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即將進入尾聲,這一年里,看透成都,始終關注著成都的動向,與成都人民共同成長。
年末之際,我們將用8個關鍵詞,總結【成都】的一年,回顧留下的精彩篇章。
12月,美邦賣掉了成都春熙路的核心地段房產,這個曾經的“步行街之王”,黯然告別了成都曾經最繁華的商圈。
10月,家樂福在成都最后一家門店官宣閉店,將大型商超的生存考驗帶到大眾面前。
這些耳熟能詳的商業品牌,在成都人的生活中似乎隱形很久了,只有在閉店的時候,才能刷上一波存在感。
春熙路、鹽市口商圈不再是自帶流量、閉眼數錢的黃金招牌。
昔日赫赫有名的新世界百貨、伊藤洋華堂、伊勢丹百貨紛紛敗走,取而代之的是“天府紅”這樣主打二次元的年輕業態。
沃爾瑪、人人樂在精簡業務,精品會員制、倉儲制超市,小型便利店卻越開越多。
在閉店與開業之間,是成都城市格局重構和商業業態迭代的縮影。
1.主城商圈不再是全城的焦點
2023年,三環內外新增的商業項目數量已呈均衡之勢。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購物配套。
2.小而美的業態煥發生機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小街區規制”重拾煙火氣,“金角銀邊”將商業的觸角延伸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成都出現了更多宜人尺度的慢行步道,增加了街區內道路密度,加油站、高架橋下綠地被利用起來,為小型業態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我們不必為“時代的眼淚”哀嘆,隨著城市功能的提升與生活消費水平的進步,更多元的新型商業空間將登場,人們的消費體驗更加美好。
今年地鐵18號線騾馬市站主體構造順利封頂,標志著主城最大TOD:騾馬市TOD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今年年中,武侯區太平園片區兩宗宅地相繼成交,被萬科和國貿競得,印證了該區域強大的發展潛力。
無論是騾馬市還是太平園,都坐擁頂級的交通、教育、醫療、商業資源,這也是主城的通用優勢。
地鐵修建得早,往往有多條線穿過;
老牌商圈、網紅生活圈就在附近,一說到在成都走一走,浮現在腦海的,依然是玉林這樣充滿生活氣息的街區。
區域內名校都有實打實的底蘊。各類博物館、文化館呈密集態勢分布,走杜甫走過的路,品諸葛亮喝過的茶。千年的文化精華濃縮在此。
回歸主城的呼聲,不只是資格“老成都”們的自豪感,更是實打實的區域資源。
同時,這些區域的城市面貌又是滿滿的歲月痕跡:低矮的建筑、陳舊的外立面,和交錯的小路,落后于城市化的浪潮,讓人懷念昔日的榮光。
改造勢在必行。有了明確的區域定位和規劃指南,這些主城片區的煥新之路,將走得越發順暢。
7月1日,香港回歸26周年之際成都與香港互通直達高鐵。每日一班,朝發夕至。
11月29日,川青鐵路青白江至鎮江關段首趟列車正式發車,這是從成都平原出發,開往川西北高原的首條高鐵。
12月26日,四川史上最快高鐵成宜高鐵開通,時速達350KM/h,20分鐘到天府機場,40分鐘飆攏宜賓。
三條鐵路的重大進展,值得載入成都、整個四川,甚至整個西部的交通史冊。
深居內陸的四川,正在通過基建,打破閉塞的宿命。連接沿海,深入高原。
在地鐵復雜的川西地區,川青鐵路穿越了盆地、高原、山區、河谷,保護著脆弱敏感的地質生態,將蜀道難的傳說變為歷史。
高鐵一通,更多人從動輒8、9小時的大巴盤山路解放出來,輕松打卡川西的旅游勝景。川西當地的人民,也將享受交通帶來的城市化發展成果。
在高鐵線路已經較為密集的川南地區,增加一條成宜高鐵,亦是站在整個四川發展高度的戰略規劃。
有了高鐵速度的加持,天府機場,不再只是成都人民的機場。省內其他城市的居民,可以更高效地趕飛機。
資陽、內江、自貢和宜賓等川南城市,也借此進入成都1小時通勤圈,共享優質的交通、生態保護、資源利用、基礎設施資源。
關于成都都市圈的發展前景,有個現成的優質模板——粵港澳大灣區。
深受消費品位熏陶,商業文明沉淀的香港,曾經助力了成都商業魅力與國際化城市形象的提升。在都市圈的打造方面,也必然為成都提供先進經驗。
疊加“國家立體交通戰略”的戰略利好,成都與香港“路上相連”,成為時代趨勢的必然。
天府大道,這條世界最長中軸線,每一次的動向,都牽動著成都人的心。畢竟,天府大道修到哪里,哪里就是成都的發展脈絡。
11月,天府大道仁壽段全線貫通,實現成都一路向南直達仁壽縣城。未來會經過自貢,串聯瀘州,直至重慶江津。
被稱為“路中直男”的天府大道,如今為了牽手重慶,也甘心為它“拐彎”。
一條天府大道,不僅串起了成渝雙城經濟圈,更是“成德眉資同城化”的縮影。
天府大道的瘋狂生長,消弭了距離。讓異地享受同城便利,收獲一致的身份認同感。
