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歌手李玟的姐姐@李思林Nancy 發文稱,李玟于數年前不幸患上抑郁癥,于7月2日在家中輕生,送院后搶救無效,最終于7月5日離世,時年48歲。
被冠以天后盛名,其實是個敏感多愁的小女孩,李玟臺上光芒萬丈,臺下謙卑善良,這樣的生命沒被溫柔以待,一聲“一路走好“不足以平復此刻心境。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自殺的人數超過80萬,每40秒便有一個人自殺。這些自殺者中,有四成人患有抑郁癥。
抑郁癥折磨著世界上3億多的人口,他們不是脆弱,而是病了。
在如今社會,經濟下行、未來混沌,社會壓力山大大,工作、生活、學習等壓得我們喘不過氣,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
在不良情緒出現苗頭的時候,我們要及時進行自救、自我調節,預防永遠比治療重要。
這里,路sir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沖破黑暗》(Rise from Darkness)。
本書從積極心理學和意識行為療法出發,介紹了一些實用的辦法,幫我們改善日常情緒,建立積極的思維方式,利用冥想和自我催眠引導潛意識,從而打敗抑郁,過上更快樂的生活。
1. 大腦過濾信息的方式可能讓事情看起來更糟糕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么會有壞情緒呢?僅僅是因為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實際上,這跟我們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有關。
舉個例子,我們知道,人的眼球就像是凸透鏡,眼前的東西會在視網膜上成像,不過一開始,這個像是上下顛倒的,只有經過大腦視覺皮層的處理,才能把這個影像再顛倒回來,于是我們最終看到事物的本來模樣。
在這個過程中,視覺皮層就相當于一個“過濾器”,處理著視覺信息。
同樣道理,我們大腦中類似的過濾器還有很多,它們會影響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這也是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好比說,一對情侶在公園里散步。這時候不知道從哪里突然蹦出來一條大狗朝他們跑過來。
這個男生呢,因小時候被狗咬過,所以他一看有狗沖他跑來,整個人就嚇傻掉了,呆在那里動都不敢動。
相反,這個女生呢,打小家里就養了幾只狗,在她看來,這個肥嘟嘟沖他們沖過來的拉布拉多,不過是想過來跟他們打招呼罷了,然后女孩就看著那個狗歡天喜地,恨不得沖上前去抱住它。
舉這個例子就是說,同樣的外界刺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驗。
這就是心里過濾器在發揮作用,它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幫我們理解這個復雜的世界。
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信息,從新聞報道到周圍人的行為舉止,過濾器能把信息分解,讓我們找出其中的規律。
此外,這些過濾器還影響著我們的各種觀念,比如政治觀點、倫理價值觀等等。
不過,心理過濾器也有失靈的時候,會扭曲我們對現實的認識。說白了,我們多少都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這世界,很多時候只會注意到符合自己觀念的東西,忽視那些跟我們想法不一致的事物。
比如說,你覺得別人都不值得信任,那么你看到的很可能都是欺騙、背叛等等人性的黑暗面,完全看不見發生在身邊的溫暖人心的事情。
心理學家凱倫·瑞維琪和安德魯·夏提把這種現象叫做“證實性偏見”,什么意思呢?
當我們在主觀上支持某種觀點的時候,我們往往傾向于尋找那些能夠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可能推翻我們觀點的信息。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在觀察周圍事物的過程中,慢慢建立了很多心理過濾器。
不過,隨著人慢慢長大,很多觀念可能已經過時,這些成型的心理過濾器也不再適用。所以我們應該時不時審視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觀念,看看是不是該更新了。
2. 思維缺陷會導致消極的思維定式
除了心理過濾器會讓情況顯得比實際上更糟糕,我們的思維模式也會影響情緒。
想象一個這樣的場景:一輛車在土地上兜圈,開了很多圈以后,地上已經被壓出了深深的輪胎痕。這時候,如果沿著這圈痕跡開車會特別順,但想要換個方向的話就沒那么容易了。
為什么要舉這個例子呢?是為了說明我們的思維模式也是這個道理。
一旦陷入了某種思維定式,我們只能困在里面不停地糾結,沒法跳出來。尤其是如果你對自己有消極的看法,那么一件小事就有可能讓你掉進惡性循環,陷入低落的情緒而無法自拔。
比如說你去參加聚會,一進門,發現一個熟人都沒有,還覺得周圍的陌生人看自己都不太友好。
好在,你終于發現了一個老朋友小張,他在跟幾個人津津有味地講笑話呢。你想都沒想就走上前去跟他打了個招呼,可是又突然覺得自己打斷了別人的聊天,引來了周圍人的反感,其中也包括自己的老朋友。
你心想,這一晚上算是毀了,于是灰溜溜地自己離開。在回家的路上,你不斷自責,哎,我的社交能力怎么這么差啊!
