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十三年抗戰終于結束后,飽受戰爭創傷的中華兒女并沒有迎來久違的和平,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老蔣非但沒有給人民以修生養息,反倒在美帝的支持下,磨刀霍霍,再起戰端,將目光盯向了我黨的解放區。
在當時我黨的諸多解放區當中,最讓老蔣如鯁在喉的無疑是中原解放區。
中原解放區是由抗戰時期的鄂豫皖邊區構成,下轄兩個縱隊,以河南省桐柏山、湖北省大洪山、大悟山為中心,輻射范圍遍及鄂豫皖湘贛五省,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就像是一把利刃,狠狠插進中原腹地,最是讓老蔣寢食難安。
一、危難時擔當大任
所以從1946年開始,老蔣就不斷調兵遣將,在中原解放區周圍安插部署,層層壓縮中原解放區的生存空間。當時《雙十協定》剛簽訂不久,我黨不想首開內戰之釁端,同時也對和平抱有熱切期待,所以對蔣軍的蠶食和挑釁保持最大的克制,但這反而更加助長了老蔣的囂張氣焰。
到1946年6月,老蔣已經在中原軍區周邊部署了10個整編師、25個旅,兵力達30萬人,將中原軍區壓縮在以軍區司令部宣化店為中心的方圓不足百里的區域內,而當時整個中原解放區總兵力還不足6萬人。
中原軍區的存亡,只在一系之間。
在這危機緊要的關鍵時刻,毛主席充分貫徹其提出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理論,致電中原軍區司令部,要求中原軍區全體進行戰略轉移,最大限度保存有生力量。
【……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今后行動,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不要請示,免延誤時機……望團結奮斗,預祝你們勝利。】
望著中央發來的電報,中原軍區的首長們陷入沉思,他們深知,軍區主力要想順利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就必須留下一支部隊作為掩護。
這支掩護部隊不僅要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左右橫跳,冒充主力,吸引火力,完事兒后還得在敵人惱羞成怒的叢叢圍堵下順利突圍脫身,任務可謂是難上加難。
擔當起掩護主力任務的部隊主官,必須要同時滿足“多謀善斷”和“善于突圍”這兩條屬性,二者缺一不可。
當時的中原軍區人才濟濟,將星如云,有擅長攻堅的,有擅長防守的,有擅長突擊的,有擅長奔襲的,但是善于突圍的卻只有一人,他就是皮定均。
皮定均中將
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出生僅六個月父親病故,母親改嫁他人,自小與祖父母相依為命。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貧苦的童年使他對我黨的解放窮人事業充滿認同,13歲便參加當地的農會,15歲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此后參加了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在戰斗中迅速成長起來,抗戰中累功升至八路軍第129師特務團團長、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司令員。
1944年8月,皮定均奉命南下組建豫西抗日支隊,開辟豫西根據地,人事關系也轉到了中原軍區,到1946年6月內戰爆發前夕,皮定均已經官至中原軍區1縱隊1旅旅長,因此1旅也被稱為“皮旅”。
在皮定均的戎馬生涯中,積功無數,各種仗都打過,但他最擅長打的卻是突圍戰,親自指揮的比較出名的有白栗坪突圍戰、王山突圍戰,每次都是刀尖上跳舞,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兜兜轉轉,占盡便宜,最后又在絕境中找到勝利,帶著部隊全須全尾的飄然而去。
皮定均的老上級,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劉帥曾評價他道:
“打突圍戰,皮猴子屬第一”
所以這次擔當掩護主力突圍任務,非皮定均莫屬!
二、為大局向死而生
1946年6月24日,皮定均與政委徐子榮被召集到1縱司令部開會。與以往的團結活潑氣氛不同,今日的縱隊司令部充滿一股肅殺氣息,每個人都嚴肅而匆忙。
因為定下的轉移日期就是24日夜間。
在收到中央同意轉移的回電后,中原軍區已經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撤退收尾工作,但突然收到的一則情報打亂了之前的部署。
“情報顯示,蔣軍定于26日向我軍區發動總攻”
老蔣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在6月份結束之前消滅中原軍區,鏟除心頭之患,留給中原軍區的反應時間更短了!