10月,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國際科幻盛會——世界科幻大會將在成都召開。一起來的,還有全球分量最重的科幻大獎“雨果獎”。
為期五天的盛會中,劉慈欣、索耶、理查德·泰勒等一眾科幻大佬相繼登場。郭帆、吳京等影視巨星前來助陣。但具科幻氣質的,還是場館——成都“星云”。
夸張的建筑曲線、不規則的建筑立面,直角與棱角設計流線造型,帶來強烈的科幻藝術感染力。像是宇宙星云形態的真實復刻,以自由、擴散、無界的未來建筑形象完美詮釋了科幻主題。
有人說,成都本就是一座為科幻而生的城市,它的夜景帶著賽博朋克的虛幻感,很多建筑造型都能找到對應的科幻經典元素。
科幻大會結束了,成都“星云”卻成為永恒的科幻標志 ,續寫未來城市的無限可能。
7月底,全球各地的大學生運動員齊聚成都,共赴一場運動盛會。
10月,“二級奧運會”世運會,確定了在成都的舉辦時間——2025年8月7日至17日。
世界級的體育盛會紛紛選擇成都,坐實了成都作為賽事名城的硬核實力,也讓運動的旋風席卷全城。
今年【鳳凰山體育場】的多場成都蓉城主場比賽,以4萬人的恐怖上座率和整齊劃一的“應援”,獲封“魔鬼主場”,資深球迷、業余愛好者、第一次看球的人,都能被場上激烈的比拼氛圍觸動,揚起亮眼的紅。
成都籃球,以3.4億的網絡閱讀量一騎絕塵。野生籃球基地“大源籃球場”,吸引了多個知名運動品牌在此舉辦極限3V3對抗、1V1斗牛、花式扣籃大賽、極限技巧大賽等籃球嘉年華。
騎行,則是參與度上遙遙領先。繞綠道騎行100KM,成為了年輕人爭相打卡的生活方式,甚至把成都推上了騎行之都的寶座。
匹克球、陸沖、尾波沖浪等新潮運動,進入成都后迅速占領了各類場館和小區、公園,把輕松、隨心、社交等標簽,刻進了成都人的運動基因。
大運會結束了,運動熱情并未消散,反而成為了成都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構成一種以運動為導向的城市溫度。
Citywalk,一個為成都而生的詞匯,貫穿了成都人的2023。
社區食堂,靠著便宜、大碗、營養,緩解了打工人的焦慮,重塑著人們的用餐理念。
第二職業,成為成都年輕人治療精神內耗的良藥,探索人生方向的更多可能性。
這三種在2023爆火的生活方式,都是沉浸式體驗成都城市文化的途徑。
在Citywalk營造出的松弛氛圍感下,人們追尋歷史建筑的來源、老工業區的痕跡,見證城市界面的更新。
為了尋找到合適的社區食堂,人們放下手機,主動與社區的叔叔阿姨交流,探索街角沒有招牌的平民飯堂。
網紅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老一輩認可的,一定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
這些食堂就像存在于城市網絡中的連接器,構建起社區舒適的生活圈,串聯起老成都人與新成都人。
今年,無論是小區樓下、地鐵口,還是玉林、猛追灣、東郊記憶這樣的網紅生活圈,甚至演唱會的入口,都多了不少試水擺攤的新生力量。
與其說他們是在創業,不如說是在“感受戶外生活方式和街頭文化”。無論賺錢與否,放下內耗,扎進生活的海,這就是成都人的樂觀與豁達。
2023,成都旅游數據位居全國前列。【黃金周】旅游指數均在全國前十。
成都旅游的火爆程度早已見怪不怪,但人們旅行的目的,已由單一的景區打卡、品嘗美食,變成了演唱會閃現、博物館參觀等以興趣導向的個性化定制游。
自由行、1~2天的短期行程成為了新潮流。
成都博物館、成都自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都體驗了一把頂流的樂趣。暑假期間,門票日日售罄,鎮館之寶隨時隨地都有幾百人排隊圍觀。
成博【漢字中國展】,借來了各地博物館的壓箱底寶貝,三星堆新館開放后,一口氣拿出來三倍于舊館的藏品。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打“飛的”來成都一睹傳世珍寶的風采。
各大博物館不光卷藏品,卷服務,還要卷文創。還原程度100%的精美設計,火速成為旅游伴手禮新寵。
陳奕迅、張學友、張韶涵、蔡依林、薛之謙等六十余位明星相繼在成都舉行演唱會,影響力輻射整個西部。跨城觀演比例均超40%。周末去成都追個星,變成了常態。
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食資源之外,成都靠著對文娛業態的優質經營,創造了新的旅游增長點。旅行,變成了觸手可及的生活場景。
成都人的2023,有告別、有成長,有新生、有再會。2024,我們將以更飽滿的精神面貌,更銳利的視角,與你們相會,見證更好的成都,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