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個時代,中國汽車品牌“出海”像今天這樣從當年的夢想照進了現實;也從來沒有一家中國車企,悶聲不響把海外年銷量干到了超120萬輛,卻仍然在言語上十分吝嗇,不虛言,不妄議,只專注于干自己的事。
2月26日,上汽集團在當天開幕的日內瓦車展正式宣布了一則重磅消息:集團旗下高端智能純電品牌智己汽車正式宣布“出海”。這是繼上汽MG、MAXUS兩大品牌出海大獲成功之后,上汽集團旗下又一個重磅品牌正式宣布出海。
“大家可以關注智己的出海時間規劃”,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透露:“我們計劃是2024年L7和LS7兩款高端的雙子星產品在墨西哥、中東、南美、東南亞市場率先進入。2025年,LS6、L6這兩款雙子星產品性價比更高,智能化也程度更高的產品,將在全球更加主流的市場,包括歐洲、澳新的發達市場進行布局”。
同一天,智己汽車攜手MG品牌參加了當天開幕的日內瓦車展,首發亮相了旗下全新車型智己L6。官方數據顯示,智己L6零百加速僅為2秒,CLTC最高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是一款能夠完美復刻F1駕控體感的高端智能純電轎車。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上汽集團要在這個時候向海外打出“智己”這張牌呢?
占總出口量近4成 助力中國成全球第一
近年來,中國汽車出海一直是個全球性話題。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共向海外出口了491萬臺新車,同比增長高達57.9%。也正是在這一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當年日本的出口量為442萬輛。
上汽五菱在2024印尼國際車展
事實上,這是中國第一次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就在上一年,中國才首次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當年出口量為311萬輛,德國為261萬輛,但仍不及日本。
把時間推到更早的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量才第一次超過200萬輛。而日本在2019年出口量就達到了481萬輛。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中國汽車在全球范圍內崛起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那么,主要都是哪些中國品牌在貢獻這個銷量呢?
“上汽海外經營早在2022年率先在行業里面突破年銷百萬的規模,去年在超百萬的基礎上又保持快速的增長”,上汽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管熠中透露:“我們首款全球車MG4電動車在2022年9月份發布,第二年的海外銷量就達到了14萬輛”。管窺蠡測,從MG4一臺車的銷量,就略知上汽集團海外經營的業績。
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上汽集團共向海外出口了120.8萬臺新車,同比增長18.8%,是中國出口量第一的汽車企業。這意味著,上汽集團海外銷量占到了中國總出口量的近25%。也就是,海外每賣出4輛中國車,就有一輛來自上汽。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上汽這120萬輛出海銷量的“含金量”非常的高,其中自主品牌占比92%,新能源車占比24%,實現了自主、新能源板塊的雙線并舉。
要知道,就在2021年,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銷量才首次超過合資品牌達到50%;整體市場,2020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份額只有38%,2021年為44.4%,直到2022年才歷史上第一次達到了49.9%。數據顯示,過去十數年來,中國自主品牌一直被約束在中低端市場,中高端市場的產品定價權被海外品牌牢牢把持。正是以上汽集團為首的中國企業,通過數十年的努力,才最終改變了這樣的局面。
就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多個中國品牌第一次完成了對海外市場的“反向技術輸出”,紛紛宣布與海外品牌展開合作,中國品牌主要負責核心技術和產品,海外合作方在渠道、銷售等方面予以配合,其中就包括上汽的智己品牌。而智己汽車合作的對象,正是在國內長期被并列為豪華車三強“BBA”當中的“A”——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奧迪。
這意味著,從整體的產業趨勢來看,智己品牌此次宣布出海,既是上汽集團數十年來在汽車領域深耕細作不斷提升自主核心技術的結果,同時也是中國汽車整體崛起向上的必然。
“到2025年,我們還會投放14款全新的智能電動全球車,覆蓋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覆蓋主流的細分市場”,管熠中表示。
上汽獨創出海模式:體系化出海 敏捷出海
