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肖不離
AI涌現,未來已來。
隨著各類AI大模型爭相“奔現”以及應用場景快速拓展,我們腳下的這顆藍色星球已經開始進入AI時代。
籌謀一年之久,國產GPU圖顯龍頭景嘉微(300474.SZ)總額達39.74億的定增方案,終于獲得注冊批復,進入實施階段。
這一次,景嘉微瞄準的正是AI算力芯片市場。
景嘉微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擬募集的近40億資金將主要用于自主開發面向圖像處理和計算領域應用的高性能GPU芯片,以及通用GPU先進架構研發。
眾所周知,AI的基礎是算力,無論是AI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還是各類應用,都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撐。
景嘉微定增布局更高性能的通用型GPU芯片,實屬AI時代的必然選擇。
按照公司說法,通過此次定增,景嘉微將對現有GPU產品體系持續深耕,提升產品競爭力,并進一步拓展GPU產品應用方向,完善產品布局,夯實公司在國內GPU市場的領先地位和創新能力。
其實,對于景嘉微而言,此事既決勝負,也決未來生死。
國產GPU,由“0”到“1”
正文開始之前,先來個小小的科普。
GPU,即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又稱顯示核心、視覺處理器、顯示芯片,是一種專門從事圖像和圖形相關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
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IT產業不能沒有GPU。
不過,GPU是我國長期被歐美卡脖子的領域之一。
由于GPU的研發生產具有較高的資本和技術壁壘,長期以來,全球GPU市場由英偉達(NVIDIA)、超威半導體(AMD)等少數國外企業壟斷。
例如,在過去,國內軍用領域對ATI公司推出的圖形處理芯片M9依賴很大。然而M9芯片市場采購極其困難,包括景嘉微在內的國內企業只能采用間接性采購、大量儲備、分期使用的方式保證供應。
這種情況直到2014年才得以改變。
彼時,成立于2006年的景嘉微研制出第一代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形處理芯片JM5400,填補了國內空白。隨后,在特種領域對ATI M96芯片實現替代,奠定了景嘉微在國內圖形顯控領域的龍頭地位。
2016年,景嘉微以國內GPU領軍企業的姿態上市。
借力資本市場,景嘉微投研加速,在技術、產業鏈全自主的前提下,逐步縮小芯片性能與跨國寡頭企業的差距。
2016年—2023年,景嘉微研發投入為5013.53萬元、5803.72萬元、8070.61萬元、1.17億元、1.77億元、2.53億元、3.12億元、3.31億元,呈現穩定快速的增長態勢。
與之相應,2018年,景嘉微推出JM7系列GPU,為我國特種行業的航空智能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景嘉微拿出了達到高性能領域的重磅新品——JM9系列GPU。該產品依托于全自主的供應鏈,實現了與海外主流芯片廠商低端顯卡接近的性能,且在能耗方面具備一定優勢。
在民用市場上,景嘉微發揮自主信創市場的先發優勢,在JM7系列時期已完成了與主流國產CPU與操作系統的適配工作。
而JM9系列伴隨產品性能的跨越式提升,更是實現了在民用領域的廣泛應用。
據了解,JM9系列兩款產品現已完成了GIS、媒體處理、CAD輔助設計、游戲、虛擬化等多方面復雜國產應用的適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國產計算機在高性能顯示及人工智能計算方面的需求。
近40億定增,打造高性能通用GPU
隨著技術進步和時代發展,GPU不僅限于傳統的圖像處理,而是越來越多地承擔了提供算力的功能。
目前,GPU主要有兩個分支。
一種是傳統的圖形GPU,專注于圖像處理功能,用于計算機端,負責圖像的顯示和處理。景嘉微產品目前的重點應用領域就在于此。
另一種是通用GPU,在大模型的推理和訓練中發揮核心作用,特別是在AI算力芯片的概念中具有顯著地位,也被稱為GPGPU,下游應用主要在數據中心。
景嘉微此次定增研發的高性能通用GPU芯片,正是瞄準后者。
2024年6月4日,景嘉微披露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說明書 (注冊稿) 。
來源:募集說明書(注冊稿)
募集說明書顯示,景嘉微擬發行不超過1.37億股,募集資金39.74億元,投入“高性能通用GPU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30.29億元) 和“通用GPU先進架構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9.45億元) 。
其中,承接高性能通用GPU芯片項目的是長沙景美。該項目自主開發面向圖形處理和計算領域應用的高性能GPU芯片,實現在大型游戲、專業圖形渲染、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配套應用。
承接通用GPU先進架構項目的是無錫錦之源。該項目擬通過開展高性能計算核心架構等課題的研究與開發,掌握通用GPU先進架構相關前沿核心技術,增強公司在通用GPU芯片領域的進一步深度布局,并將建立健全研發中心IT基礎設備運營和信息安全管理。
