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繼發布營收預警稱多家客戶砍庫存后,MCU大廠Microchip Technology(微芯科技)表示正在實施員工減薪措施,同時在美國的三家最大的半導體工廠將于3月和6月停工兩周,以期在疲弱的宏觀環境下更好地管理庫存。
用降薪代替裁員,算是比較體面的方式了,在最新財季中,Microchip的業績令人失望,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8.6%,為17億美元。
在停工消息傳出前,Microchip剛獲得美國政府用以資助美國半導體及MCU擴產計劃的1.62億美元補貼,去年Microchip才宣布了新的晶圓廠制造計劃,在耗資 8 億美元的多年計劃中達到了一個里程碑。
此情此景,就像08年大蕭條下的TI停產、19年芯片需求波動下的瑞薩停產在重演——他們都在大舉擴產之際踩了剎車,微芯此番操作,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盛極必衰,衰極必然從復蘇走向繁榮,這個轉折的發生會是在今年嗎?
01
庫存塞滿,價格倒掛
Microchip的現貨市場在2023年持續一整年冷淡后,在2024年開年,也沒有太大起色。
主營該品牌的芯片銷售表示“剛開工,跟去年差不多”,另一位則是“新訂單是有,但不多,目前不好說。”
還有一位原廠客戶經理表示,上個月他負責的客戶有一些需求出來,可能比去年開年好些(當時貨到代理商手中,代理商在出貨)。而且代理商的庫存比最高點已經有所下降,但有些代理商庫存仍在高位,他們在努力和代理商一起溝通解決問題。
截至2023年9月30日,Microchip混合訊號MCU、模擬IC營收占比分別為57%、28%,MCU業務營收占比最高,產品覆蓋8位、16位及32位。
2023年2月,Microchip的一些系列產品供應仍緊張,價格偏高,不到一年的時間,市場大致從8月開始現貨充足,隨著需求的疲弱,Microchip大部分通用產品價格回落明顯,熱賣型號很多出現倒掛的現象,到今年1月仍然疲軟,除了部分汽車和工業領域的供應仍然有限,大部分價格穩定。
以熱度較高的兩款8位MCU為例,ATMEGA128A-AU的市場報價在2022年下滑明顯,2023年已經穩定在20元以下,鑒于電商平臺價格在25-30元,明顯倒掛。最近幾個月有一些漲價,2023年12月開始抬升,從15元價位來到20元左右。ATMEGA2560-16AU 從2022年2月的140元驟降至50多元,從2022年下半年至今持續穩定在50多元。為了出貨,有銷售更是在某平臺打出“價格沒對手”。
Microchip官網預訂界面顯示,ATMEGA128A-AU預計于2024 年 4 月 4 日發貨,ATMEGA2560-16AU預計于 2024 年 4 月 17 日發貨,大批量訂單可能需要更多時間。目前Microchip的標準交期在7-8周,交期已經大幅縮短。
對比Microchip過去的長交期,市場已經回歸理性。
2021年初,汽車芯片大缺貨,Microchip某款產品交期延長,交貨周期高達54周,有人吐槽“一年也才52周,懷孕也才40周,休完產假再收貨也可以?!?021年5月,MicrochipCEO Ganesh Moorthy表示,在他從事半導體產業的40年期間、從未經歷過供需比現在更失衡的時期。至此,Microchip交期長成了大家公認的事實。
不過,這為后來的泡沫破滅埋下了隱患。
由于Microchip產品的訂貨交期長,加上市場需求火爆,在處處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缺“芯”時期,代理商、分銷商們都是參照過去兩年的交易數據進行訂貨,并進行超額預定。
Microchip還推出了PSP”產能優先供給”計劃(Preferred Supply Program,PSP),提供客戶下單(至少12個月內不得取消)后6個月取得優先供貨資格,本著“先到先得”,將產能最高優先級給到PSP計劃中的客戶。
不久,客戶與分銷商對“優先供應計劃”的反應超出了Microchip的預期,一段時間內高達44%積壓訂單出自“優先供應計劃”,部分產能最吃緊類別幾乎全部出自“優先供應計劃”。某種程度上PSP 是個雙刃劍,為之后訂單大量減少埋下伏筆。
