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高麗權(quán)臣李成桂借口莊宗王禑和兒子辛昌都不是高麗王氏家族的正宗后裔,發(fā)起兵變,將王禑趕下了寶座。
隨后,李成桂扶立高麗宗室、定昌君王瑤為高麗王,自己則擔(dān)任門下侍中兼三軍都總制使。
明眼人都知道,李成桂大權(quán)獨攬,高麗這一畝三分地馬上就要換老大了。
李成桂也沒讓大家等太久,僅三年后,他就將傀儡王瑤一腳踢開,自己登上了王位。
但歷來想在高麗當(dāng)老大,不是自己關(guān)上門就能決定的。
因為旁邊還睡著一個比自己體量大接近40倍的鄰居。
不伺候好了,隨時會有滅頂之災(zāi)。
李成桂在稱王之后,對明朝采取“事大政策”。
趕緊派人向朱元璋遞交國書,請朱元璋為新朝更定國號,收下自己當(dāng)小弟。
李成桂當(dāng)時擬定了兩個國號,一個是“朝鮮”,另一個是“和寧”。
一個是先秦時代箕子創(chuàng)立的古國名,一個是李成桂自己的誕生地。
朱元璋對李成桂擺出的恭謹(jǐn)態(tài)度還是很受用的。
高麗王氏家族一向拜的是元朝蒙古人的碼頭,朱元璋對其并沒有好感,但大明對高麗也沒有領(lǐng)土要求,李成桂稱臣納貢,正中朱元璋下懷。
圈定的新國號是“朝鮮”,取“朝日鮮明之國”之意。
朝鮮就此成為明朝的藩屬國,用明朝年號,稱王不稱帝。
“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yuǎn),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后嗣。欽此。”
02
到朱棣黃衣稱朕時,朝鮮的軍政大權(quán)已經(jīng)落到李成桂之子李芳遠(yuǎn)手里。
李芳遠(yuǎn)之前曾到過北平,和時為燕王的朱棣關(guān)系還不錯。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派使臣出使朝鮮。
一,為追查侄子朱允炆的下落;
二,就是傳達(dá)一下朱棣的結(jié)親計劃——其實就是向朝鮮要女人,充實后宮,這事朱元璋也干過。
到永樂六年(1408年),因徐皇后于上一年病逝,朱棣感覺自己的后宮沒什么漂亮的女人,正式派太監(jiān)黃儼去朝鮮找李芳遠(yuǎn)要人。
李芳遠(yuǎn)直接在朝鮮全境搞起了海選。
經(jīng)過半年的選拔,殺入決賽脫穎而出的是以下五名女子:權(quán)氏、任氏、李氏、呂氏、崔氏。
全是朝鮮權(quán)宦家的大家閨秀。
朝鮮人對外宣稱,她們?nèi)ゴ竺魇墙o朱棣進(jìn)貢紙張的。
朱棣好色是好色,但他也不敢大張旗鼓地詔告天下,還是要臉的。
03
不久之后,朱棣又給李芳遠(yuǎn)捎去了口信,原文:
“去年你這里進(jìn)將去的女子們,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是看你國一敬重心的上頭,封妃的封妃,封美人的封美人,封昭容的封昭容,都封了也,一如今有好尋下的女子,多便兩個,小只一個。”
其實,哪里是上次的朝鮮女子不好看。
如果不好看,單是黃儼這一關(guān)就過不去——弄幾個丑貨在朱棣眼前堵心?不想活了?!
李芳遠(yuǎn)自己也吃罪不起啊。
所以,其實就是,有了第一次,朱棣對朝鮮送女人的事兒就上癮了。
這道旨意的意思就是:小弟,你送來的這五個女人,大哥我笑納了,但五個太少了,你多找?guī)讉€來唄~
老大要女人,小弟可不敢怠慢。
04
不過,大哥不可能永遠(yuǎn)是大哥。
壓不住堂口的時候,小弟就會有想法。
到正統(tǒng)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zhèn)接到了瓦剌的錄取通知書,成了一名致力于明蒙深入交流的留學(xué)生。
大明自然要找回場子。
九月,遼東都指揮使王武到達(dá)朝鮮。
此時正是世宗大王李裪在位期間。
與朱祁鎮(zhèn)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裪北伐建州女真,東征日本對馬島,武德充沛(如今韓國最大噸位的驅(qū)逐艦就叫世宗大王號)。
從維護(hù)天朝上國的臉面出發(fā),王武并沒有向朝鮮君臣吐露實情(借兵),而是謊稱:朱祁鎮(zhèn)得勝還朝,但蒙古人依舊是心腹大患,要求朝鮮立刻出兵,進(jìn)行“二次打擊”。
李裪并不好糊弄。
雖然當(dāng)時并沒有明軍失敗的消息傳來,但李裪卻打定了主意不去蹚這趟渾水。
理由很簡單:如果大哥自己能擺平,還用得著我出兵嗎?!如果大哥自己都擺不平,我出兵有用嗎?!不是?等著上去當(dāng)炮灰嗎?!
