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管護所和西雙版納州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大渡崗鄉空格六隊啟動了云南第三個“減碳護象”項目社區。在倒淌箐、南滿河項目社區成功試點三年之后,空格六隊的加入旨在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節能減碳、鄉村振興三方面相結合的復合型社區探索模式,拓展至更多“與象為鄰”的村寨。
“減碳護象”項目啟動儀式現場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目前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300頭左右。其中,在西雙版納州棲息的亞洲象種群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二。同時,在與亞洲象分布區域高度重疊的周邊社區,其生產、生活和出行安全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以哈尼族為主的空格六隊村小組擁有39戶居民,地處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子保護區東片與西片的連接處。在這個山村周邊,常年活動著超過60頭的野生亞洲象。社區居民以割膠和茶葉種植為主要生計方式,但進林作業就容易因偶遇大象而發生人象沖突。
據介紹,“減碳護象”社區項目以養蜂產業賦能鄉村發展,讓居民提升技能和收入的同時,減少他們在周圍森林中的活動,從而減少人象沖突。同時,項目也會邀請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的農林專家實地勘察,因地制宜制定生態種植方案,指導社區居民以更生態友好的方式發展生計。當日上午,首批帶蜂群的100個蜂箱在啟動儀式上分發給了空格六隊社區的10戶居民。
工作人員和村民一起搬運蜂箱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中國項目主任馬晨玥介紹,該項目旨在促進人與亞洲象共生共存的棲息地得到保護,同時推動保護區周邊社區通過低碳發展模式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項目在傳統的養蜂和農業種植外,考慮將自然體驗、生態旅游等多樣的市場化發展方式納入進來。同時,項目也會動員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周邊棲息地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從而促進當地自然生態環境整體改善、助力亞洲象保護。”
云南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員蔡葵從2022年開始對項目進行成效評估,為村民開展項目管理的培訓。活動現場她分享道:“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村民對生態的保護意識有了很大提升。因為自然環境和養蜂產出有很強的關聯,村民們開始自覺地維護村寨衛生。他們也認識到鮮花盛開的時候,蜜蜂就會去保護區采蜜,大象生存環境保護好了,花多了,自己才能收獲更多更好的蜂蜜。”
空格六隊村民馬會蓮正在檢查蜂箱
新加入“減碳護象”的會蓮姐告訴我們:
看到蜜蜂這么勤勞工作我就每天提醒自己也要努力,努力讓自己做好養蜂工作,做得好還不夠,要讓自己做更好,一直努力做自己。
我相信養蜂能讓家鄉的環境也好起來。
當天參加“減碳護象”項目啟動儀式的,還有兩年前加入項目的南滿河社區村民玉康。她告訴記者,項目給村寨帶來的不僅是一項新技能、一份新收入,更重要的是增長了大家的見識。“現在我和南滿河的村民們也更關注村子周圍的生態了,希望可以給孩子們留下一個更美好的環境。”
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管護所所長文世榮說:“自2020年開展項目以來,三年的項目合作保持了良好、有效的推進,成果顯著。基于前期項目獲得的成功經驗,我們對空格六隊進行了綜合評估,并在項目結構上做了調整。我們期待空格六隊項目村的建立,可以進一步加強并擴展三方在西雙版納野生亞洲象保護行動中探索人象沖突解決之道,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攝影: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夢爽
讓人與動物共享生命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