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75年譚政“解放”卻不見妻子來接,兒子:林彪墜機,母親大笑離世

0
分享至

人老了,總是會不由回想以前的人和事。

1975年春節過后的一次政治會議上,82歲的毛主席,突然跟葉劍英提到了一個老朋友——譚政



此時的譚政,已經在眾人視野中消失將近9年,毛主席突然提起他,并且還給了他一個不錯的評價,這成了譚政命運的轉機。

得知此事后,周總理趁機提出“解放”譚政,毛主席同意了,譚政因此得以重獲自由。

走出監牢的那天,來接他的是長子譚澤代,一見父親,譚澤代的眼淚刷的就流了下來,9年的關押和折磨,讓他原本健碩的父親,變成了一個佝僂著背的虛弱老人

見只有兒子一人來接自己,譚政心頭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顫聲問道:“你媽媽哪里去了?她怎么不來接我?”。



一見面父親就問母親,譚澤代更傷心了,過了許久,才平復心情,然后悲痛的告訴父親,71年九一三事件發生,身在贛州的母親聽到林彪、葉群機毀人亡的消息開懷大笑,因為情緒太過激動引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了

譚澤代的話,讓譚政呆立當場,他怎么也沒想到,妻子竟會大笑而亡,可回過神來后,他又理解妻子當時的心情。

因為他聽到林彪墜機的時候,也開心的笑了,他相信,就是彭老總和黃老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開懷大笑

因為……終究是他們這些活下來的人,笑到了最后,只是,未能見妻子最后一面,實在是遺憾,他永遠無法忘記,在陜北遇見的這個“四川幺妹”王長德。



王長德并非是譚政的第一任妻子,他的發妻名叫陳秋葵,是開國大將陳賡的妹妹。

譚政,原名譚世名,湖南湘鄉楠竹山村人,父親譚潤區是個鄉間紳士,受過正宗儒家教育,還是譚氏家族的族長,思想保守。

若是一直跟在父親身邊,譚政可能會被他教成個“道學先生”,然而,在10歲那年,譚政被父親送到了同鄉世交陳紹純家里,方便他讀私塾,從此之后,譚政就“跑偏”了。

這位陳紹純,便是陳賡的父親,與譚家不同,陳家人喜舞刀弄槍。

陳賡的爺爺陳益懷是窮苦出身,早年間曾參加湘軍,屢立戰功,曾做到管帶一職(相當于營長),奶奶也是一位女中豪杰,武藝高強,還曾上陣殺敵。

后來他們夫婦見湘軍趕殺太平軍太狠,不愿助紂為虐,回了老家,因為性格豪爽,樂于助人,陳益懷夫婦成了當地名人。

在老兩口的影響下,他們的兒孫,也大都喜歡舞刀弄槍,陳賡的父親陳少純也是如此,只是隨著家業壯大,他漸漸感到,光有武力不行,文武雙全才是長久之道,因此很注重陳賡的學業。

武人家和文人家的氛圍,是完全不同的,陳家爺爺奶奶平易近人,也不把譚政當外人看,時常給他們講當年當湘軍的故事,領軍打仗,戰陣搏殺,讓譚政聽的是如癡如醉。



每天放學回到陳家,譚政也是開心至極,因為陳家有一群小孩,可以隨意嬉鬧玩耍,不用像在家里那樣講那么多規矩。

在陳家,譚政最喜歡的兩個人就是陳賡和陳秋葵。

當時的陳賡,在縣里東山學堂讀書,是個“洋學堂”,講的都是新穎的東西,譚政很喜歡接觸新鮮事物,每次陳賡回家,他總是纏著陳賡問東問西

陳秋葵比譚政小3歲,但卻落落大方,譚政常教她讀書識字,而陳秋葵,也對譚政格外照顧,經常給他洗衣、端飯、倒水。

民國的湘中一帶,有早婚習俗,見二人情投意合,譚、陳兩家的家長,早早就給他們定下了婚事。

從私塾畢業的譚政,很想像陳賡一樣,去東山學堂讀書,去接觸更多的新事物,然而,卻被父親拒絕了。

原因有二,第一,封建思想嚴重的譚潤區覺得新學堂教的東西離經叛道,會把孩子教成“亂世英雄”;第二,他剛跟兄弟們分家,他要養活一家8口,而他連耕地都不會,希望長子譚政回家幫忙。