中原軍區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將原定的撤退日期提前到6月24日夜間,打個時間差,同時在24日這天緊急召集“皮旅”首長來縱隊司令部開會。
說是開會,其實就是轉達中央和軍區的決定,由軍區副司令員、2縱司令員王樹聲宣布。
皮定均在抗戰時期就是王樹聲在太行軍區的老部下,由他來宣布,也是充分照顧皮定均的情緒。
王樹聲直接開門見山,通報了軍區的決定:
“根據情報,蔣軍預判我軍會往東突圍,向蘇皖解放區靠攏,已在沿途設下重兵,軍區決定,反其道而行之,避開敵人鋒芒——向西突圍。主力分為兩路,中原軍區機關和2縱隊主力組成北路軍,經豫南向西突圍,計劃在柳林車站地段越過平漢鐵路,然后北上陜甘寧邊區;由王樹聲帶1縱隊組成南路軍,經鄂中向西突圍,在花園車站以北沖過平漢路,向西挺進,去創建鄂西北根據地。”
通報完軍區的決定,王樹聲又開始宣布皮定均的任務,要求其率1旅盡力拖住迷惑敵人,使敵人在三天內弄不清主力轉移的方向,直到主力順利越過平漢線。
皮定均聽完,沒有露出任何推諉之色,他只是平靜地問道:“完成任務后呢?”
王樹聲答道:“由你們自行決定。”
至于怎么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翻轉騰挪,怎么在重兵圍剿下死中求活,王樹聲沒說,皮定均也沒問,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王樹聲交代任務時,縱隊司令部已經將1旅在敵后活動所必須的銀元物資裝點完畢,皮定均領取任務后,當即返回1旅部署。臨出門時,縱隊政委戴季英追了出來,交代讓1旅的干部每人準備一套便衣。
王樹聲也跟了出來,他沒有過多表示,只是拉著皮定均的警衛員語重心長地說:“小鬼,你們要好好保護你們的首長啊”。
氣氛此時才顯出一些悲壯。
王樹聲大將
回去后,皮定均立即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阻敵事宜。
對皮定均來說,拖住敵人三天并不難,或者說最容易操作,最多也就唯死戰而已,難的是完成任務后該怎么撤?往哪兒撤?撤到哪兒?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可選項幾乎沒有,因為屆時四面八方都是敵人,無論東西南北都難行得通,至于原地解散各自逃命,這根本就沒在考慮范圍。
這一討論就是從下午到晚上,仍然沒討論出一個突圍方案,最后還是皮定均拍板決定:
“反正往哪邊去都有強敵,不如假裝遂敵人的意,一路向東,將盡可能多的敵人吸引到東邊,為西面的主力減輕壓力。”
皮定均的建議得到全旅干部的一致認同,會議最后決定,全旅分成幾個部分,在東面、東北面、東南面修筑工事,做出積極防御的姿態,同時再派一部分趁夜悄悄西移,等天明后再大搖大擺向東行進,沿途散布疑兵,虛張聲勢,還打出幾面繡有“中原軍區司令部”字樣的旗幟,營造出大部隊準備向東突圍的假象。
為了進一步堅定敵人的“自信”,皮定均還派偵查員喬裝成老百姓,到敵人工事附近偵查,還向當地人打聽通往大別山的路徑,而這些動作無一例外又被國民黨特務偵測到,敵人由此愈發斷定中原軍區主力即將向東突圍,把優勢兵力都集中到東面準備守株待兔。
而皮定均這一番虛虛實實,成功把敵人繞了進去,讓敵人相信了自己的預判,這樣一來,就為主力爭取了寶貴的兩天時間,在這兩天里,東邊的雙方大眼瞪小眼,暗地里摩拳擦掌,而西邊的我軍主力,正借此機會加速轉移。
這兩天里敵人不是沒有察覺,蔣軍占有空中偵察的優勢,也曾發現西面我軍主力轉移的動靜,但報告上去后,卻惹來一陣嗤笑,蔣軍長官自以為預判了我軍的預判,正是自信心最膨脹的時候,耳邊哪能容得下雜音,只是輕蔑的說:
“共軍鬼得很,那只是佯動,各部要嚴陣以待,防止共軍主力向東突圍。”
26日,距離王樹聲規定的時間只剩下一天一夜,皮定均開始靜下心來考慮全體1旅將士的出路。
現在的形勢是主力即將突出重圍,行蹤已無法再隱藏,而自己所部則即將陷入重重包圍,面對這種局面,他只想到一個破局方法。
“打!”