可明著拒絕王武也不行——大哥搞不定蒙古人,但想搞朝鮮,那還是分分鐘的事兒。
李裪便派人和王武打起了太極:“我是真想借啊,但小弟我也沒有余糧啊,不好意思啊!大哥!下次一定!”
等到景泰帝朱祁鈺登基后,明廷派翰林院侍講倪謙再次入朝時,李裪和朝鮮世子李珦(朝鮮文宗)全都避而不見。
告訴倪謙,倆都生病了!
實話實說,李裪此時確實病得不輕,馬上就要掛了。
但李珦,活蹦亂跳,好著呢。
不見,明顯是不想惹麻煩,讓手下好吃好喝好招待,把倪謙送走了事。
這時候,之前派出去探聽消息的也回來了:也先果真打敗了大明!
站在朝鮮立場上,這事兒除了模糊處理,還真沒其他什么好辦法。
05
老說說得好,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
李裪這種君主,在朝鮮也是幾百年才出了一個。
這不,一百多年以后,日本人又瞄上了朝鮮。
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剛剛終結(jié)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豐臣秀吉派出20萬大軍,在朝鮮釜山登陸,妄圖以朝鮮為跳板入侵大明。
這時的朝鮮國王宣祖李昖耽于享樂,朝廷大臣們也是文恬武嬉,全國基本屬于不設(shè)防狀態(tài)。
所以日本人打得異常輕松,武裝游行一樣,一個月之內(nèi),朝鮮八道盡喪。
李昖一溜煙跑到了鴨綠江邊,向大明打報告,請求內(nèi)附——請朱翊鈞在遼東給自己撥塊地,這輩子他也不指望能回去了。
由于日本曾經(jīng)也向大明入過貢,李昖怕大明會冷眼旁觀,特意在求援信中用上了所謂的“孝子賊子論”:
“設(shè)使以外國言之,中國父母也。我國與日本同是外國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則我國孝子也,日本賊子也。父母之于子,雖止于慈,豈有愛其賊子同于孝子之理乎?”
——《宣祖實錄》
強調(diào):我和日本都是您兒子,可我才是您的親兒子,日本頂多算一天到晚鬧著要霸占家產(chǎn)的白眼狼!爸爸您救救我!
06
大明朝廷一開始對李昖的告急文書很不以為然,以為是朝鮮人和日本人聯(lián)合起來搞欺詐,只是讓遼東和山東、南直隸等地嚴(yán)加防范。
后來經(jīng)過多方探查,獲知朝鮮人并沒有說謊,才開始討論援朝事宜。
這仗,一打就是七年。
大明盡到了當(dāng)宗主國的義務(wù),以及自己能辦到的一切。
不僅把日本人從朝鮮半島趕了出去,而且明軍人吃馬嚼,一應(yīng)后勤保障,全是自己掏腰包。
《李朝實錄》載:
“叆陽、清河、廣寧、遼東等處步兵,一萬二千當(dāng)來。爾國無草料,馬軍不可調(diào)來。”
指望朝鮮?
不好意思,朝鮮是有理由的:我們的后勤讓日本人打爛了,爸爸您自己看著辦吧!
更狗血的是,當(dāng)明軍完成任務(wù)準(zhǔn)備回國時,朝鮮的騷操作又來了。
李昖再次給朱翊鈞上疏:
“天兵留屯,有名無實,賊若更來,豈能御賊?只有騷蕩邊民而已。”
不僅要你走,還要讓你趕快走。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呸!
不過,二次援朝戰(zhàn)爭打完之后,朝鮮對大明的態(tài)度還是比之前要熱絡(luò)一些。
最起碼,在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爆發(fā)的薩爾滸戰(zhàn)役中,朝鮮沒有像上次一樣躲起來不見人,還是派了13000名朝鮮士兵出國作戰(zhàn)。
07
至于后面的事情......
大明自己都擺不平。
朝鮮又能改變什么大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