此時的譚政,已在陳家住了三年,爺爺陳益懷對這個孫女婿,是喜歡的不得了,老人家臨終前,特意囑咐陳紹純,對于譚政升學的事,要出面管一管,譚政家有困難,也要想辦法接濟

老人離世后,就譚政的上學問題,陳紹純親自登門跟譚潤區談了一次,陳家的做法,讓譚潤區感動至極,答應讓譚政去上學,但卻提了個條件,那就是讓譚政和陳秋葵先完婚。

可能……譚潤區是覺得兒大不由爹了,害怕譚政有出息了,會做出對不起陳家的事情吧……

對于這樁“包辦婚姻”,譚政是心甘情愿,1922年秋,二人喜結連理,新婚不久,譚政帶著錄取通知書,去了心心念念的東山學堂。



在東山學堂,譚政打開了新世界大門,李大釗的《法俄革命之比較觀》、陳獨秀的《談政治》等等文章,引領譚政走上了革命之路。

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譚政是義憤填膺,立即組織同學們走向湘鄉街頭,游行示威,號召鄉親們罷工做斗爭,因為表現優異,他成了當地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1926年,譚政從東山學堂畢業,父親的想法,是讓他回家,在家鄉的小學教書,安安穩穩過一生,但此時的譚政,早已心懷天下。

他跟自己的大舅哥,已經走上革命之路的陳賡通信頻繁,也從陳賡那里,接收到了更多的革命理念。

陳賡跟他說:“救中國,不能光靠政治斗爭,因為我們的敵人是有槍桿子的,要想革命成功,還得靠軍事!”。

對于這話,譚政是深以為然,他很像向陳賡那樣走出去,為求中國奔走,但又放不下家。

陳秋葵看出了他的痛苦,輕聲對他說:“只要你有志氣,我支持你!”。

就這樣,譚政被陳賡給“拐走”了,一起投身革命洪流,此事讓譚政的父親耿耿于懷,沒少埋怨陳賡極其家人。

令譚政沒想到的是,這次分別,他會跟陳秋葵陰陽相隔。

譚政走后沒幾個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陳秋葵開始為他和哥哥的安危擔憂,再加上她是譚家長媳,有無數繁鎖的事情要做,譚政離開僅僅半年,就因勞憂離開了人世,臨終之前,陳秋葵懷里還抱著譚政寫給她的信。

陳秋葵之死,讓譚政痛徹心扉,為了緩解痛苦,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革命中來。

四一二之后,他跟著陳賡參加了八一起義,后來又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再然后上了井岡山,成了毛澤東的秘書。



與別的紅軍將領不同,參加革命后的譚政,主要做政工工作,是用筆桿子戰斗。

轉眼時間來到1937年,此時的陳秋葵,已經離世13年,譚政也已經31歲,這13年間,有無數人給他說媒,也有好些女同志,有跟他接觸的心思,但身陷喪妻之痛的譚政,全部拒絕。

妹妹的死,不怪譚政,這點陳賡很清楚,對于陳賡來說,逝者已矣,他更希望活著的人能過得快樂一些,可惜找譚政談了幾次話,效果并不怎么樣。

無奈,他只能托相熟的戰友,如果有合適的,就給譚政介紹。大舅哥托人給妹夫說媒,這在整個中華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事情。

