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風云再起
中國海警用水炮滋菲律賓船只的事已經過去好幾天了,但事情仍在發酵。
5日被滋,8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發言人表示,不會放棄向“坐灘”軍艦輸送物資。
9日起,王外長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三國。
1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透露,菲律賓已經暫停由中國企業承包的馬尼拉灣22個填海項目,理由是需要重新評估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項目都開工好一陣了,現在才來評估對環境的影響?很顯然,欲加之罪而已。
看來,水炮滋不醒菲律賓,更重要的是,背后黑手不可能讓南海一直平靜下去。
其實,自從今年菲律賓國防部同意向美軍重新開放4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限后,南海就注定風云再起。
美國大兵可不是來守衛和平的,他們是來搞事的,搞事才符合美國的利益,搞事才有小錢錢。
4月11日,美菲在馬尼拉啟動“肩并肩”聯合軍事演習,據說有1.7萬余名軍事人員參加,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演習;6月,美日菲再次舉行聯合軍演。
幾個來回下來,菲律賓有種錯覺,感覺自己的腰桿子硬了。
7月,菲方高調炒作所謂“南海仲裁裁決”公布7周年,同時,美方也遙相呼應,表態支持,挑動南海神經。
8月4日菲律賓宣布要和美國進行聯合巡航。
5日,兩艘運輸船悄咪咪地闖入南沙群島仁愛礁海域,企圖向非法“坐灘”軍艦運送鋼筋水泥等建筑物資用于維修加固。
中方忍無可忍,用水炮驅離。
隨后,美國站出來表態聲明稱,中方阻撓菲律賓在仁愛礁執行補給行動,美國對菲律賓表示支持。還特別強調,對菲律賓政府船只、飛機和軍隊,包括其在南海的海警的武裝攻擊,將觸發美國根據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第四條作出的共同防御承諾。這意思是,中方敢滋,美軍就敢上。
隨著美方的表態,以及西方媒體的煽風點火,酒壯熊人膽,菲律賓前所未有地強硬起來。
8日,菲律賓表態會繼續向“坐灘”送物資,同時表示,將在今年年底前與美國開展所謂“南海聯合巡邏行動”。一時,南海上空風起云涌。
隨著菲律賓和美國“雙簧”節目開始,我們不難想象,接下來肯定還有很多齷齪事,平靜的南海局面被打破了。下面我們聊三個問題:
2骨灰級炮灰
一是菲律賓為什么甘當炮灰?
眾所周知,菲律賓曾是美國的殖民地,盡管后來獨立了,但其內部仍有眾多親美勢力,尤其是在軍界,幾乎被滲成了篩子。
菲律賓在東盟可以說是最親美的國家,沒有之一。同樣的,美國對菲律賓的控制也要強于其他東盟國家。
去年6月,老杜卸任,小馬科斯繼任。馬科斯家族和老杜家族有一定關系,但兩者完全不同。老杜總體而言是把菲律賓利益放在首位的,是少有的硬漢,他知道美國是禍亂之源,因此敬而遠之,對挑撥不假顏色,拒絕和美軍搞聯合軍演,還不止一次炮轟懂王,一度揚言要把美軍趕出菲律賓。
當然,他不敢真干,真干了,指不定背后中幾槍自S。
不過,總體而言,老杜執政期間,菲律賓沒有任由美國擺布,中菲還算相安無事,確保了南海短時間的太平。
這種太平到小馬科斯這里結束。
小馬科斯和老杜不同,整個馬科斯家族以親美為主,據說有很多家族產業在美國。小馬科斯上臺后有很多親美舉動,例如此前曾提出,要進一步與美國達成更為自由的貿易協定。不過,美國覺得菲律賓想多了,拒絕了。
此前也有爆料,小馬科斯上臺前,美國曾對其在美國違法行為進行通緝。小馬科斯當總統后,美國與其交流,愿意暫時放一放,但這些罪名并沒有撤銷。
其實也有觀點認為,正因為小馬科斯有把柄在美國人手里,美國CIA才操縱菲國大選,扶持小馬科斯上臺。因為去年菲律賓競選疑點很多,形勢并不占優的小馬科斯之所以能上臺,少不了背后金主使勁。
這么一個被拿捏的總統自然很難為了菲律賓的利益戰斗。
而且,小馬科斯執政基礎并不穩固,雖然才剛剛上臺一年,但菲律賓的媒體和公眾已經開始關注下一屆的總統人選。最近的一次民調顯示,老杜的女兒莎拉·杜特爾特一騎絕塵,以28%的支持率高居榜首。
在這種情況下,小馬科斯想保住位置,守護家族利益,似乎只能投靠美國,那么挑釁中國,就成了他的“投名狀”。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坐灘”事件。
1999年5月8日,我駐南聯盟事使館被美國精準誤炸,菲律賓趁機落井下石,第二天悄悄讓一艘破船強行坐灘到了我仁愛礁上。
這一坐就是24年。為什么這么多年一直沒動它?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曾就此事講過,過去,中方對于菲律賓對仁愛礁“坐灘”軍艦是“臨時性的特殊安排”。
什么叫“臨時性的特殊安排”?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中國不想把事情搞大,你也別太過分,你留幾個人守著那艘破船彰顯存在,我也給你留道口子,允許你給他們送點生活必需品,體現“人道主義關懷”。但這并沒什么主權涵義,因為沒有哪條國際化法承認有條破船在那就能宣誓主權。
過去,雙方都還算默契,沒有超過這條紅線。
但自從小馬科斯上臺后,尤其是美軍增加軍事存在后,菲律賓開始躁動,多次要求要對“坐灘”軍艦進行大規模堅固性的擴建。這次更是悄悄把包括水泥、鋼建在內的材料送上船,這是想造島?這個咱太熟悉了。
當然,菲律賓沒有直接造島的能力,但至少可以加固擴建,一旦成行,就會改變仁愛礁現狀,這顯然觸犯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紅線。
什么叫“投名狀”?這就是投名狀!
