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不知道,虎撲的女神大賽已經結束啦。
作為曾在互聯網有些聲響的活動,從某種程度可以理解成“論壇版乘風破浪的姐姐”。
只是全程沒有才藝表演,沒有選手助票,流程也很簡單,全靠論壇里的網友投票。
作為“網絡直男聚集地”的虎撲,影響力雖不大,但也側面反映了娛樂圈審美變化。
往屆奪冠的人均“國民女神”,像高圓圓、劉亦菲等幾乎年年都是名列前茅。
為什么要強調一下往屆呢,因為今年的奪冠選手有些不一樣。
今兒,聊聊今年出圈的金庸四強的“神雕”——戰鷹。
從提名時的眼前一亮,到最后的100%勝率奪冠,戰鷹幾乎是本屆比賽的唯一話題。
其實在結果公布前,戰鷹奪冠幾乎已經是既定事實。
與超越妹妹的長得好看所以投不同,戰鷹的獲勝更像是一場“用娛樂的方式反娛樂”的行為。
救星
這屆“女神大賽”話題,全靠戰鷹拯救。
戰鷹在“直播圈”也算新生頂流,作為一個在年初才爆火的主播,熟知她的更多為年輕人。
戰鷹的標簽也集中在“抽象”、“精神狀態”等互聯網詞匯。
而且與大多數整活的主播不同,戰鷹的職業有些許特殊——職業棋手。
戰鷹作為“阿爾法狗”的同行,爆火可以說是一場意外:因為一次去貼吧看“負面評論”后,心態破防導致大哭一場,而這個畫面被廣泛傳播。
從此,戰鷹從一個圍棋主播,成功轉型成為“聊天整活主播”,并隨之爆火。
所以從理性來說,戰鷹的出圈跟“好看的皮囊”無關,更多來自“有趣的靈魂”。
“考驗智商”的棋手身份,加上反差的直播效果,讓她一度成為b站直播頭部。
與戰鷹的爆火相反,女神大賽這兩年都處于“半截入土”的狀態。
此前虎撲活動就因為“男性凝視”、渲染單一審美、贏了也沒任何用等負面評論,一度成為小眾活動。
而這次,“頂流”戰鷹的遙遙領先反而成了活動的救星。
在投票活動里,靠一個頂流拯救活動的場面并不算少。
前陣子的「徐良女孩」、去年的「王心凌男孩」、甚至前幾年的「為不知名歌手周杰倫打榜」等等。
只是,但與與娛樂圈的話題營銷不同,這次網絡投票更像是場“反主流”行為。
內娛的競技類綜藝里,資本引導、黑幕、背景滔天的情況越來越多;
故意淘汰熱門選手引發話題,投票復活屢敗屢戰都成了引發話題的“節目效果”。
可能是為了對抗營銷,也可能是為了實力被證明,出乎意料的故事越來越多。
只是隨著節奏熟悉,這場無聲抗議也成了“雙贏游戲”:平臺收獲話題熱度,觀眾獲得團結勝利的快感。
互聯網向來偏愛逆襲故事。
戰鷹的人格魅力是一部分原因,但網友借勢表達也是部分原因;
現實世界泛濫的虛情假意,能投票時“真實點”有何不可?
如果比賽失去公平意義,那么“非主流”的投票自然會變成主流。
不被定義
互聯網有個不成文的原則:爆火,不設預期。
“每個人都有成名的15分鐘”
也正因為此,娛樂圈才有另一種“公平”。熒幕上的面孔是不統一的,因為每種風格都有可能是市場。
今年虎撲女神大賽的主題也正好是——不被定義的美。
像最近有熱播劇的王菊、金靖等演員,可能在主流審美里不太吃香,但表演、情商等優勢(話題)也能讓她們收獲一批受眾。
往前的說,娛樂圈不靠臉吃飯從來不是少數:沈殿霞、葛優、王寶強。
在過去,娛樂圈的主流是“業務能力”。
不管你是帥過四大天王,還是粉絲破吉尼斯,實力不行都是一件恥辱的事情。
只是不知何時起,看臉反而成了主流。
不被定義的美,不過是審美趨同性下,大眾開始重新思考「流量分配」的合理化。
翻開熱搜文娛榜,“外貌營銷”總是常用常新。
熱度是不會騙人的,不好用的營銷早就被自然淘汰了。
或許“知心人設,清醒名言”正在成為下一個營銷風口。
自由度
雖然前面的發言有點過于“利益化”,但并不是抨擊活動本身。
比如女神大賽爆火的開始,『主觀投票,暢所欲言』就賦予了它與競技類綜藝的不同。
權利的下放向來是吸引的,即便是無負擔的投票也一樣。
在議論越來越謹慎的大環境下,選擇也變得刻薄,我們要考慮身份、粉絲、背景等等因素。
暢快的評論自己心目中的女神,還能聚合一幫志同道合的網友,這才應該是活動的初衷。
散去內娛味的內娛活動,才叫地道。
這里沒有利益角逐,只有一廂情愿式的網絡狂歡,和一群輸了也不會爭吵的和諧樂子人。
可能無人在意,但我想有人需要。
最后。或許說的不是內娛呢,對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