1937年5月份的一天,時任抗日紅軍大學高級干部培訓科第一科政治委員的羅榮桓找到了譚政,說是要給他介紹對象。

聞言,譚政一陣苦笑,一如既往的婉拒:“首長,別開玩笑了,我都結過婚了,還介紹什么對象?”。

見譚政直接拒絕,羅榮桓并未生氣,反而耐心勸導:“秋葵妹子都去世十幾年了,上次見到陳賡,他還托我給你留意對象呢,大舅哥都同意了,你還有啥顧慮?”。

拗不過羅榮桓,譚政只能答應見一面,但心里對此,依舊排斥。

羅榮桓給譚政介紹的,是妻子林月琴的戰友兼好友王長德。



王長德是四川閬中人,家境貧寒,幼時只讀過幾天私塾,便被窮困的父母賣給別人家當童養媳,每天起早貪黑,還要遭受公婆、丈夫苛待。

1933年8月,紅四軍轉戰四川,來到了閬中,不愿再過屈辱日子的王長德,沖破封建枷鎖,毅然加入紅軍隊伍。

因為敢闖敢拼,這個17歲的“川北幺妹”很快便在紅軍中打出名聲,不僅入了黨,還成了川北道委的巡視員。

紅軍離開四川后,王長德也跟著離開,成了紅軍總醫院一名連長,在長征途中,王長德不怕苦不怕累,對傷員頗多照顧,小戰士都親切的稱她為“連長姐姐”。

1936年1月,王長德干了件大事,她帶著偵察隊的姐妹們,花費一天一夜的時間,竟然剿滅了一伙頑匪,不僅如此,還生擒匪首,繳獲大批金銀、麝香的貴重物品,“紅軍女杰”的名頭不脛而走。

到達延安后,王長德進了橋兒溝黨校學習,性格開朗的她,常唱歌給戰友們聽,甚至連朱毛等首長,都聽過王長德的歌聲。

羅榮桓的妻子林月琴比王長德大2歲,因為興趣相投,她們成了至交好友,到1937年,王長德已經21歲,是個大姑娘了,但卻孤身一人,林月琴便開始為她的婚事操心。

可找來找去,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怎么辦?于是,她就跟丈夫羅榮桓說了此事,讓羅榮桓也為好友留意一下,了解王長德狀況后,羅榮桓覺得,譚政很合適。

把王長德介紹給譚政?這讓林月琴一愣,譚政比王長德大了10歲,王長德能愿意?

可轉念一想,一個能因為亡妻13年不娶的男人,這可是萬里挑一的重情義啊,至于大10歲,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夫妻二人分別去找自己朋友的工作。

羅榮桓說服譚政,費了很大勁兒,但林月琴這邊卻順利的出奇,一跟王長德提譚政,王長德便爽快答應了,原因是她之前學習過譚政寫的文章,覺得他很有前瞻眼光

當從林月琴口中得知譚政亡妻病故后,13年未娶,譚政在她心中又提升了一個高度,有情有義的人,誰不喜歡?

幾天之后,二人見了面,令羅榮桓和林月琴沒想到的是,他們竟然相談甚歡。



王長德雖文化程度不算高,但勤奮好學,尤其是對學問感興趣,恰巧譚政是個學富五車的人,而譚政,也被王長德的活潑開朗感染,冰封13年的心,漸漸解凍。

1937年5月,二人喜結連理,羅榮桓、胡耀邦、肖向榮等人紛紛前來祝賀,雖然喜宴只有白菜蘿卜,但大家都吃的開心至極。

婚后的譚政和王長德,各自忙各自的工作,王長德雖然年紀小,但卻對譚政很照顧,尤其讓她心疼的是,譚政總是徹夜伏案工作。

1938年,他們有了愛情結晶,長子譚澤代出生,40年,又生育一子譚竟生,43年又生育一女譚星明。

有兒有女,譚政算是徹底從第一段婚姻中走出,在妻兒的感染下,人也變得開朗了很多。

雖有3個子女,但譚政、王長德夫婦卻做到了工作生活兩不誤,因為對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1955年,譚政被授予大將軍銜