03能不能白嫖?
為什么要選8月5日?因為就在7月,雅加達舉辦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上,東盟和中國已經完成“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二讀,并通過加快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指針文件。
當時印尼外長還表示,這是“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啟動以來的“里程碑事件”。
2002年,中國曾與東盟國家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這個宣揚沒什么約束力,更像個口號。后來,就開始推進《南海行為準則》。
《準則》的基本思路是這樣的,南海周邊國家有什么問題矛盾,大家通過談判在內部解決。美國、日本、韓國顯然不屬于內部國家。
《準則》同時明確,不得邀請域外國家到南海軍演,也不能為域外國家提供軍事基地(美國:你直接報我身份證號)。
眼看《準則》就要成行,美國抓耳撓腮,急得不行,于是菲律賓跳出來了。
第二個問題,美國為什么要攪和南海?
看一組數據的大家就明白了。2022年中國對東盟(東南亞十國)的進出口總額達到6.5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15%。
2023年,在國際經濟環境整體惡劣,進出口多數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繼續實現增長,上半年對東盟進出口達3.08萬億元,同比增長5.4%!
現在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分別是:東盟、歐盟和美國。2020年期,東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至今已三年,當然,中國也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且已持續14年。
隨著貿易地位的提高,中國對東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2023年6月22日,印尼雅萬高鐵完成聯調聯試,運行時速首次達到350公里以上,標志著雅萬高鐵已達到設計標準。
根據計劃,將于今年8月17日,也就是印度尼西亞的第78個獨立日開通運營。
這標志著中國標準成功出海,也標志著泛亞鐵路網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中國和東盟各國捆綁得更緊了。這幾天,東盟防務會議在雅加達召開,印尼特意把中國也叫上了,表示大家要一起“交換意見”。
現在,中國對東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顯然不是美國愿意看到的。
2016年以后,美國孤立主義回流,四處出擊,白燈上臺后,調整方向,開始利用盟友攪動世界風云,但總思路都是要倒逼制造業回歸。
打造去中國的產業鏈,是白燈時代最重要的國家戰略。但是,在開放的世界,這種搞法很難實現。
在美國的設計中,用東南亞、印度、北美制造替代中國,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是個不錯的選項。可是,困難重重。
今年前5個月,美國從墨西哥進口額達到1950億美元,同比上升5%,從中國進口額為1686億美元,同比下降24%。中國首次從美國第一大進口國位置跌落,被墨西哥取代。
然后,再看另一組數據,今年1-6月份,中國對墨西哥出口392.2億美元,在上半年全國出口同比下降3.2%的情況下,對墨西哥出口同比增長6.6%。事實上,中國這幾年對墨西哥出口一直在增長,2019年只有463.8 億美元,到2022年變成了775.3 億美元,暴增67%。這意味著,墨西哥從中國大量進口零部件,經過加工后,最終出口到美國。
這種情況在東盟同樣存在,中國對美出口下降,但中國對東盟,東盟對美出口卻在增長。這說明,美國從東盟、墨西哥進口的諸多商品其實都來自中國,是標準的“洗澡蟹”。美國制裁了個寂寞。
供應鏈不是那么好建立的,也不是通過喊話就能完成的,在中國保持開放的前提下,強行搞供應鏈切割,不尊重市場規律,只會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沙雕。
美國顯然不想做沙雕,于是,宣布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提高門檻。同時極力拉攏東盟,挑撥東盟和中國的關系。
去年5月,美國-東盟峰會在美國召開,話里話外全是挑撥,還開出籌碼,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5億美元資金,其中包括用于基建、衛生和海上安全等方面。
東盟各國面面相覷,就這?是的,就這!
可是,你用1.5億美元就想我跟自己每年7222億美元的大客戶翻臉,這不相當于白嫖嗎?
美國好不尷尬地聳聳肩,是的,就是想白嫖。
那我算什么?
