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改了十幾回,已經面目全非了,挺長的文章一刪再刪,迪麗熱巴刪成了迪巴,也不知道還算不算同一篇。那些邊聽語音邊看文章的朋友估計想打死我,其實我也能理解,我自己都差點把手機砸了——真不是想換手機。但想到中國男籃......唉,算了,有什么坎是過不去的呢?
簡單聊聊華為突圍的事。
華為推出mate60,國產5G麒麟芯片+衛星通話+國產鴻蒙操作系統,瞬間引爆全網。
這次,華為采用直接上架,而不是召開發布會之后再賣,說明對這款手機信心十足。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華為之所以這么干,是為了打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因為雷蒙多是推動制裁華為的幕后黑手之一。
當年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叫囂“中國絕不可能造出五代機”,結果他訪問中國當天,我們試飛了殲20。
事后蓋茨說:那是我這輩子最恥辱的一天。
這次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臨行前,她發出警告說:“如果華為繼續進行高科技研發,美國將采取更加嚴厲的制裁措施”。
結果,她訪華的當天,華為直接上架自研芯片的mate60。
盡管沒官宣,但麒麟9000s處理器測試速度明顯達到5G水平,意不意外?開不開心?
當然,是不是為了打臉雷蒙多我們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華為攜mate60回歸,是中美博弈的標志性事件。
因為mate60回歸意味著華為扛住了,意味著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徹底失敗,意味著華為守住了科技領域的“上甘嶺”。
聊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華為算愛國營銷嗎?
很多人喜歡把華為的成功歸結為愛國營銷,也是當下黑子們的主要切入點。我不覺得愛國是什么難以啟齒的事,愛國是光明正大的,但把華為的崛起歸結于愛國營銷,就顯得幼稚。
這些人太小看消費者的辨別能力了。
2019年,巔峰時刻的華為手機在歐洲區的Q3份額超越蘋果,占據22.2%,位列第二名,賣了1160萬臺。
如果是愛國營銷的話,難道歐洲人也愛中國?
在國內市場同樣如此。巔峰時期,華為可以在高端市場和蘋果打得有來有回。
如果靠搞愛國營銷就能搞出高端機,那華為被制裁后,其他國產品牌的高端機應該能迅速崛起才對。然而,消費者并沒有因為愛國而選擇其他國產品牌,而是紛紛投奔了蘋果。事實上,華為被制裁的幾年,恰恰是蘋果在國內最爽的幾年。
2018年第二財季,蘋果在大中華地區的營收為130.24億美元。2019年,141.69億美元,同比增長7.91%。2020年,213.6億美元,同比增長44.93%!2021年,蘋果公司在大中華地區的營收達到243.9億美元,繼續增長14.93%!
3年時間,營收增長86%!前幾天,蘋果公司的CEO蒂姆·庫克宣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iPhone市場,超越了美國。沒有華為的財年,高端手機市場沒一個能打。
所以說,消費者并不傻,愛國不是營銷,也不可能靠營銷。華為之所以能憑借mate60王者歸來,我想主要還是它的技術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說芯片是科技領域的“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抗美援朝打到后期,雙方都在為談判爭奪有利條件,誰能奪下“上甘嶺”,誰就能獲得談判桌上的主動權,芯片就是這樣的角色。
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中美走到今天,有其歷史必然性。“修昔底德陷阱”理論認為:一個新興大國必然會挑戰守成大國的地位,而守成大國也必然會采取措施進行遏制和打壓,兩者的沖突甚至戰爭在所難免。
很顯然,中美現在已經掉入“修昔底德陷阱”,只不過,因為核彈的存在,雙方都很克制,沒有爆發熱戰,但競爭激烈程度已經不能說友好。
很多人很懷念當年,還拿出08年的照片緬懷。你看,那時候美國人笑得多友善?我們有那么多西方國家做“朋友”,而今呢?隨后陷入深思。
這些人壓根沒搞清楚中國和西方國家做朋友的前提。
你愿意長期從事低端制造業生產,你就是西方的朋友,像過去的中國,今天的印度一樣。你想擁有更好的醫療、教育、生活條件,你就會觸動他們的利益,那你就是敵人。
全世界公認的發達國家有37個,總人口加起來大概9.2億。它們當中,有的靠賣資源,有的靠收費,還有的靠金融,各顯神通。但是人口過5000萬的國家,無一例外都靠制造業,而且不是一般的制造業,是高端制造業。類似美國、日本這種人口過億的,更是要在多個領域有所突破才行。
因為富裕生活的前提是物資交換,人口越多需要交換的物資就越多。用自己花較少時間制造出來的高附加值產品,來交換外國人用更多時間制造出來的低附加值產品,從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成本。
西方老百姓為啥生活水平高,因為他們可以利用手里高價值的產品,輕易從中國,東南亞等換來大量的廉價商品。苦活累活轉移到國外去做了,生活水平怎么可能不高?
