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2016年第2期)
>絲路漫漫 吳和政 / 攝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智庫交流專題論壇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李書磊出席并發表演講。與會嘉賓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共同回顧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積極評價智庫發揮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交流的務實成效。
——新華社
第一作者簡介裴榮富,男,1924年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8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地質系,獲理學學士學位,歷任地質隊技術員、地質部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地質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專業委員會主任、礦產勘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礦床成因協會副主席、主席。主要致力于礦業工程勘查和科學研究。
古老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源于中國,但“路”之名是德國地理學家李?;舴以谠煸L中國時發表的《中國旅行紀》一書中提出的。他把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歷時兩個半世紀、由中國開辟、從長安經西域與中亞以及與印度連接的絲綢貿易之路命名為Seidcustrassen(德文)。該路徑跨越100多年的發展,可分為陸上和海上,陸上又分草原絲路、沙漠絲路和西南絲路;海上可分為東海和南海絲綢之路。
草原絲綢之路東起蒙古高原大興安嶺,翻越阿爾泰經準噶爾盆地至哈薩克或黑海低地貫通歐亞;沙漠綠洲絲綢之路由長安經河西走廊的敦煌再分南北兩路到安息(波斯帝國,即今伊朗)、大秦(羅馬帝國,即今地中海沿岸)。海上絲綢之路,除了絲綢還有香料,也稱“絲香之路”,最初通往朝鮮、日本,稱“東海絲綢之路”,繼而通往東南亞,稱“南海絲綢之路”。
草原、沙漠綠洲和海上三條絲路的開通,應是人類文明史和有關國家經濟貿易的通道。
“絲綢之路”的發展,歷經兩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至鴉片戰爭爆發前)幾個時期,持續近兩千年,期間偶有中斷。古代史上有張騫鑿空西域、玄奘取經印度和元朝擴張領土等政治、宗教交流。今日提出的開發絲綢之路應是現代國際間互通有無的現代化發展經濟之路,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礦業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應是當代的創舉。
漢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
1995年出土于新疆尼雅遺址八號墓,現藏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唐代絳紅羅地蹙金繡半臂
出土于陜西省法門寺地宮,現藏于法門寺博物館。
法門寺地宮出土了武則天等皇室帝胄供奉釋迦牟尼佛祖的各類絲織物700多件,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絲織品和絲織工藝,為唐代絲綢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
礦業發展新“絲路”
在世界地質圖委員會(CGMW)主持完成的“1∶2500萬全球大—超大型礦床成礦圖”“1∶2500萬全球海洋礦產資源圖”和“1∶1000萬亞洲成礦圖”基礎上,基本掌握了全球四大成礦域(即勞亞成礦域、特提斯成礦域、環太平洋成礦域和岡瓦納成礦域)、21個巨型成礦區/帶(即勞亞成礦域的北美成礦區、格陵蘭成礦區、歐洲成礦區、烏拉爾-蒙古成礦帶、西伯利亞成礦區、中朝成礦區;特提斯成礦域的加勒比成礦帶、地中海成礦帶、西亞成礦帶、喜馬拉雅成礦帶、中南半島成礦帶;環太平洋成礦域的北科迪勒拉成礦帶、安第斯成礦帶、楚科奇—鄂霍茨克成礦帶、東亞成礦帶、伊里安—新西蘭成礦帶;岡瓦納成礦域的南美成礦區、非洲—阿拉伯成礦區、印度成礦區、澳大利亞成礦區、南極成礦區)、22個礦種、1285個大—超大型礦床的成礦規律,并提出全球成礦統一性、不同區域成礦特殊性、大—超大型礦床成礦偏在性和超巨量金屬工業堆積異常性等成礦的新認識。據此,為我國走向國際、開發絲路的礦業奠定了宏觀地質資源背景。在此基礎上利用補充礦床(點)數據完成礦床密度等值線圖,并按其等密度或等量的參數圈出礦聚區,也稱礦匯(orecluster),同時在區內選取其中最大密集的和最小時限的部位部署整裝勘查以利快速突破。