周期不等人,經歷一段時間的等待,這些芯片陸續到貨,大家的倉庫塞得滿滿,許多客戶還因為“吃不下了”紛紛推遲提貨。2022年11月開始,隨著陸續到貨和客戶生產需求減少,Microchip現貨市場通用料庫存明顯飽和,呈現供大于求。12 月行情急轉而下,代理端大量到貨,更多客戶接受交期不急于現貨需求,Microchip現貨市場價格快速下跌。
2023年開始的芯片價格戰,硝煙和火藥的味道仍未散去。經濟低迷比預期更嚴重,短期內,Microchip仍然面臨著需求疲軟以及高庫存風險,不得不削減發貨量并延長停產時間,導致無法完成先前計劃的積壓發貨量。
總裁兼CEO Ganesh Moorthy近期總結道:“隨著我們進入2024財年第四季度,我們預計客戶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降低庫存水平,因為他們要調整運營,在日益活躍的市場中尋求與需求相匹配?!?/p>
全球主要芯片廠商23Q3庫存水位環比小幅下降,根據Wind的數據,包括微芯在內的全球主要芯片廠商(英特爾、AMD、英偉達、高通、博通、美光、TI、ADI、恩智浦、微芯、安森美)2023年第二季度的平均庫存周轉天數為150天,2023年第三季度環比下降1天至149天。
另據最新統計,以三家MCU大廠ST、NXP、Microchip為例,2023年第二季度平均庫存環比增至63億美元,庫存周轉天數環比提升6天,至132天,創5年來最高水平。其中Microchip如下圖,在2023 Q1-Q2的庫存周轉天數已經達到自2021年Q1以來的歷史最高,為164天,高于ST的110天。
全球主要芯片供應商(部分截取)庫存周轉天數變化
資料來源:Wind、芯八哥整理
常規庫存水位線在85-100天左右,可見Microchip的庫存水位仍然很高,給現貨市場消化的時間較為漫長。
02
微芯停工降薪
有跡可循
雖然微芯開始停工、降薪,但至少在過去十幾年包括上一財年的業績表現一直亮眼。
MCU市場份額從2003年的排名第八,攀升至2018年的前三,2022年營收排名前五。2019財年到2023財年,通過外延式并購、銷售的增長等,微芯業績表現增長創紀錄,到2023財年,凈銷售額達到84.39億美元,毛利率達到67.5%、營業利潤達到31.16億美元,紛紛創紀錄。
2023年第二季度,微芯的業績依然亮眼,其2024財年第一季度(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凈銷售額、毛利率、營業利潤紛紛創紀錄。
然而,2023年第三季度(截至2023年9月30日)微芯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營收年增8.7%,季減1.5%至22.54億美元,因為所有地區和多數終端市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疲軟。
微芯最新2024財年第三季度(截至2023年12月31日)業績顯示,微芯科技Q3凈銷售額為17.66億美元,環比下降21.7%,比去年同期下降18.6%,按照GAAP,Q3毛利率63.4%。
為了幫助客戶,微芯一直在推遲產品發貨,在其資產負債表中也相應增加了額外的產品庫存。
對于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季度,微芯科技預計凈銷售額進一步下滑,在12.25至14.25億美元之間,GAAP毛利率在58.5%至61.1%間,GAAP凈利潤在69.4至1.749億美元之間。預計資本支出在5000萬美元至6000萬美元之間。預計2024財年全年的資本支出將在3億美元至3.1億美元之間。
微芯科技表示正在有選擇地增加資本設備,以維持、發展和運營內部制造能力,從而支持業務的預期增長。
近2個季度營收連續下滑,毛利率從過去的近70%下跌到近60%,對2024財年后續的預測更加低迷,可見微芯停工、降薪有跡可循,大環境不景氣,大家都要開始過緊日子。
其實去年微芯就有預警,高管們報告了他們業務中的三個關鍵弱點。
首先是占比近一半銷售額的亞洲市場,出現了銷售疲軟,這讓微芯受到巨大沖擊,而美國半導體限制的影響也開始對銷售產生影響。微芯第2季度(2024會計年度第2季,截至2023年9月30日)營收有46%的比重出自亞洲,低于第1季度的48%。
這一點,盡管國產芯片也遭遇了需求低迷,不過國產替代的占比已經有了提高,國產芯片雄起和政策支持的影響下,削弱了微芯、ST等歐美芯片大廠的市場。
再是汽車和工業領域需求出現回落,微芯無法保證高利率了。