一旦定增項目成功實施,景嘉微有望進一步完善市場布局,打破國外壟斷。
有一說一。景嘉微現有GPU產品主要應用于圖形處理領域,兼具部分計算應用特性,還無法滿足下游應用領域對于畫質、算力等日漸提升的需求。
雖然在景嘉微等廠商的努力下,我國實現了GPU國產化“零”的突破,但全球高性能GPU市場依然被英偉達等少數國外企業壟斷。并且2019年以來,美國商務部先后將景嘉微、海光信息、寒武紀等國內頭部AI芯片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2022年8月,美國針對英偉達的A100和H100、AMD的M1250高性能芯片暫停向中國客戶銷售,出口管制不斷升級。
這種情況下,景嘉微針對高性能計算GPU產品開展研發,以滿足國內持續增長的高算力應用需求,不僅是公司完善產品市場布局之舉,更是國內GPU產業突圍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景嘉微還將借此進一步布局GPU行業前瞻性技術領域,提升競爭力。
2023年,以AIGC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呈現井噴式發展。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底層支撐,算力開始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核心生產力形式。
GPGPU作為運算協處理器,其產品技術特性已經超過傳統圖形處理的應用范疇。因此,景嘉微率先布局該領域,掌握前沿核心技術,以提升公司長期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還能強化公司產品的封測工藝。
“本次募投項目將與第三方芯片封裝測試廠商共建公司專用的封裝測試生產線,將實現對先進封裝工藝的產能綁定,有利于公司將先進封裝工藝與高性能GPU產品研發高效結合。”募集說明書這樣描述。
問題來了,景嘉微入局高性能GPU的底氣是什么?
大基金持股,研發實力雄厚
答案是:國家支持+強大的研發實力。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景嘉微的十大股東名單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位居第二,持股比例6.07%。
啥也不用說,大基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正如前文所述,景嘉微的研發投入不斷增長,近年更是不惜血本。
2023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為3.31億元,同比增長6.03%,營收占比高達46.44%。
募集說明書顯示,景嘉微的核心創始團隊大多來自國防科大,一直領銜軟件、硬件、結構、芯片、FPGA和微波射頻等多個模塊的研發及科研管理工作。
依托核心團隊,公司建立了強大的研發隊伍。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研發人員706人,占員工總數比例66.17%;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402人,占員工總數比例37.68%。
在核心技術儲備方面,景嘉微共申請專利231項,其中109項發明專利、29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外觀專利均已授權,登記了141項軟件著作權,以及4項集成電路布圖。
經過十余年的技術沉淀,公司研發了以JM5400、JM7200和JM9系列為代表的一系列GPU芯片,解決了國產GPU“卡脖子”問題,構建了技術護城河。
其中,“高可靠嵌入式JM5400圖形處理器系統”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基于分塊渲染的GPU中反走樣線段的生成”獲得湖南專利獎。
憑借深厚的研發積累,景嘉微已榮獲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與獎項。
2023年,也就是定增預案披露當年,景嘉微與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院共同設立“先進計算”聯合實驗室,致力于高性能基礎計算庫等高效基礎軟件研發,研究新一代國產GPU計算體系架構設計。
顯然,在此次定增之前,景嘉微已經開始布局高算力計算芯片領域。而且,目前已小有成果。
2024年,景嘉微成功研發了景宏系列高性能智算模塊與整機產品,填補了公司在AI訓練、AI推理和科學計算等應用領域產品空白。
當然,在全球GPU領域,景嘉微目前還是一名奮起直追的“挑戰者”。此次定增猶如推進劑,將為景嘉微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助力公司與全球領先GPU廠商拉近身位。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依靠近40億定增加持,景嘉微的高性能通用GPU追趕之旅將更有底氣。
*本文系湘股策(ID: xiangguce)首發原創發布,未經湘股策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查看《轉載須知》。
編輯:香菇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