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3年的電視行業,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分化和升維。
分化的是,從1925年第一臺電視機誕生至今,客廳的電視承載了傳統意義上的家庭社交需求,但隨著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電視正在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家庭成員之間多用智能手機來溝通和刷短視頻,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了。CRT(央視市場研究)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1月-6月,中國家庭電視開機率僅為7.04%。
而升維的是,在電視行業開始向下之下,有的廠商選擇顛覆式創新,延續用戶刷短視頻的特點,將電視也做成能刷短視頻的工具,并且還保留了傳統電視的功能。
這便是華為最新的顛覆式創新。自去年華為將智慧屏注入計算能力之后,華為的V5智慧屏系列便徹底刷新了人們的認知。甚至一度讓不了解的用戶認為,這就是一款超大屏的智能手機。那么,華為智慧屏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又做出了怎樣的創新,拯救當下稍顯落寞的電視市場?華為智慧屏又是如何被廣大用戶所熟知的?
【顛覆式創新,智慧化交互革命】
作為電視終端廠商,產品是核心,技術迭代和創新則是未來。縱觀華為過去發布的智慧屏終端產品來看,一方面通過傳統的音畫性提升成像效果,另一方面則借助于鴻蒙系統的分布式能力,做終端設備的聯動。
而此次華為則一反過去常態,從看電視到玩電視,直接將做手機的思路延續到做電視產品上,創造性地搭載了全球首創的華為靈犀指向遙控,為用戶實現所指即所得。
與傳統的多按鍵操作的遙控器不同,華為靈犀指向遙控支持滑動、點按、拖拽、圈選、跳選等多種操作。這種操控方式有些類似于激光筆,借助華為的UWB技術與觸控板輔助技術,讓用戶可以像玩手機一樣玩電視。也就是說,用戶使用這臺電視,完全可以當做一臺智能手機來操作,這種完美還原移動端操作體驗的做法,也打破了傳統智能電視的藩籬。
這項全技術的背后,是華為一系列業界首創:UWB天線極致小型化技術,讓華為靈犀指向遙控器體積縮小70%;多天線互定位技術和IMU與UWB融合定位技術,讓定位更加靈敏精確,跟手性極佳;HarmonyOS分布式軟總線設備互助技術,讓手機能成為電視的隱形服務器,將手機的應用搬上電視大屏,豐富電視的應用生態。
不為人知的是,在這些技術研發的背后,有媒體報道,華為團隊的上百名研發工程師精雕細琢,中間淘汰上百個小版本,最終歷時三年讓這種智慧式的交互得以面世。可以是,華為靈犀指向遙控更是顛覆了行業內傳統的電視交互方式,打破行業內卷,同時也給消極的市場以信心。
【做大生態,兼容并蓄】
自華為進入到電視行業以來,智慧屏一直是華為打造1+6+N的重要入口。而華為也在不斷創新,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娛樂體驗。
就比如在華為智慧屏V5系列中,不僅可以刷短視頻、看小紅書,甚至還可以玩游戲、購物、打電話、臨時處理工作等一系列的智能手機體驗。
如此龐大的應用生態,得益于華為鴻蒙系統的分布式能力。通過HarmonyOS的超級桌面或華為分享手機應用安裝包等方式,可以支持華為手機中超過300萬+的移動應用。這也意味著,用戶可以在智慧屏上直接打開使用各種應用。
并且,你會發現并不是所有電視都能輕松安裝抖音、小紅書等應用,就算你通過第三方的渠道下載得以安裝,也會發現應用與電視橫向屏的匹配度非常低,觀看體驗并不會很好。而華為智慧屏 V5 Pro則解決了以上問題。可以直接將抖音應用的安裝包用HUAWEI Share傳輸到電視上安裝,安裝流程簡單方便。
以華為智慧屏V5 Pro為例,基于強悍的CPU、GPU、NPU等能提供強有力的運行計算,為用戶實現無論是移動應用跨端的流暢運行,還是鴻蒙操作系統所帶來的平行視界功能等,都將為其完整化智慧大屏端到端的關鍵體驗,而這也是行業競爭者所不具備的優勢。
外觀方面,以華為智慧屏 V5 Pro為例,其外觀設計將華為在技術方面的創新與現代家居美學進行巧妙結合。智慧屏的正面采用超窄微邊設計,超高屏占比,日常使用幾乎感受不到邊框的存在,帶來更加沉浸式的觀影體驗。智慧屏的材質方面,質感拉絲金屬邊框設計,更為華為智慧屏 V5 Pro彰顯奢華氣質。
最后,作為一款智慧大屏,電視的基本特質也能淋漓盡致地體驗。在SuperMiniLED鴻鵠畫質的搭載下,用華為智慧屏 V5 Pro看大片可以感受到最豐富的色彩層次,哪怕是黑暗中的場景,都能看到鮮明細節。而HUAWEI Sound智能音箱的垂直 3D 環繞聲場,則能帶來“聲臨其境”的極致感受。
【遙遙領先的不止手機,還有華為的營銷方式】
其實你會發現,華為智慧屏系列之所以能夠被廣大用戶熟知,除了華為本身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外,其營銷方式也值得其他廠商好好學習。
這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在中國制造業崛起、消費復興,品牌商數量增多的當下,面臨渠道同質化,生產端過剩化,真正的商業戰爭的核心應該是贏得消費者心智。正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所有的品牌商必須回答一個終極問題:當消費者面對那么多的選擇,讓消費者選擇你而不選擇競爭對手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這是一場爭奪消費者心智的終極之戰。“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只有兩個基本功能:第一是開創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第二就是通過品牌營銷成為顧客心智中某個領域的首選。
從華為本次的營銷方式來看,華為一方面借助于線上的抖音、微信、微博等渠道進行差異化營銷,另一方面與分眾進行線下合作。借助于電梯媒體在信息爆炸、主次易位的新媒體時代給了品牌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把用戶和一切有效信息,方便而有效地通過“場景”建立連接,讓這種連接在生活路徑可達的地方隨時被激活,針對4億城市主流消費人群展開飽和攻擊,無意識地高頻強制接收從而快速引爆品牌,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分眾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生活空間”媒體:把廣告植入到消費者的主要生活圈層當中去,鎖定人必經的空間,在必經軌跡上分眾成為了唯一的選擇。這種被動空間的強制性收視導致傳播效率很高。對華為這波來說,也是線下引爆勢能的最好方式。
雄觀,資深新經濟觀察家、知名意見領袖,國內首個嚴肅科技脫口秀“雄辯”主講人、十大科技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藍港等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相關營銷工作,參與5次IPO,橫跨行業主要領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熱點快評,發布于微信、微博、頭條、百度,各大門戶及科技博客、媒體社群、短視頻等30+全部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最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FT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