中國人想富裕,也只能走這條路。
經過40多年努力,中國制造業全面崛起,小到手機、電視,大到高鐵、飛機,多個領域產量來到世界第一。
正是這些數據支撐著中國過去40多年的轉變。人均GDP從1978年的156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27萬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32元增長到2022年的3.69萬元。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醫療、教育、住房、交通、飲食結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今天的中國還有很多問題,但不可否認,過去40幾年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
而且,中國顯然沒準備停止腳步,中國的產業工人也沒停止腳步,仍在不斷地尋求突破。
可是,這并不被既得利益者所允許。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市場規模即便有增量那也是有限的。對于那些依靠制造業保障現有生活水平的國家來說,中國的“進取心”是危險的。
它們本可以通過繼續引領人類科技發展來保證自己的利潤,但它們不愿這么干。
它們安于現狀,他們對70億人口養10億人的現狀表示滿意,他們討厭“攪局者”,討厭改變現狀的“野蠻人”。奧巴馬說,如果中國人都過上美國人一樣的生活,將會是世界的災難。不是世界的災難,是美國的災難。
因為中國崛起意味著原本的格局將被打破,他們將不得不收拾好壇壇罐罐去追趕中國的腳步。
他們不愿意那么做。可以躺贏為什么要奮斗?每周上4天班,每天工作4-5小時不好嗎?他們根本沒想過他們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對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殘酷的剝削基礎上的。他們當然知道,但根本不在意,或者認為理所當然,他們也沒準備讓包括中國人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擁有良好的教育、醫療、居住環境。
于是,美國領著既得利益者開始打壓中國。這是今天的中國看起來被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圍毆的根本原因。
“修昔底德陷阱”的結果有兩種,要么新興大國被打壓下去,要么老帝國接受被替代的命運,重新建立一種穩定的秩序。
打不過就加入你,類似英國和美國,美國和德國,美國和日本。
而現在,就是中美僵持的最后階段。
到2018年左右,美國人發現大量工業市場都已經是中國產品的天下,電子信息的終端產品中國也不再依靠美國,美國能奴役中國,剝削中國的只剩下最賺錢的“芯片”。
中國每年進口芯片超過4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8萬億元!占全球芯片市場份額近七成。這其中,美國作為芯片受益大佬,相關利益至少有2000億美元到2500億美元!要知道,美國的武器出口,在全世界到處作妖,也只有1500億美元。
也就說,僅在中國芯片上掙的錢,就比在全世界賣軍火掙的錢都多。
中國有什么理由放棄這塊蛋糕?每年4000億美元,要培養多少企業?創造多少中產?
反觀美國,如果這個市場丟掉,美國的制造能力將迅速衰落,結局要么成為賣資源,賣農產品的二流國家,要么咬牙前進,去攀科技樹,卷更前沿的科技。
但是,過慣了好日子的美國又怎么可能重新出發?它已經回不去了,今天的美國,修復一座橋要5年,修177公里高鐵要11年。
他們失去了進取心,也失去了進取的能力,所以,他們要拼死守護芯片制造。
于是,中美易主最后一戰打響!芯片爭奪,就是中美之間另一場“上甘嶺戰役”,贏得這場戰役,中美關系將徹底改寫。
第三個問題:中國芯片怎樣了?
去年年底開始,知乎上有個提問:我國光刻機發展怎么樣了?陸續有網友蓋樓,嘲弄的人不少。
但也有不少人表明對打贏這場戰役信心十足。
有人說,年底不量產,提頭來見。
其中一位網友據稱是從業者,他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
人這一輩子,面對一個可以燃燒自己的機會,為什么不拼命博一把?
即使是光榮的失敗,也比泯滅眾人要精彩。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然有我。
我無法確定中國芯片到什么程度了,這種級別的戰役,能透露出來的信息有限,但我相信這次華為mate60的出現絕非偶然。
那些“提頭來見”的誓言背后肯定有數不清的民族精英在燃燒生命,而且他們的燃燒已經照亮某片夜空。
在美版論壇quora有人問“你覺得中國怎么樣?”一位明顯對中國做過研究的埃及網友Ismail Bashmori的評論獲得高贊,他說,“這個國家(中國)的決心是難以形容的、超自然的。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他完成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他可以設定一個看起來很古怪的、彷佛是吃藥產生幻覺的目標——而且他可以實現這一目標。這正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四十年前,中國的沖水馬桶是一種奢侈品。今天,他們已經有了自己建造的空間站。相信我,這只是中國能力的一個小例子。”
一個外國尚且對中國充滿信心,國人還要懷疑嗎?
有網友說,華為守住了上甘嶺,他爬也要爬上去給華為送給養。
上甘嶺不止華為一家在守,我相信只要需要,國人都會挺身而出去支持他們,不辜負那句“提頭來見”。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