“四元模型”新格局
在“一帶一路”中選取的有利整裝勘查區內,對高投入、高風險地質勘查和礦業開發,如何能做到最佳投入產出比,建立地質、技術、經濟、環境“四元模型”,將是絲路礦業開發的新舉措?!八脑P汀钡慕⒈仨氉裱捻椏茖W技術模擬原則。
> 雙路并進 吳和政 / 攝
“雙控論”與“合理域”
“雙控論”是指地質和技術經濟兩項研究指標均得到合理保證。地質是以成礦地質背“景”、控礦“場”、成礦流體“相”和形成的礦“床”4個等級體制最佳耦合的保證程度;技術經濟的可行性是以勘查開發技術可行性來表達的。按兩項保證程度的不同,在地質的縱橫經濟技術的二維坐標圖上,通過斜率大小不同的計算,模擬出一條合理開發曲線(紅線),并劃分出7個合理勘查開發階段和13個評價程度,作為評定地質勘查和礦山開發建設是否合理的標準?!昂侠碛颉笔侵干鲜龅刭|的科學技術經濟的勘查工作和研究程度的投入達到一定合理區間的內涵。
風險投資決策支持系統
根據上述“雙控論”與“合理域”的“預”查、“普”查、“詳”查、“勘”探不同階段,不同礦床地質復雜程度、工作目的任務、勘查技術經濟條件,決策其勘查周期應投入多少工作量和多長時間、投資大小和合理風險投資比例,做出不同工作階段決策支持系統的科學技術模擬,也應是探礦工作合理投入的準則,更是當前探礦權的交易和獲取風險勘查基金合理投入的科學決策。
礦山合理開發年限
首先是對不同規模礦山合理開發年限的模擬,結合礦山生產規模和平均設計服務年限,在二維坐標圖上,大、中、小型不同規模礦山及其合理生產年限,劃分出“試產—達產—穩產—萎縮—補償—閉坑—復墾”7期,可作為礦山合理開發和閉坑評定標準,也是采礦權投資交易的準則。
5R循環經濟礦業可持續發展
任何產業的開發均應具有減量化(Reducing),少投入大回報,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中的物質和能量;再利用(Reusing),目的是盡可能多次或以多種方式使用物品;再回收(Recycling),是把廢棄物再次變成資源的3R循環經濟。但對不同確定性強和大風險的地質礦業,應在3R基礎上,增加再發現(Rediscovery)和復墾(Reclamation)5R循環經濟。再發現就是在開發過程中發現新資源和增加儲量,是保證礦業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復墾是關系到生態環境的問題,包括礦山綠化、轉型為公園、博物館、農田等,貫徹礦山開發的始終。
“一帶一路”資源變資產
復墾保證體系是當代“一帶一路”礦業開發的核心內容,也是國際重視的準則,建立復墾保證體系的研究包括:從宏觀層面出發研究全國的礦山復墾規劃,從微觀層面出發制定礦區復墾機制,同時在兩個環節之間需要建立復墾保障制度監督和保證復墾工作的順利進行。
開發礦業是地質系統的公益性地質工作,目的是解決礦產的“資源”問題。礦業開發是以市場的商業性地質工作為主,目的是解決礦產“資產”問題。有了“資源”和“資產”,還要上市經營形成“資本”,開發礦業和礦業開發的“三資”。這應以礦床學和找礦勘查地質學為主,“資本”是礦業企業家的任務,以經濟學和商業學為主。資本的經營還必須按照礦業“貸”、礦業“易”和礦業“鏈”的礦業圈來經營。
“一帶一路”打開筑夢空間
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歷經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多個朝代,既是一條中外交流的商貿之路,也是一條文化溝通之路,綿延千年,彪炳史冊。如今提出礦業開發的“一帶一路”應是21世紀發展國際礦業的創舉,更是我國能做到促進“一帶一路”廣大發展中國家開發礦業的國際主義示范。據此,我們必須在已掌握“一帶一路”的“景、場、相、床”四個等級體制成礦規律的基礎上,應用礦業開發四項科學技術模擬,建立“四元模型”為“一帶一路”的“三資”和“貸”“易”“鏈”做出貢獻。
> 筑夢空間 吳和政 / 攝
The End
作者: 裴榮富 梅燕雄
編輯: 張佳楠 胡 勇
排版: 何陳臨秋
審核: 刁淑娟
官網: https://kpwhbjb.cgl.org.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