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年的冠頭嶺遷徙猛禽監測
9月23日正式啟動!
為了盡可能覆蓋整個猛禽遷徙季,使最終數據更加完整,今年的監測開始得格外早。北風遲遲不至,前四天的猛禽數量屢創歷史新低。
送分題,這是什么猛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貍花
接下來,猛禽監測數據預計每3天在@美境自然 微信公眾號內通報一次。
每天簡要的監測通報,我們會及時發布在@美境自然 微博和豆瓣,歡迎關注!
望天的監測員?金秀
今年秋天余下的時間里,我們都會在冠頭嶺監測,誠邀各地愛鳥護鳥人士蒞臨,共同守護猛禽??
我們的監測點在E點。A、B、C、D、E、F,這六個點是冠頭嶺上觀猛禽視野最理想的位置。
路口1、路口2都能抵達監測點
上山的伙伴們
請盡量減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
垃圾隨手帶走,不攀折花草樹木
一起維護保持冠頭嶺的潔凈呦
近日猛況
來看看這四天的監測日常吧 ↓
9.23 DAY 1
監測第一天的冠頭嶺,有站在電線上的藍喉蜂虎,有藏在樹枝間的北灰鹟,有高高眺望的白頭鵯,有低低藏匿的變色樹蜥……猛禽呢?為什么你們飛得這么高?
橫向滑動,看冠頭嶺的小動物?貍花
監測員們在“熟悉得令人心痛”的位置扎起小帳篷,一共觀測到了13只猛禽。
當天中午發生了一個草木皆兵的小插曲:
我們有人看到半山腰上有五六個人,拿著一只捆著的雞,懷疑是當鳥媒的。
在曾經的冠頭嶺,盜獵者常把活鳥拴在竹竿上,高高舉起,引誘其他猛禽進入槍支的射程,這就是所謂的“鳥媒”。
大家一聽這話,立刻心生警覺,兩個監測員們當即騎著小電驢下山一探究竟。
到了半山腰,他倆見那群人各個膀大腰圓,身上還有紋身,感覺很不好惹,于是默默放棄了停車的計劃,繼續晃晃悠悠地往山下開,假裝路過。
兩人繞回監測點,正商討怎么辦。另一名北海本地的監測員聽了始末,趕緊告訴他倆:“這些人是來遷墳的,雞是祭品。”
9.24 DAY 2
短暫的太陽雨后碧空如洗,洗得天上只飛過了4只猛禽,監測數量創下歷史最低。
那時我們自我安慰,有了這天的記錄墊底,未來每一天都不會嫌猛禽少。
中午有幾只小狗出現在監測點,來給我們監工。我們討論了一下,覺得它們應該也勉強算是這天的公眾監測員。
監工小狗?神仙
正值午飯,監測員們端著飯碗就餐時,突然有人喊:“猛來了!”大家立馬放下碗筷,抄起望遠鏡和相機奔猛而去。
空中正有一只疑似懸停的“猛禽”,我們盯得兩眼發酸,終于辨識出了它的物種——
哦豁,是個氣球。
極具迷惑性的氣球,可能用于氣象監測?神仙
9.25 DAY 3
監測繼續中,天氣依然悶熱,天上總共飛過8只猛禽。
我們動用了多種黑科技監測手段,連任何一只蜻蜓和變色樹蜥都不放過。
全景下的冠頭嶺,變色樹蜥?神仙
趁臺風沒來,給大家看看冠頭嶺一貧如洗……啊不湛藍如洗的天空吧。
冠頭嶺的晴空?扁桃
9.26 DAY 4
等風來的第四天。
好消息是秋雨先至,氣溫一下降了好幾度,不像前幾日那么曬那么熱了。
壞消息是小雨連綿,視線受限,除了兩只燕隼還沒有新的來客,猛禽監測數量又創下歷史新低。
我們盼猛心切的監測員,已經學會了找代餐。
猛禽代餐
但至少秋風漸起,監測點指示標識也已張貼好,等待上山的人們與天空的“音符”。
上山路的指示標識?貍花,原圖由@極危物種 繪制
愿每只鳥兒都能一路順風,平安抵達。
扁桃、法雷、貍花、神仙、莫比/文字
木欖/編輯
9.23-9.26
猛禽監測數據通報
北海市林業局
指導單位
北海市公安局
海城區文體廣電旅游局
支持單位
北海市廣播電視發射監測技術中心
鳴謝
美境摯友
加入月捐,成為美境摯友
和美境一起守護猛禽
關注美境,關心廣西人與自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