打!更進一步的吸引敵人合圍自己,為主力的最終突圍分擔壓力。
打!更進一步的將敵軍調動起來,渾水才好摸魚,才好尋找突圍機會。
在這一天,皮定均將全旅分為五路,然后分頭出擊,從余集至沙窩延續20里的陣線對敵人發起猛攻。對面的蔣軍這才如夢初醒,發現這支“共軍主力”竟然只是疑兵,惱羞成怒,從東南北三面向1旅包抄過來,企圖吃掉1旅,打通向西追擊軍區主力的道路。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皮定均絲毫不見慌亂,有條不紊地指揮部隊利用野戰工事交替掩護,邊打邊退,像一塊固若金湯的磐石,在幾十倍敵人的驚濤駭浪中巋然不動,盡最大力量遲滯敵人的腳步。
26日下午,收到中原局來電,軍區主力已成功越過平漢線,掩護任務順利完成。
三、方寸間肆意縱橫
捏著任務完成的電報,皮定均舒口長氣又緊皺眉頭,接下來該怎么成建制地帶著部隊突圍呢?
此時皮旅的形勢不算好,甚至還很惡劣,為了阻擊敵人,他讓部隊分守在各個陣地,一團堅守在沙窩、白沙河一線,二團堅守在白雀園東北一線,都正在與敵人陷入膠著狀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把部隊收攏回來。
皮定均眉頭緊皺,苦思無計,這個時候,老天爺卻幫了他大忙。
俗話說六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就在皮定均瘋狂消耗腦細胞時,原本就不好的天氣突然打起了雷,狂風卷著暴雨呼嘯而來,砸得人睜不開眼睛,能見度不足十米。
皮定均當機立斷,命令部隊擊退當面之敵,然后迅速向自己靠攏。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自己早就選好的藏身之地——劉家沖。
劉家沖距離之前交戰的白雀園只有幾十里路程,是一個很小的村莊,才五六戶人家,雖然村莊不大,但位置卻很方便,毗鄰敵人交通線,往東去幾里是潢麻公路,往南兩里是商經公路,相當于是在敵人眼皮子地下。
此地前一天還在敵人的控制下,因為村莊太小,再加上是丘陵地形,就幾座小土坡,敵人覺得毫無駐軍價值,所以便棄之不顧,如今卻成了皮旅的藏身地。
皮定均先帶著部隊往西狂奔數十里,制造去追趕主力的假象,然后趁夜掉頭,向東悄悄趕到劉家沖,部隊就宿在樹林里,不生火造飯,人含枚馬勒口,盡量屏蔽一切動靜,靜靜的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第二天一早,劉家沖旁邊的公路上汽車轟鳴聲不絕于耳,蔣軍十幾萬人、幾百門炮、幾千輛汽車轟隆隆往西開去,他們的任務是追殲皮旅,而他們的目標——皮旅全體官兵正靜靜地看著他們跋涉西去。
皮定均利用敵人麻痹大意的心理,利用敵人的思維誤區,大膽地在最危險的地方藏身,上演一出大變活人,成功地甩掉敵人追兵。
追兵過去后,皮定均率部下晝夜兼程,歷時五天五夜,終于徹底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成功到達蘇皖邊區。事后清點人數,全旅7000余人,除了傷亡、掉隊、失散的2000余人外,還剩5361人,三個團建制完整,堪稱軍事奇跡!
四、尾聲
皮定均以孤軍掩護主力撤退,在重重圍堵下死中求活帶著部隊逃出生天的事跡震驚了許多人,突圍成功后,《解放日報》頭版頭條發表文章,標題是醒目的“突破蔣軍包圍追擊,中原東進我軍一部勝利抵達蘇皖邊區!”
皮定均的事跡甚至讓偉人銘記在心。1955年,全軍授銜,皮定均按資歷初步被定為少將,名單交由偉人審閱時,偉人親自提筆在皮定均名字下面寫道:“皮有功,少晉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