但是呢,假如有人問小張怎么想,他一定會說見到老朋友很開心,不過你去跟他打招呼的時候,他笑話講到最后,正準備抖包袱呢,結果被你打斷了,有點遺憾。
可是這倒也沒什么,一個笑話而已嘛,他一點都不介意。
這個例子正好說明了我們最常見的兩個思維謬誤。
第一個是“過分夸大”,本來一件小事,結果你放大成周圍人都對你不友好,接著上升為“社交能力太差”的自我否定,但在對方那里,不過是個小插曲。
是的,人們往往會把消極事件想象得更嚴重。不就打斷一個笑話嗎,難不成這會讓所有人都恨你嗎?
第二個是“自作聰明”,換句話說,就是自以為知道別人在想什么。可是一旦誤解了別人的表情或肢體語言,就很容易會得出錯誤的判斷。
所以說,如果發現不論在什么情況下,自己總是看到最壞的一面,那就要停下來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掉進了思維怪圈,趕緊換一種思考方式了。
3. 把壞事和好事寫下來可以幫我們對抗抑郁
在過去,心理學家們的關注點是精神疾病,比如對于抑郁癥,他們只會想辦法怎么在得病之后進行治療,而精神疾病的治療也是支持整個行業的主要收入。
與其亡羊補牢,能防患于未然不是更好嗎?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的重點,這個比較新的領域跟傳統心理學很不一樣,它的目的是增強幸福感,防止人們陷入抑郁。具體怎么做呢?
比如說,我們可以把生活當中積極和消極的事情都列出來,給自己一個指導路線,讓我們著手擺脫抑郁情緒。
拿一張紙,在中間劃一條橫線,把紙分成上下兩部分。
先在上半頁寫下所有讓你感到開心的事情,比如跟朋友出去玩、美食、散步、爬山等等,要盡量把能寫到的都寫上去。
接下來,再把注意力轉到下半頁,把所有給你帶來壞情緒的人和事都寫下來。這張紙上的內容,就是每天會影響你的事物的縮影。
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記得經常把這張紙帶在身邊。有意識地提醒自己,盡量去尋找上半頁的事物,同時遠離下半頁的事物。
過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習慣成自然,我們自動自覺就會去選擇那些讓你快樂的事物,過上自己想要的積極生活。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辦法可以非常有效地緩解抑郁,那就是每天表達感激之情。
其中一種方式是寫日記,記下每天發生了哪些值得感激的事兒,無論是朋友對自己堅定不移的支持,還是春天的溫暖陽光,都可以寫下來。
堅持兩個星期,密切留意一下自己每天的感受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表達感激能讓人更幸福呢?因為它能讓我們忽略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已經擁有的、值得珍惜的東西上。
研究也發現,“感激日記”這種辦法對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情緒非常有好處。
4. 利用簡單的心理技巧改善日常情緒
我們之前說過,消極的思維模式會讓我們困在抑郁情緒當中,那么,利用認知行為療法,改變思維方式,就有可能改善情緒。
畢竟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一般每次只能思考一件事兒。這不就意味著,如果經常想積極的事兒,不就不會給負面想法留下生存空間了嘛。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情緒越來越差,想法越來越消極,這時候怎么做才能扭轉局面呢?可以試試念咒。
我這里說的“咒語”可不是什么魔法,其實是一些重復的聲音、詞語或者句子,用它們來打斷負面的想法。
可以用來當咒語的素材很豐富,比如“堅強點”或是“一切都會過去”這樣的通用口號。
首先,我們先要明白自己在什么情況下需要用到這些咒語。
比如你發現每次遇到堵車的時候還被人占道兒,就特別不爽,那么這時候就比較適合默念“冷靜”。
為了讓咒語安撫情緒的效果更好,我們還可以試著同時在頭腦中聯想能讓人平靜下來的場景,比如微風吹拂下的湖面,或者浪花輕輕拍打岸邊的聲音。
還有一個緩解緊張情緒的辦法是建立災難等級,它能讓我們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日常的挫折。
比如建立一個從1分到100分的量表,1分代表最瑣碎的事,而100分代表真正的災難。
每次遇到不開心的事,就用這張表來打分。
比如,找工作面試失敗,你心里很沮喪,可是仔細想想,它算得上是你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經歷嗎?很可能不是吧,也許你連10分都不會給它。
一旦意識到大部分的挫折其實都微不足道,我們就能避免把遭遇過分擴大,防止陷入不良情緒。
微信內容編輯:涼三
監制:翻墻陳
配圖: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