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本性別研究的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幾乎成了日本女性主義的代名詞。
年輕時候的她不僅違背父母的意愿,考取名校后選了一個所謂“不適合女人”的專業,而且還在大學期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變成一個叛逆青年。在那之后,為了揭開“家庭主婦”之謎,她全身心投入在性別研究上,最后成為“日本女性學的領軍人物”。而她的影響力甚至跨越日本,近年來在中國也掀起了女性主義浪潮。
作為一個明星學者,她同時背負著“商業女權”“全日本最可怕的女人”這樣飽受爭議的標簽;她成長于女性被認為注定要當家庭主婦的年代,卻有著絕不當家庭主婦的覺悟,“只談戀愛,不結婚”就是她的人生座右銘。
1.15個小時的新娘
2023年2月下旬,日本八卦雜志突然曝出上野千鶴子秘密結婚的消息。這一勁爆消息頓時將上野千鶴子的熱度再次起來。互聯網上出現大量質疑的聲音,認為上野千鶴子偶像般的形象瞬間倒塌,對她過往的言論也開始批判起來。
為什么放在平常人身上再普通不過的結婚,放在上野千鶴子身上卻會招來謾罵呢?或許是因為,作為一個明星一般的學者,上野千鶴子身上承載了太多人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人們關于“女性主義=不婚主義”的偏見,再加上為了吸引人眼球的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人們不分青紅皂白地上來就罵,覺得自己受到了上野千鶴子的欺騙:對外宣揚女性獨立,自己卻偷偷地結婚?!
對于中國互聯網的談論,上野千鶴子似乎并不知情,但是對于日本不懷好意的媒體,上野千鶴子早已見怪不怪。她任由互聯網上吵得天翻地覆,卻不在社交媒體做出任何回應,而是寫了一篇文章,不過并沒有立刻發表。就這樣過了二十多天,3月15日,上野千鶴子在《婦人公論上》發表了這篇文章,題目為“15個小時的新娘”,她在文章中將自己結婚的前因后果解釋了一番,用自身的實踐體驗來批評日本婚姻制度帶來的種種不便。
色川大吉與上野千鶴子
原來,上野千鶴子活到七十多歲確實是一直未婚未育,但是有一個伴侶名叫色川大吉,也是東京大學的退休教授,是一個典型的日本獨居老人。上野千鶴子一直在照顧大自己二十多歲的色川大吉,陪他走到人生最后的旅途。
然而,作為一對沒有法律關系、沒有血緣關系的伴侶,上野千鶴子給色川大吉幫忙整理遺產、辦理各種手續的時候,工作人員總是質疑她的身份,認為她沒有權利替一個非親非故的男人走這些流程,更是沒有資格辦理死亡證明。所以。為了方便走流程手續,方便辦理死亡證明,他們決定向現實妥協。
2021年夏天,色川的身體狀況已不容樂觀,為了順利處理接下來的死亡手續,兩人商量后,決定登記結婚。根據日本的法律規定,結婚的夫妻必須使用同一個姓氏,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女方改夫姓,然而,為了避免上野千鶴子將來辦事情會不方便,色川決定改變自己的姓氏,隨上野的姓氏。就在他們登記結婚完的次日凌晨,色川去世了,兩人的婚姻僅僅只有15個小時。
在《15個小時的新娘》這篇文章中,上野千鶴子說:“色川大吉變成了上野大吉。每次看到那個名字的死亡通知書,我都感到失落。如果日本存在可選擇的夫妻別姓制度,我就不必有這種感受了。我自己因為沒有改姓,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但我意識到,沒有改姓的一方很難理解改姓一方的不方便和痛苦。如果日本法律不是家庭主義至上,我也不會有這種感受。”
上野千鶴子的結婚故事,不是為了所謂的愛情,而是被日本社會制度所逼,她把這件事鄭重其事地刊登出來,是為了嘲諷日本的婚姻制度與社會觀念的荒謬,看似妥協,實則是一份抗議聲明,讓無聊的八卦變成了有力的社會行動。
其實,如果認真讀過上野千鶴子著作的人一定會發現,上野千鶴子從未鼓勵過未婚未育。見證了母親的不幸,對婚姻非常警惕的上野千鶴子雖然不結婚,但是在不同時期和好幾個男人同居過,拒絕踏入婚姻是她在了解了自己愛自由的本性之后,自然而然做出的決定;
她沒有生孩子是因為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一切的出發點都不是給別人做榜樣,只是過她想過的自由生活而已。相反,她多次在書中提及“戀愛是談比不談好”,鼓勵大家豐富人生體驗。
在引爆全網的B站視頻對談中,她如此說道:“女性主義里面,有結婚的,有不婚的,有生孩子的,有不生孩子的,并不是說不結婚的女性主義就更偉大,仿佛女性主義有三六九等之分。我認為這是教條主義。我心目中的女性主義,是追求自由的思想,只要自由自在地活著,怎么樣都可以。”在她看來,重要的是要有選擇的自由,而不是被社會文化所逼,不得不去做。
因此可以說,從始至終,上野千鶴子都是言行一致的。
2.如果不結婚,老了誰來照顧你?
