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五臺山還愿,第二次去五臺山,說說這一路的旅游心得和經驗,以供想去五臺山的朋友們參考。
一、自駕從景區北門進入最佳。
去年五一是匆匆忙忙而去,匆匆忙忙而歸,就在中心區域五爺廟和文殊菩薩殿一帶拜了拜轉了轉,再去黛螺頂爬了1080級臺階。
五臺山景區實行的是車輛預約制度,每天限定2000輛,預約成功的車輛經游客車輛通道進入景區。未預約成功的車輛則是停在景區外面的免費停車場,再免費換乘公交車進入景區。
因為當時是五一期間,車輛進入景區并沒有預約成功,所以是坐免費公交車進入景區的,感覺很不方便,整體而言是很累的。
這次再去是剛過了五一旅游旺季,想著應該很好預約進入景區的車輛,結果沒想到去五臺山的人依舊很多,很難預約到進入景區的車輛名額,期間打電話咨詢過五臺山景區的游客中心,在游客中心的幫助下,這次終于是車輛成功進入景區。同時因為我是在朔州出發前往五臺山,本來想著按照之前的經驗,從南門進入景區,游客中心工作人員建議我從朔州出發的話,不用走南門,走北門就好,查了查地圖,北門比南門的路程要少90公里,因此決定走北門,感謝五臺山景區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員,很是敬業,服務態度很好!
當時沒具體看導航,走到應縣下高速走低速,路過應縣木塔,然后路過恒山山脈,走了一兩個小時,山路不好走,但是風景很是優美。
從南門進五臺山,基本上沒有山路,就是有一些坡路,從北門進入五臺山,就是爬山而行,感覺沿途風景很美很美。
五臺山有一個特色,那便是牛群漫山遍野,而且是放養狀態,途中見到很多牛悠閑的躺在公路旁邊,甚至躺在公路上,途中還遇到一只聰明的牛,可能是頭皮癢癢,是橫站在公路上,用頭蹭公路標牌,起到撓癢癢的作用。
本來計劃到了山腳下村莊找地方吃飯,因為景區的飯,大家都懂得很容易踩雷,沒想到北門不同于南門,山腳下并沒見到飯店,開車行至半山腰,距離北門還有十幾公里之時,有一處寬闊的拐彎地帶,可以放幾輛車而不影響交通,實在是有些餓,車上有熱水和桶面香腸之類,因此停車吃泡面。
停車之地對面山坡上有漫山遍野的牛群,可以看到山巔有白云相連,更有牛兒悠然吃草,像是牛兒在距離天空最近的地方,那一刻感覺心很是平靜,感覺到達終點似乎不是那么重要,感覺此處風景才是最美,想要爬上山巔,當一個放牛郎,吊著狗尾巴草,躺在草地上,想來那種放松的感覺肯定很好,那種美,那種意境,不是身臨其境,是感受不到的,嘗試拍了很多照片,都拍不出那種唯美的意境。
因為時間已不早,雖然很想去看看,但是只能無奈打消這一念頭,吃完飯,將垃圾裝進袋中,繼續趕路,距離北門還有幾公里時,路過一處有建筑有牌樓的地方,似乎是東臺,風景也很不錯,因為趕時間,也沒有停下看看,終于到了北門,驗票進入景區。
此次從北門進入景區給我的感覺是,如果是開車自駕,如果是時間充足的話,那么沿途的風景更美,可以走走停停,這樣才是真正的旅游。
二、吃飯和住宿及其購買紀念品。
去年只是在五臺山草草逛了半天時間,中午吃飯遇到一個大媽提桶賣包子,有肉有素,其中土蘑菇做的包子挺好吃的,包子素的3塊,肉的5、6塊,我一個飯量不小的年輕人兩個包子就吃飽了,是遇到了良心商家。不過這種包子可遇不可求,景區不允許賣,曾有管理人員過來阻止,這次再去就沒有遇到。
吃飯方面,不論是哪里,一般景區的飯很難吃的,在五臺山吃了幾次飯,感覺最好的反而是德克士快餐。
五臺山境內有著全國唯一一家素食德克士,認識一位朋友是德克士某區域負責人,知道我去五臺山,很是熱情讓我去德克士嘗嘗,他并不在五臺山,而是在其他地方出差,本來想著他不在,就不過去了。
上次從南門進去,記得德克士在五臺山中心區域南邊一個半山腰的地方,這次再去,計劃去中心區域往北的黛螺頂,山腳下一條街都是賣紀念品的,相對來說便宜,從另一個方向去的黛螺頂,突然發現黛螺頂山腳下有一座德克士,心想難不成我記錯了嗎,然后拍了個照片隨口問了一下朋友,說五臺山德克士在黛螺頂山腳下嗎,朋友知道以后,馬上跟德克士負責人打電話,然后說讓我進去就行,正好孩子想吃德克士,朋友都打招呼了,我也不客氣了,進去嘗了嘗,感覺味道真不錯,素菜做的如同肉菜一般,很有特色,讓人食欲大開,在美食荒漠的旅游景點之中,德克士這種快餐,反而顯得味道很好,如果大家去了五臺山怕就餐踩雷,可以吃吃德克士,有特色,味道還可以。
住宿方面,有個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家環境很好的住宿地方,標間800塊錢,因為我們是兩輛車好幾個人,需要開3間房,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考慮性價比,后來在某APP搜到一個民宿,名字還有一些詩情畫意,叫觀山茶舍,看評價還不錯,又搞活動,處于文殊洞南一百米的清涼社村,過去一看,感覺還不錯,是普通的農家小院改造成的民宿,簡單而整潔。
