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無證拍黃瓜向1372店索賠。
據光明網報道,上海去年職業索賠投訴量高達24.6萬,有人一年之內竟以無證拍黃瓜向1372家店索賠。
說起拍黃瓜,這里有人可能不理解,為什么這些職業打假人始終都沖著一道小菜“拍黃瓜”使勁。
許多朋友可能還記得,去年湖南株洲報出來的那對晏姓父子,他們就是專門在各個餐館舉報無證拍黃瓜,3年之內,他們竟然舉報了49次,最后逼得株洲當地各個餐館不得不聯合起來“自衛”。
當時就已經覺得夠離譜了,沒想到跟今年這個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這里答案也很簡單,在我們看來“拍黃瓜”只是一道家常小菜,但這里面的門道可一點都不小。
這里面比較復雜,總之,如果嚴格按照法律,餐館制作、出售“拍黃瓜”都是需要冷食經營資質的。
如果沒有冷食經營許可證,售賣拍黃瓜無疑就屬于違法行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0倍賠償肯定是免不了的。
告到市監局那里,罰你個5000甚至1萬也不稀奇。
當然一般人肯定是不會在意這個的,但對于某些別用有心的家伙來說就不一樣了。
正如最先使用AI語音合成、AI換臉技術的是那些電信詐騙犯一樣,當普通人還不了解ai時,騙子就已經運用ai大行其道,無往不利了。
同樣,當普通消費者對相關法律可能還一無所知時,這些別有用心的家伙就已經開始運用法律來碰瓷,來敲詐勒索,為自己謀取利益了。
這里有人可能會說了,
規范就是規范,法律就是法律,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餐館都能遵守規定辦理冷食許可資質,又怎么會有這些職業打假人的生存空間呢?
這么說的人大概都不了解實際情況。有業內人士介紹過,冷食許可證的門檻是相當高的,高到什么程度呢?需要一套專門的涼菜制作間,還需要獨立的空調、消毒設備。
這些設備搞下來,沒有幾萬是下不來的。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么冷食許可門檻會這么高,一個涼菜而已,哪里需要這么復雜。
這個嘛,某種程度上就屬于法律的漏洞了。
應該說,我們從來都是不缺大聰明的,任何情況下,只要法律存在哪怕一丁點漏洞,都會有人把腦袋削尖了試圖往里鉆。
當然有關部門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你看,從去年12月1日開始,簡化冷食許可的新規不就生效了么?
但只是降低冷食許可門檻是不夠的,職業打假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拍黃瓜說到底也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舉報不了拍黃瓜,他們還可以繼續“轉戰四方”。
職業打假和消費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但我們不能總是亡羊補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