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丨朱為
作者丨魚頭
尊重原創,拒絕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
開門做生意,取悅客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天經地義。所以要做一家餐廳,選些好位置,取個好記的名字,造個顯眼的門頭,大概是多數入局餐飲的人都會做的選擇;而當一家門店經營基本穩定下來,餐飲老板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想著如何快速復制、快速發展,門店數量與品牌影響,似乎成為了衡量餐飲人成敗的唯一標準。
但其實這些規矩和標準,卻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且看長沙那些口口相傳、開店時間動輒以十年論階段的“寶藏小店”數量并不少,老板們雖然投身餐飲數年,卻仍然謹慎拓店,品之上、三味樓、憬麟……他們不像尋常的網紅店走迅速躥紅的流量路線,也不似蒼蠅館子刻意強調傳奇色彩,卻仍然是不少食客的心頭好。
尤其當時下湖南餐飲在樸素農家、懷舊復古和商務雅致等復雜的元素之間反復跳轉時,“憬麟”又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極簡狀態出現在餐飲人的視野,主打“侘寂”——你瞧,不光餐廳名字不好記,甚至選擇了一種與印象中煙火氣十足的餐飲背道而馳的風格路線。
用減法,走精致之路
與很多餐飲人資深的從業經歷不同,陳丹開餐廳,表現得很“佛系”。創立“憬麟”餐廳品牌,原本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招待好友的需求,這也是她不急于擴張發展的主要原因;從氛圍環境上減少元素的堆積,選擇素色質樸、強調自然粗糙,只為了能夠讓食客們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吃頓飯。
在菜品的設計上,不糾結于菜系歸屬,也不在新派或傳統中搖擺,一切以口味流行和喜好為準。所以在憬麟的菜單上,能看到這些年真正在餐廳流行的菜品——如三味茄子、辣椒炒海參等等。事實證明,那些經典的菜,減少不必要的創新,也能有強大的生命力。
用“相處”代替“管理”
做餐飲連鎖品牌考驗的是供應鏈管理、人才培養、標準化體系建設等能力,那么對于想做好三五家精致門店的人來說,能夠穩住小團隊、把經營的細節落實,或許才是成功之道。
且看憬麟侘寂餐廳的管理方式,也與多數餐飲老板“大事小事一起抓”的方式不同,管理者并不過多干涉菜品創作,也不硬凹企業文化,她穩定團隊的關鍵就只有兩個字,放權。菜品更新的方式,用的是經典的“末位淘汰”制,定期總結菜品銷量,排名靠后的下架;菜品做法該如何調整,器皿該如何選擇,也選擇聽取員工們的意見,就好比一道再普通不過的肉丸湯,她會聽取廚師長建議,去選擇超出菜品本身價格好幾倍的半透明器皿,只為了菜品上桌時能有更好的呈現。
除此之外,在與員工們的日常相處中,管理者更多強調的是情感交流而非硬邦邦的規章制度。過年不營業,是為了讓員工回家好好團聚,即便是有員工想要離開,他們也會像老朋友一樣,溝通是否遇上什么不愉快的原因,而不是做過多的挽留。對于憬麟餐廳來說,留住人心,或許比留住員工更重要。
所以你看,雖然大品牌、大企業有諸多成功的經驗可以供餐飲人效仿,但其實這些慢慢發展的精致門店中,才能看到真正屬于餐飲的樂趣和溫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