這處民宿有點偏,距離黛螺頂有9公里,不在中心區域那條主路上,而是另一條支線,其實也不算偏,主要途中有一段路在修路,坑坑洼洼的特別難走,所以感覺很偏,聽民宿工作人員說是在修景區東門的路,我想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搞活動便宜的。
五臺山是一個避暑勝地,我家鄉這邊是酷熱,出門就是一身汗,五臺山則是涼快,到了晚上還需要加一個薄外套,睡覺的時候還要蓋一個薄被子,以后有時間了,夏天去五臺山避暑也是不錯選擇。
紀念品手串之類的,根據我不多的經驗來看,黛螺頂山腳下一條街很便宜,不過這次去了發現在整改,原來的一條街就是露天攤位,現在都蓋上了房屋,看著變得高大上起來,價錢應該也會上去。
之后去黛螺頂以北集福寺一帶,倒是發現有很多攤位賣紀念品的,感覺還可以吧,買了一些紀念品。整體而言,紀念品之類,砍價起碼砍一半或者砍三分之二。像大的文昌塔,去年去的時候,在山上120,后來去了黛螺頂60,搞價下來30。
同行的長輩還買了六道木手串,說原價40多,入手20,不清楚這個價錢合適與否,因此只買了一串,還想再買,讓我看看在哪里買合適,我看了看,是普通的六道木手串,我去年在黛螺頂山腳下15買了2串,這次再來,因為時間不充足,因此沒有多搞價,搞成10元一串,總之大家進入景區砍價就放開了砍,出去玩,該花就花,該砍價就砍價。
三、關于十方堂開光注意事項。
十方堂位于景區中心區域,在五爺廟和文殊菩薩殿附近,開光室工作時間上午:08:30—11:30。下午:14:30—17:30。開光隨緣,看著捐款即可。
此次前來,帶了兩個金佛,想要開光,聽聞五臺山有得道高僧,可以開光,但是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去哪里尋找,所以去了人盡皆知的十方堂。
如果自駕去十方堂,把車停黛螺頂對面的停車場,再往回走前往十方堂。我是上午十一點按照導航去的十方堂,拐彎過去就是大圓照寺的停車場,但這個停車場似乎不對外開放,車進不去,因此只能再次調頭找停車場,停哪都不合適,只能停到黛螺頂對面的停車場,停好車再過去,已經是下班,只能等到下午。
去了十方堂,剛進門是一座大殿,大殿右側是開光室,一般是從大殿左側繞過去,人多的話,需要排隊,下午我排隊排了半個多小時。
如果需要開光的東西多的話,可以提前裝進一個袋子里面,開光室里有一個胖師傅維持秩序,門口有一個安保人員幫忙檢查,因為同行的人買了不少紀念品,是由我一個人拿著去開光,所以東西還不少,都放在一個挎包里面,安保人員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說我東西太多不行什么的,我說不行我就開光金佛,他又說你看吧。
進去以后,小房間站滿了人,房間另一半是以柜臺為界,一個年輕的師傅負責拿一個個小的半透明塑料盒收集要開光的東西,再給一個手牌,我進去問師傅我東西太多,有一個袋子,可以嗎,師傅說你把袋子直接放那里就可以,不用放盒子里。隨緣捐款,可以掃二維碼,也可以拿現金。
中間發生一個小插曲,胖師傅讓我站最右邊最前方,讓我靠前,我前面是一個小垃圾桶挨著一張小桌,有點礙事,于是把垃圾桶放一邊,往前站了站,然后胖師傅無語的看著我,將垃圾桶放回原位,讓我盡量站前就可以了。
等到大家站整齊以后,一位老師傅,開始對著物品念經文,站好的眾人則是雙手合十,閉眼聆聽,過程有十多分鐘吧,然后開光完成,大家拿著各自物品離開。
四、水神廟與白馬。
在黛螺頂以北,有一座水神廟,可以免費接水,水質不錯,可以直接飲用。過去發現是一座小廟,廟外面有專門售賣水桶的攤位,廟內供奉有龍王和菩薩等。神位正下方有一根水管伸出,是源源不斷的出水。
在水神廟遇到兩波本地人,感覺很有意思,當時我自己準備了一個5L的水桶,就是聽民宿工作人員說這里水質不錯,跟風來看看和接水,因此問了問廟外水桶是10塊錢以后,并沒有買就去接水,這時候有一個老太過來拿一個白壺說五塊錢賣給我,本來我不想要,這時候有一個胖大姐說你就買了吧,就當是幫助老人,做善事了,我心想這不是道德綁架嗎,于是我問她,你是干什么的呢,她說我本地的,本來想說她,但是想了想,就當做善事了吧,然后說你很會說話,就準備買下水壺,但是一看不對勁,這不就是裝散酒的白壺嗎,打開一看一聞確實是,我說你這裝了酒,讓人沒法用,老太說你過過水就行了,我說沒用那肯定還有酒味,這沒法用,本來想著不要了,給老太捐五塊算了,但感覺有點上當受騙了,就沒有這么做,最后沒要這個白壺。
在等待過程之中,前面有一對夫妻拿了好幾個水桶接水,看我只拿了一個桶,讓我先接,道謝聊了幾句,這對夫妻是本地人,經常接水泡茶喝,看得出來他們對游客很熱情,跟另一位胖大姐形成鮮明對比。
在前往水神廟途中發現一匹雄俊的白馬,返程途中再次見到,白馬在山下草地悠閑吃草,下車看了看白馬,沒想到白馬主動朝我走來,也不抗拒人撫摸它,感覺很有靈性,駐足了一會,拍了幾張照,戀戀不舍的與白馬道別離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