全球汽車和工業應用需求都在放緩,意法半導體2024年一季度銷售指引低于預期,看到工業芯片需求疲軟將持續下去,英飛凌由于工業應用的電源和傳感器芯片的銷售額“顯著下降”,預計第二季度將特別困難,模擬芯片巨頭德州儀器公布的第一季度展望遜于預期,引發市場對汽車和工業芯片行業前景的擔憂。
最后是歐洲的疲軟以及通貨膨脹率和能源價格的不確定性。
官方預警之外,有金融分析師稱,Microchip在獨立模擬芯片市場面臨競爭,在16位和32位MCU銷售方面落后于一些大型公司。
根據Yole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MCU廠商營收排名中,微芯科技位列第五,僅次于意法半導體、英飛凌、瑞薩電子、恩智浦、Top10企業市場份額合計占比高達93%。
2022年全球模擬廠商營收排名前十中,無論從市值還是模擬芯片業務營收來看,TI和ADI依舊是模擬芯片兩大龍頭廠商,2022年營收規模均在百億美元以上,Microchip則不及百億美元,仍落后于英飛凌、NXP、ST、安森美等。
在微芯最擅長的MCU市場上,ST(意法半導體)幾乎是主流,有工程師認為微芯的PIC產品線幾乎被ST“打壓”,唯獨8位MCU需求還可以,還有工程師認為,之前用過幾款微芯的MCU,感覺穩定性好,但開發環境難用,價格偏高。
微芯還是擁有32%市場份額的8位MCU龍頭,在部分MCU行業人士看來,雖然對尺寸、空間、低功耗和壽命有需求的應用領域,正越來越多地使用 8 位MCU,但由于32位MCU在后續生產上更有規模效應,疊加其性能和生態優勢,吃掉8位MCU的市場是時間問題。
這幾年微芯MCU的份額一直在增加,從2021年第三季度的 55.3%一路增加到現在的57%,模擬芯片已經從28.5%下降至28%。MCU賣不動,模擬芯片又有TI預警需求進一步惡化,微芯還得再拼一拼。
03
歷史重現
今年行情會好轉嗎?
微芯和ST、TI一樣,產品幾乎涵蓋所有產業,在工業、汽車、消費者、國防、通訊及計算機市場的客戶群超過12.5萬家,由于涵蓋面向多元且客戶眾多,因而被市場譽為觀察半導體市場的重要指標,臺媒將其比喻為“礦坑里的金絲雀”。
最近微芯示警財報不佳,意味著“礦坑里的金絲雀先暈倒了”,不得不采取措施來遏制業績的進一步下滑。
去年3月微芯漲價之后,微芯管理層在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不打算通過提高現有產品的價格來增加收入。”這樣的形勢蔓延到國內MCU廠商,近日MCU芯片大廠盛群總經理就表示,當前未看見明顯回溫,盛群2月營收恐進一步衰退,上半年確定不會再調整價格。
今年MCU、模擬芯片等行情蓄勢扭轉,這一過程注定充滿挑戰和機遇。
對于今年的半導體市場,大多數機構預測增長強勁,IDC的預測最高,預計將“超過20%”。半導體情報公司預測將增長18%。其他預測從10.5%到17%不等。
同時,每一次蕭條都有通過“創新風暴”重啟繁榮的可能,歷史上,蒸汽機、互聯網、智能手機、電動牙刷和掃地機器人、電動汽車等,無一例外形成了或長或短的周期。
2008年經濟危機,當年慘遭最嚴重打擊存儲器業,整個行業銳減16.9%,手機產業銷售到達冰點,2009年初,TI計劃裁員3400人,全球停產三周。2019年,瑞薩宣布全球所有工廠于2019年4月至9月不定時停工休息,以應對需求放緩。
分別在跌到谷底的2008年、2019年之后,新一輪半導體周期重啟。
2009年半導體剛復蘇,3G時代開啟,蘋果手機引領整個產業鏈走向爆發與增長,2011年日本地震、泰國水災,眾多半導體工廠受到影響,引發市場上半導體芯片價格的一波上漲,硅晶圓缺貨持續近兩年。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帶動居家辦公、防疫等需求大增,芯片全面缺貨,電動汽車對芯片的需求陡然上升,火災、暴雪、疫情停工等事件引發汽車芯片大缺貨,助推了芯片市場行情,也引發新一輪晶圓擴產潮。
與2009年裁員停產的TI,2019年停工的瑞薩相似,微芯在降薪,做出停工計劃的前夕,半導體存儲跌到谷底,手機、電腦等出貨量下滑,砍單、削減支出、裁員等屢見不鮮,半導體支出從過去的高增長到大幅下降……
歷史正在循環演繹,而這波“底”現,是否意味著我們離上坡路不遠了?
咨詢報名芯片分銷俱樂部
參考資料:
[1]Microchip:挑戰與希望并存,華爾街大事件
[2]卷死8位MCU?行業大洗牌將至!,半導體行業觀察
[3]Microchip微芯市場趨勢及數據報告(2023年8月),正能量大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