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小伙伴們,今晚女兒家長會只好缺席了,因為調課了我卻不能參加了萬分遺憾和抱歉,大家好好聽講我在聽錄音時有不明白之處會和大家請教討論的……”
睡到自然醒
圖片源自網絡
“昨天做了一個晚上的噩夢,一整夜都沒有睡好!”
這樣的體驗非常糟糕,基本上第二天的狀態會直接打對折。
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在睡眠。科學家用“生物測量儀”實時監測人的腦電波。海量的數據可以證明:在睡著的時候,腦電波會和醒著的時候不太一樣。
睡眠分為兩種狀態,第一種是慢波睡眠,也叫做“淺睡眠”,或者“安靜睡眠”;第二種是快速眼動睡眠,也叫做“深度睡眠”,或者“積極睡眠”。
人在入睡的時候,先進入淺睡眠,隨后轉換為深度睡眠,這個時間大約1.5小時左右。一般而言,每天晚上,我們都會經歷5次淺、深睡眠的轉換。也就是說,平均的睡眠時間一般在7.5小時左右。
當然,例外的情況總是存在的。曾有牛人豪言壯語:“生前何必貪睡,死后自然長眠!”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也照樣生龍活虎。反過來,非常嗜睡,一定要睡10個小時的,也有不少。
比較奇怪的是,在深度睡眠的時候,腦電波的圖形反而和清醒時的圖像更相似——清晰的夢境正在上演……
“??!老虎咬人了!”
“嗯?我怎么做了一個晚上的夢!”
其實,淺睡眠的時候是不做夢的。之所以感覺到整夜都在做夢,只是因為在深睡眠中突然驚醒而已。
連通潛意識的門
“我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醒來的時候,有很多穿白大褂的人圍在我身邊……”
一個星期以后,她不慎摔倒,骨折住院了。
科學家表示:“雖然夢來自于生活,但夢和生活發生一致,只是規律性事件?!?/p>
一位彩民說:“昨天,我坐車回家,順便買了一張彩票。我買了941,結果開獎是768……”(他平時坐768回家,這天正好來了一輛941……)
對于這類巧合,大咖榮格提出了一個“共時性”的概念,即心理狀態與客觀事件之間的非因果關聯。
是不是覺得某個地方,仿佛曾經去過?也許,那是某種集體潛意識。
夢是通往潛意識的門。
夢見了過世的親人,也許潛意識需要充分哀悼;夢見考試找不到筆,也許工作上有某些焦慮。夢見一邊是走廊,一邊是懸空的窗;也許正在面臨某種抉擇。
不管怎么說,夢是有好處的。各種情緒在夢中釋放,生活中的碎片藉此整合……
哦,對了,凱庫勒做了一個夢,悟出了苯環結構。
好了,暫時先到這里。好好睡覺,做個好夢。
妙手偶得
所謂“精神分析”,就是“談話療法+釋夢”。
什么是“談話療法”?弗洛伊德有位女病人,叫做安娜*歐。她找弗洛伊德聊天,聊了n次忽然病好了。于是,弗洛伊德總結出“談話療法”,幫助來訪者在疏泄情緒的同時,更好地認識自己。那么“釋夢”呢?據說當年,弗洛伊德寫完《夢的解析》,6年才賣了300本。
所以說,這些是巧合。正好遇到是巧合,恰巧錯過也是巧合。得到了沒什么特別高興,錯過了也不至捶胸頓足,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實已經很好。
細嚼慢咽,享受美食的;和狼吞虎咽,只吃兩個燒餅的,哪個離成功更近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