最后,美國-東盟峰會不歡而散。
東盟是美國想爭取的對象,但它想爭取的對象實在太多了,歐盟、中東、日韓、北美,個個都想爭取,對方都想它來點實惠,可如今的美國偏偏囊中羞澀,債臺高筑,地主家的余糧不多了。
見經濟挑撥沒用,那就只能出絕招了,軍事攪局。
其實,美國想慫恿越南來著,因為越南在東盟的地位頗高,能帶動不少國家。但越南沒上當,幾次密談都搞崩了,最終,這活落到菲律賓頭上。
04中國的策略
第三問題,中國該如何應對?“胡蘿卜”加“大棒”!“胡蘿卜”是給其他東盟國家的,“大棒”無疑會打在菲律賓頭上。
這次美方來勢洶洶,但今天的南海已經不是10年、20年前的南海了,中國對南海的影響力早已今非昔比。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力推《南海行為準則》,簡言之,南海的事情咱們自己商量著辦,不給別人挑撥離間的機會,也不給別人分蛋糕的機會,這其實符合南海國家的利益。
東盟國家并非鐵板一塊,它們內部也有矛盾,這次菲律賓主動打破現狀,違反“準則”,無疑是引狼入室。美國一攪和,說不定越、文、馬、印已經吃到嘴里的“肉”都得吐出來,所以,要說其他東盟國家對菲律賓沒意見,那是不可能的。
東盟國家里,緬、泰、柬、老、新和中國沒有領土、領海爭端,如果加上東帝汶,那么一半以上的東盟國家和我們沒啥矛盾。而另外有爭端的那5國里,印尼和中國的爭端最低,主要是在部分專屬經濟區,且因為經濟往來頻繁,現在屬于蜜月期。文萊、馬來西亞占得島礁較小,也從不出來跳,跳得最歡得就屬越菲兩國了!不過,當前,越南已經收斂很多了,去年越南高層團訪華時已經公開聲明,支持“南海行為準則”。如此,就剩下一個菲律賓。想跳,滋它就行。
其實菲律賓也并非鐵板一塊,內部非常分裂,在中美之間,搖擺不定。美國想要的太多,能給的太少。相反,中國的底牌更多。
中菲其實已經開始推動在油氣勘探領域的合作。7月底,中國獨立自研自產的,用于勘探、采集海底地震的核心設施——“海脈”已經正式進入應用階段。隨著中國在高端海洋油氣的勘探技術逐漸與周邊其他國家拉開差距,未來菲律賓有求于中國的地方只會越來越多。
經濟利益背后是政治利益,要敲打它,只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就能在它的內部制造分裂。
有人說不能直接把那首破船滋掉嗎?還真沒到那個時候。
如果真要收拾,那條破船上的幾個人,斷其補給用不了十天就能送走。
看看地圖,仁愛礁到菲律賓海岸線最短大概是195.7公里,而我美濟礁(島)距離仁愛礁的直線距離不過36.7公里。
經過“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改造后,我美濟礁(島)成功從圖一變成了圖二。
現在中國和菲律賓海軍的對比又是這樣的。舉菲律賓全國之力也沒法在仁愛礁這個距離上與中國達成戰略戰術上的平衡,有什么必要走完最后一步?
相反,因為法理上與實際上都保持一些爭議,反而方便中國中在南海開展業務。
在絕對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無處遁形。
中國真正要爭取的是東盟。東盟于中國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在中美博弈最關鍵階段。中國和日韓有產業重疊,但中國和東盟可以完美互補。
此前我也說過,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僅搞工業升級是不夠的,必須在亞洲形成自己的“雁型陳列”。中國出技術、出服務,把一些人力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東盟地區,這樣既能保證自己的利潤,還能降低能耗,保護環境。
而國內則全力死磕芯片、大飛機、汽車制造這種高附加值的產業。
這樣除了提升經濟質量,還能極大提高中國的產業防御能力。舉個例子,大家知道,美國一直想制裁我們的光伏產品。去年3月,有美國國內的太陽能面板公司舉報,說大量中國企業投資泰、馬、柬、越,走三角貿易變相逃脫關稅制裁。然后美國商務部接受了,開始發起調查。
可是后面卻不了了之,因為東盟國家沒有生產太陽能面板所需要的技術和能力,它們不得不依賴中國技術投資建廠生產。如果美國商務部堅持調查東盟,并且實施制裁,那意味著占市場80%的供應商就會受到影響,美國太陽能市場根本承受不起這種沖擊。
最后,白宮不得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宣布豁免東南亞四國光伏組件24個月的進口關稅。
這就是防御能力。
東盟人口6.5億,中國人口14億,兩者相加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沒有人能放棄這個市場。
那中國有沒有機會和東盟捆綁在一起?當然有。東盟是泛中華文化圈,是中國的傳統勢力范圍,而今天的中國又有東盟需要的技術、市場,產業高度互補,更重要的是,中國和這些國家往來,從不附帶政治條件,這點在歷史上已經證明過多次。
所以,接下來,肯定會加強與東盟諸國的聯系,沒事串串門,拉拉家常,聊聊傳統友誼,修修高鐵,做做買賣,挺好。
至于菲律賓,10年前都掀不起大浪,何況今天?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