而王長德,在照顧3個孩子的同時,還擔任中南軍區干部子弟校校長、國務院城市建設總局人事處處長、中國革命博物館副館長等職,于1960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可惜,就是這樣一對一心為革命的夫婦,在走過戰爭年代后,卻在和平年代受盡苦楚。

先出事情的是王長德,王長德性子直爽,有一說一,在50年代末期,她很看不慣那些人“大放衛星”,就說了幾句實話,因為這個事,她被扣帽子,受到了批判

對于此事,譚政并不認為妻子做錯了什么,也從來沒有因此怪過她,反而是一邊安慰受了委屈的妻子,一邊幫她出主意想辦法,去向有關部門說明情況。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王長德重獲清白,然而,還未等譚政夫婦從這件事的陰影走出,譚政又出事了,原因是譚政“跟不上趟”了。

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黃克誠等人落難,在隨后的廣州會議上,就有人說他們壞話,可譚政不愿意隨波逐流,他開會只談部隊的文化教育、只談整風情況,此舉,讓林彪對他很有意見。

不僅如此,在接下來的日子,譚政還對林彪提出的“突出政治”、“活學活用”“走捷徑”等學習方法采取了保留和抵制,這讓林彪生出了除掉他的心思。

1960年9月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林彪等人突然發難,炮制了所謂的“譚政案”,譚政先是被降職,然后又是接受“審查”。



這一查,就是好幾年,讓譚政夫婦煩惱不已,終于1965年11月,有了結果,那就是他們全家年底離開北京去福建。

能離開是非地,對譚政夫婦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可誰料,到了福建,他們的日子也不安穩。

1966年隆冬某個深夜,一對人馬闖入譚政家,將譚政給帶走了,這一走,就是9年,王長德再也沒能見到丈夫。

譚政被帶走后,王長德的處境,也變得極為艱難,她被打為“寡婦集團”,受盡了折磨,后來,福州也不讓她待了,他們把她給安置到了江西吉安和贛州閑居。

好好的一個家,被拆的七零八碎,王長德心中有多憤恨,可想而知,在身心雙重摧殘下,王長德的身體越來越差,還患上了高血壓、心臟病!

跟譚政一樣,王長德始終堅信,正義總有戰勝邪惡的一天,雖生活在痛苦中,但她一直隱忍,一直等著撥云見日,跟丈夫重聚的那天。

可惜,1971年9月,當林彪墜機的消息傳來,王長德實在太高興了,大喜之下,引發腦溢血,最終不治身亡,離世時年僅55歲。



譚政重獲自由后,很快便被任命為中央軍委顧問,雖然遭受苦難,但重新走上崗位的他,依舊如往常那樣一心一意,甚至還不顧身體虛弱,親自前往邊防海島做吊唁。

云開霧散后,為妻子平反,就成了譚政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他的努力下,1979年11月,王長德恢復名譽。

在王長德的追悼會上,一向剛強的譚政,撫摸著妻子的骨灰盒放聲痛哭,見者無不動容。

1980年4月,譚政被查出了腦血栓,住進了醫院,漸漸的,他開始神志不清,甚至語言功能也發生了障礙,可即便如此,他依舊記得妻子王長德,偶爾清醒的時候,嘴里常喊她的名字

1988年11月6日,譚政離開人世,據說,離世前,他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可能,來“接他”的,是他的妻子王長德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王饒命 incentive-icons
大王饒命
興趣 歷史 人物 小傳記。
2449文章數 1893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巨鹿县| 连州市| 黔东| 长兴县| 建昌县| 阳朔县| 衡东县| 巴东县| 祁门县| 保德县| 板桥市| 龙陵县| 施甸县| 焦作市| 伊通| 石门县| 富锦市| 历史| 汤原县| 当涂县| 汉寿县| 兴和县| 绥江县| 兰州市| 方山县| 乐清市| 龙口市| 浦县| 双柏县| 康定县| 雷波县| 合山市| 轮台县| 碌曲县| 陆川县| 高安市| 上犹县| 石棉县| 绥芬河市|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