和當前多數中國品牌出海模式截然不同,上汽出海自成一派,上汽內部稱之為“體系化出海”。而正是這個“體系化出海”的積累,到了智己品牌這里,直接變成了“敏捷出海”。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整個上汽全球戰略從2007年起步,從貿易出口以來,MG品牌一直作為上汽,作為一個核心的品牌在海外進行開拓,肩負上汽集團重要的發展使命”,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表示:“上汽一直強調的是體系化的能力的建設,我們在海外構建了,從創新設計中心到工廠,到物流,到金融,到最后的營銷等體系,產品服務進入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事實上,早在2014年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上任之初,就確定了把上汽發展為全球布局、跨國經營、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世界知名汽車公司的企業愿景。如今來看,上汽集團已經基本達成了這個目標。
數據顯示,2023年,上汽MG品牌全球銷量已經達到了84萬輛,歐洲成為上汽首個30萬輛的海外區域市場。MG品牌在英國的銷量近10萬輛,在英國、西班牙純電細分市場僅次于特斯拉,位列第二。在澳新和中東市場,MG的銷量已經突破7萬輛,主力車型ZS系列在澳大利亞和中東細分市場分別是第一和第四名。在墨西哥市場,MG銷量也近10萬輛,同比增長34%。
而此次智己汽車“技術出海”,將充分利用MG品牌出海近20年來在海外打下的品牌基礎。
“在渠道這一塊,我們會從MG的經銷商體系當中,'好中選優'來進行自己渠道的建設。在空間比較充裕的地方,他們會建獨立的展廳”,趙愛民表示:“當然我們不拘泥于一定要做獨立的展廳,但是要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我們高端的產品,并且要有獨特的設計。智己可以和MG放在一起,也可以做獨立的展廳,能夠體現自己的高端智能的品牌的形象”。
從已有的經銷商中“好中選優”,這恐怕是其他中國品牌出海難以復制的地方。上汽甚至不要求經銷商一定要建獨立的展廳,這也意味著,上汽集團在智己出海這個業務上決策非常靈活、務實,資金的壓力也相比其他需要全資自建渠道的中國品牌要低得多。
不僅如此,智己出海在品牌運作層面也非常靈活。
“我們始終堅持上汽集團是一個大的傘品牌,會把MG和IM連接起來,我們是在大的傘品牌下面開展工作。根據市場的需要,比如說在市場投放過程當中,他們認為MG有相當的影響力,希望IM作為MG的高端的產品線,我們也支持,你怎么把銷量更好的做上去就可以。如果有的經銷商認為,IM可以打獨立的品牌,我們也支持。在起步的階段我們肯定是有多種方式進行運作”,趙愛民表示。
在公司運營層面,上汽集團海外事業部也打造出了一套獨有的業務體系。
“我們去年歐洲目標變了五次,才做到這個銷量規模”,趙愛民表示。而就傳統國際經營規則來說,不要說一年五變,一年一變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一個國際化的團隊當中的leader,中方派出去的leader必須要有強大的溝通能力,幫老外理解中國改革開放40年是怎么取得進步,怎么讓改革開放在40年當中干過別人一百多年的事情,就是不停的調整,不停地自我挑戰”,趙愛民稱。
“我們出海最大的挑戰還是我們的能力問題,不是政策,不是環境”,趙愛民稱:“我們進入一個市場最關鍵的能力,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我的國際化的能力,我的國際化的視野。中東公司今天能賣到七萬輛,2024年挑戰十萬輛,我的總經理換了六任,在短短幾年當中,六七年當中不停的換,他不適應,他不了解這個市場。招當地的所謂職業經理人,我們很多地方試過,他不能適應,他不適應中國的文化”。從趙愛民的這個描述,不斷調整,不斷優化團隊,正是上汽出海業務迅速增長的關鍵。
在產品和技術層面,智己也準備以同樣的姿態來面對全新的海外市場,劉濤把這個稱作“敏捷出海”。
“如果具備真正敏捷迭代開發的能力,背后對應的是平臺帶寬足夠寬,而且在帶寬上迭代的速度足夠快,海外用戶有什么需求,我們可以更快的提供”,劉濤表示。
事實上,就產品而言,智己完全不擔心自己在技術上的領先性。以2023年10月在國內上市的智己LS6(參數丨圖片)為例,這臺車搭載了準900伏雙碳化硅高性能平臺,該平臺采用碳化硅的功率模塊,實現了業界最高875伏最大工作電壓以及751伏的額定電壓,在電壓平臺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這一技術為智己LS6帶來了極快的充電時間,充電5分鐘就能帶來200km的續航,充電10分鐘能帶來350km的續航,但是在歐洲等多數海外市場,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遠遠落后于國內,800伏的碳化硅高性能平臺在當地很難得到100%的應用。
正在中國高速發展的輔助駕駛技術存在同樣的情況。“現在歐洲人在智能化上慢半拍,我們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積累就會迅速成為他們新的賣點”,劉濤指出。
“原來德國車、日本車都是40個月迭代一次,迭代的速度實在太慢”,劉濤表示:“我們今年就會實現,一個新產品從立項到SOP18個月,明年可能是12個月,這背后是解決了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是敏捷和規模化的問題”。
也就是說,借助于上汽深耕海外多年搭建起來的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帶來的“體系化支撐”,以及上汽傾注全集團之力為智己品牌打造的具有最新一代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高品質產品,才有了這次智己汽車的“技術出海”、“敏捷出海”。而智己品牌毫無疑問將擔負起上汽出海中“高端化”的部分,其面臨的壓力也不容小覷。
“我們品牌定位,市場定位是比較高的,這為MG品牌向上留下了空間,也代表了上汽制造,無論是智慧的智,還是制造的制,它的水平,也為MG反向的賦能,從出口的產品的行動上來說將會更加的完整,從入門到高端都有”,趙愛民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