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乾德六年十二月初二日(968年12月23日),宋朝未來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恒生于東京開封府第,生母李氏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妾室之一。
宋真宗肖像
趙恒早年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最初宋太宗其實是屬意其長子楚王趙元佐為太子,但元佐自秦王趙光義的兄弟趙廷美亡后精神失常,曾因病傷人,甚至在宮內縱火,最后在雍熙二年(985年)九月被廢為庶人,均州安置。其后太宗計劃立次子許王趙元僖為太子,但元僖于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病逝。元僖死后,太宗在至道元年(995年)八月立元侃為皇太子,賜名恒,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太宗箭傷復發而崩于萬歲殿,趙恒繼統,即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
在位之初,任用李沆(hàng)1、呂端2等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
真宗朝“圣相”李沆
景德元年(1004年),遼宋交戰,趙恒雖想和自己父親一樣駕駛驢車難逃,但最終因為寇準3力勸其御駕親征,挫敗遼軍于澶淵,最后與遼達成“澶淵之盟”,實現兩國百年間的和平。
但是宋真宗也像陷入了歷史周期律一樣,在他在位后期,沉溺于“東封西祀”之中,廣建宮觀,粉飾太平,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加深。也正是從他開始,宋朝以后,古代帝王再也沒有任何帝王進行泰山封禪了。
?東封西祀:絕跡的泰山封禪?
澶淵之盟后,宋真宗很敬重寇準,自己也為能保全社稷而自重。一次樞密王欽若?對真宗講,城下之盟古人恥之,而澶淵戰役時真宗以萬乘之主而訂立城下之盟,恥辱更大。真宗聽后悶悶不樂,常想重振士氣,以雪前恥。王欽若建議,以封禪為“大功業”,掩蓋澶淵之辱,鎮服四海,惟封禪須有天啟之祥瑞,而祥瑞倉促難得,于是君臣合謀偽造天書以為祥瑞。
契丹既受盟,寇準以為功,有自得之色,真宗亦自得也。王欽若忌準,欲傾之,從容言曰:“此《春秋》城下之盟也,諸侯猶恥之,而陛下以為功,臣竊不取。”帝愀然曰:“為之奈何?”欽若度帝厭兵,即謬曰:“陛下以兵取幽燕,乃可滌恥。”帝曰:“河朔生靈始免兵革,朕安能為此?可思其次。”欽若曰:“唯有封禪泰山,可以鎮服四海,夸示外國。然自古封禪,當得天瑞希世絕倫之事,然后可爾。”既而又曰:“天瑞安可必得?前代蓋有以人力為之者,惟人主深信而崇之,以明示天下,則與天瑞無異也。”帝思久之,乃可,而心憚旦,曰:“王旦得無不可乎?”欽若曰:“臣得以圣意喻之,宜無不可。”乘間為旦言,旦黽勉而從。帝猶尤豫,莫與籌之者。會幸秘閣,驟問杜鎬曰:“古所謂河出圖、洛出書,果何事耶?”鎬老儒,不測其旨,漫應之曰:“此圣人以神道設教爾。”帝由此意決,遂召旦飲,歡甚,賜以尊酒,曰:“此酒極佳,歸與妻孥共之。”既歸發之,皆珠也。由是凡天書、封禪等事,旦不復異議。
——《宋史》卷282《王旦傳》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趙恒向王旦、王欽若說,去年他見到神人降臨說,當有天書下降,剛才臣下奏稱左承天門屋南兔掛有黃帛,當即是天降之書,隨后改當年為大中祥符元年。又決定在當年十月東封泰山。在一個半月的行程中,趙恒不僅帶著“天書”封祀天帝于泰山(今泰安北),禪祭地神于社首山(今泰安西南),又去曲阜祭祀孔子。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二月,趙恒再次帶著“天書”西祀汾陰后土,并升所在地寶鼎縣為慶成軍(今山西萬榮西南)。
趙恒的封禪泰山和西祀后土,合稱“東封西祀”,但這只是開始,之后真宗又赴亳州真源縣(今河南鹿邑縣)謁太清宮,崇道封神、大造宮觀祠廟,甚至編造趙氏祖宗是“九天司命真君趙玄朗”,降臨在皇宮內的延恩殿的故事,敕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并修建了玉清昭應宮,極侈土木,七年始成,有房屋近三千間,“小不中程,雖金碧已具,必毀而更造,有司不敢計其費。”,給民眾造成極大的負擔。
而也是從宋真宗開始,在之后的幾個朝代皇帝,卻再也沒有過泰山封禪行為,也算是從宋真宗這里把古代帝王傳承下來的儀式給終止了。
?大宋武則天:二婚皇后?
