的天下;而杭州、紹興所在的錢塘江流域,則是另一種文化類型,也就是越國的地界。
兩個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也不同。吳國試圖南下開拓疆土,越國則想北上接觸中原,雙方互成攔路虎,沖突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兩國之間經(jīng)常開戰(zhàn),“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拼的是你死我活。吳越爭霸成為春秋后期江南歷史的主旋律,也成為春秋爭霸戰(zhàn)爭的最后一筆。
今天的歷史小課堂就講到這里了,大家下期再見!
特約撰稿人:鄭寧,復(fù)旦大學(xué)歷史博士
編輯:青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