雖然人們給上野千鶴子貼的最大的標簽是“女性主義學者”,但實際上,上野千鶴子的社會學研究并沒有局限在“女性”上。從2000年起,上野千鶴子步入了中年,與青年時期更加關注戀愛、婚姻、生育等話題相比,50多歲的上野千鶴子更加關注社會對中老年人的關懷、護理和照料。
這時有人問她:“你的研究領域似乎從性別轉向了老齡化,這是為什么呢?”
上野千鶴子卻說,自己始終如一,因為她的研究起始點就是日本主婦研究,主婦不僅要做家務和照顧孩子,還要負責照料家里的老人。當社會步入老齡化時,如果社會養老制度沒有改善,那么,一方面女性在家庭中承擔的無償勞動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護理資源緊缺,那些獨居老人將陷入絕望的困境。作為一個資深的單身獨居女性,上野千鶴子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不可否認,人都是會變老的:牙齒松動、皮膚松弛、身體變差、頭發變白、眼睛老花、記憶力衰退、身患重病等等。如果不結婚生子,老了之后誰來照顧?孤身一人會很寂寞嗎?生活會很不方便嗎?
這些問題是上野千鶴子一路走來不停被問到的問題,年輕時,上野可能會對這些問題置之不理,覺得別人多管閑事,可是到了50多歲的年紀,相繼送走母親、父親后,又經歷了一些好友的離世,她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2000年,當日本社會開始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時,上野千鶴子見證了這個歷史轉折點,并且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和鼓舞,想著“這是專為我這類人設定的”!于是,上野千鶴子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尋找依賴家人之外的獨居養老之路,開始將老齡化研究當作自己新課題。
她運用社會學知識,結合自己主攻的性別視角,將研究和思考寫成通俗易懂的大眾圖書,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作品,探討獨自生活、居家養老、居家離世的話題。
2007年,上野千鶴子出版了《一個人的老后》,指出無論是結了婚的,還是離了婚的,或者一輩子單身的人,只要長壽,最終都會成為孤身一人。因此,應該早點把“獨自生活”的技能準備妥當。
身為一個單身專業戶,上野千鶴子分享了許多獨自生活的智慧和技巧,給那些因為不安而恐懼的單身者帶來了寬慰和指南,讓他們知道“一個人也沒關系”。
此書一經出版,引起了眾多女性讀者的共鳴,十分暢銷。時隔兩年,上野又針對中老年男性寫了類似的書:《一個人的老后——男人之道》。
2013年,上野千鶴子和小笠原醫生合作完成了《一個人可以在家告別人生嗎?》。小笠原醫生擁有四十多年的照護經驗,他認真解答了上野教授提出的關于衰老、疾病、人際關系、思想準備等人到晚年必然面對的問題,提供了詳實而坦率的建議,讓人重新看待晚年生活。
2015年,上野千鶴子為了深入了解日本養老醫療現狀,專門調查研究了從事臨終醫療照護服務的醫護精英,然后寫了《護理精英:支撐臨終療護的專家們》。同一年,在前面兩本書的基礎上,上野千鶴子又撰寫了一本關于“獨居老人在家死亡”的書,《一個人最后的旅程》。
在這本書里,她通過現場調查和深入思考,提出了切實可行的養老方案,尤其針對沒有家人的獨居老人,呼吁社會完善護理保險制度,讓那些即使沒有親友,或是身患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也能獨自居家養老臨終,有尊嚴并且安心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寫完這本書之后,上野千鶴子還積極參加地區舉辦的研討會,將自己的研究以及研究過程中的所感所獲,毫無保留地與大家分享。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日本社會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越來越成熟,老年介護領域的發展也越來越完善,“照顧老人”不再被認為是一種家庭責任,更不是要求女性無條件承擔的義務。獨居老人也不必擔心“孤獨死”,因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被所在社區登記,每周都會有專業護工來照看,不管有沒有子女、家人,都能夠在熟悉的家里繼續安心地生活。
就在動筆撰寫《一個人最后的旅程》之前不久,六十多歲的“獨居老人”上野千鶴子也收到了地方政府民生委員的通知,想要商量何時可以登門照看。上野千鶴子一開始覺得自己并不是需要被關懷的對象,但是轉念一想:“既然你們自己找上門來,我何不趁此機會看看民生委員都是些什么樣的人,都會問些什么問題呢?”可見,對獨居養老已經深有體會、頗有經驗的上野千鶴子來說,不僅沒有焦慮擔心,反而期待這樣的體驗會對自己的學術研究和理論實踐有所幫助。
可以說,自身的生活經驗始終是上野千鶴子學術思想最大的靈感來源,體驗生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得出結論,然后讓更多人看到聽到,從而促進改變。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女性主義還是老年照護,上野千鶴子都能保持對弱者的關懷,由此拓寬了女性主義的內涵。
特約撰稿人:Luna,圖書編輯,業余撰稿。
編輯:莉莉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