因為真宗沉溺于“東封西祀”中,廣建宮觀,粉飾太平,勞民傷財,一邊是加重了社會矛盾,另一方面是其背后的劉皇后也逐漸開始干政,并最終成為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
劉皇后,名字無記載,野史稱劉娥,是宋真宗趙恒第三任皇后,史稱北宋章獻明肅皇后。
劉娥很小就嫁給了蜀地一個叫龔美的銀匠。龔美帶她離開蜀地,來到了京師—東京汴梁謀生。
龔美以鍛銀為業,納鄰倡婦劉氏為妻,善播鼗。
司馬光《涑水記聞》
在京師,龔美因生計艱難,打算將劉娥賣掉,再嫁他人。時宋太宗第三子韓王趙恒(即日后的宋真宗,時名趙元休)的指揮使張耆將劉娥推薦給韓王,趙恒一見劉娥,大為喜愛。
既而家貧,復售之。張耆時為襄王宮指使,言于王,得召入宮,大有寵。
司馬光《涑水記聞》
宋真宗即位后,進入宮廷,其從美人升至德妃。郭皇后死后,真宗冊立劉娥為后。劉娥機敏聰慧、通曉史書,頗具政治才干,為真宗所倚重。1020年,真宗病重,朝政多由劉娥裁決。宋真宗病逝時,遺命劉娥為皇太后,權同聽政,輔佐仁宗。仁宗即位時,年齡幼小,劉娥垂簾聽政。聽政期間,聽從王曾和呂夷簡等人建議,把天書隨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興建宮觀,廢除宮觀使。設置諫院以了解下情,嚴懲貪污以澄清吏治,重視水利以發展農業,發行官交子以通天下之有無。
劉娥終結了宋真宗趙恒在位期間存在十年之久的“天書”運動、結束黨爭、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為“仁宗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劉娥也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后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太后臨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宋史》
劉娥治國有方,但也眷戀權位。其長期隱瞞宋仁宗的身世,派仁宗生母李宸妃為真宗守靈,以隔絕仁宗母子,直到劉娥去世后宋仁宗才知道真相。戲曲《貍貓換太子》即取材于這段歷史。
?擅書法懂音樂,作詩傳唱千古?
趙恒擅長草書、飛白書及楷書,不知道宋朝趙家的藝術基因是不是從這邊開始的。他的楷書清新、俊逸、自然。運筆平正,點畫厚重,遒勁而不失清秀。用筆勁挺無狂野態,很富書卷氣,形意兼得,儒風雅韻,盡脫凡俗。趙恒的楷書結構緊湊,端莊謹嚴。岳麓書院的“岳麓書院”匾據說出自他的手筆。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評其書法“甚得晉人風度,評者以為妙在全備八法”。
除此之外,趙恒還曾親創道曲樂章,使道教音樂繼唐代以后呈現再度興盛的趨勢。現存的《宋真宗御制玉京集》,是趙恒為皇家齋醮祭祀而撰寫的文詞,主要用于上章拜表。
趙恒好文學,政事之余,嗜好讀書。每次讀畢,常有感而發,撰寫詩篇,命近臣賡和,被認為是“好文之主”。有《正說》10卷50篇、《奉道詩》10卷、《歲時新詠》3卷、《新編賜東宮御制》50卷(晏殊等編)、《春秋要言》3卷、《承華要略》10卷、《授時要略》12卷。后世總輯有《御制集》300卷,今僅存《玉京集》6卷(明代《道藏》收)。趙恒為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創作《勵學篇》,歷經千古而依然在激勵無數人苦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文中注釋:
①李沆[hàng](947年-1004年),字太初,洺州肥鄉(河北省邯鄲市)人。北宋時期宰相、詩人。
李沆作為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有“圣相”之美譽。史贊其為相“光明正大”,李贄在《藏書》中將其列為“忠誠大臣”,王夫之稱其為“宋一代柱石之臣”。他以清靜無為治國,注重吏事,尤為注意戒除人主驕奢之心,這對于穩定宋初的內政外交、抑制奢侈、安定民心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②呂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人。北宋初年宰相、詩人,后晉兵部侍郎呂琦之子、尚書左丞呂馀慶的弟弟。
為政識得大體,清簡處事,“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太宗駕崩后,力挫陰謀,扶立宋真宗即位,擔任右仆射。咸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平三年(1000年),呂端去世,時年六十六,獲贈司空,謚號“正惠”。
③寇準(961或962年8月27日-1023年10月30日 ),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寇湘之子。北宋政治家、詩人。
景德元年(1004年),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當年冬天,契丹(遼國)南下犯宋,包圍了澶州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力排眾議,堅主抵抗,反對南遷,促使真宗親往澶州督戰,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
④王欽若(962年-1025年),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宋真宗和宋仁宗時期宰相,“五鬼”之一。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年間,迎合宋真宗之意,與丁謂等制造天書,爭言符瑞,東封西祀,勞民傷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