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單位來了不少95后、00后的新鮮血液,
共事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們雖然踏入職場還不久,但與我們在這個年齡時的意氣風發相比,他們身上充滿深深的職業倦怠感,“班味兒”濃得像是已經上了一輩子的班。
是的,國央企的年輕人,也干不動了。
現在的年輕人,早早地參透了工作的無意義
作為85后,初入職場時,簡直把領導的話當圣旨,領導說啥就是啥,指哪打哪,領導畫個餅就自己給自己打雞血,怎么加班加點、放棄個人生活都行。
如今的年輕人,接觸信息的渠道更多,對職場的規則了然于胸,
他們早早就卸下了對領導的濾鏡,
大餅吃不進、PUA P不動,反正討好領導能得到的也就那仨瓜倆棗,不如討好自己。
他們早早看透很多工作形式主義、G僚主義的本質,
一邊干一邊質疑“我是誰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越干越感到虛無,越干越沒有成就感,越干越沒有激情。
工作在他們眼里僅僅是謀生的工具,
不再信奉“為工作注入生命的意義”,不再相信犧牲、奉獻那一套,他們相信自己努力工作的唯一價值就是讓領導升官發財。
對于真正有意義的工作,比如能達到自我實現的工作、對社會有價值的工作,才會拼了命開卷。
現在的年輕人,深知個人努力無法抵抗時代洪流
80后、70后崇尚個人奮斗,因為他們趕上了一個飛速發展的好時代,很多人之所以能擁有現在的生活,自己奮斗是一方面,
更關鍵的是因為乘著時代的東風先卡住了幾個身位,或隨著資產價格的起飛,徹底拉開了財富、資產水平。
而到了95后、00后,僅僅是窺到了上一個經濟周期黃金時代的余暉,甚至連余暉也沒抓住,
個人努力在時代洪流面前顯得如此渺小,所以每次我試圖給讀者灌雞湯,就會有年輕的讀者留言:“時代不一樣了...”
現在的年輕人,相信“努力工作不如有個好爸爸”
國央企的提拔晉升機制、分配制度,也讓年輕人心里“呵呵”。
如果說民企大廠還有幾分看重能力和業績,靠個人努力也能升職跳槽拿高薪,那么在國央企,個人努力的權重則被遠遠排在了關系、背景、人脈、情商、站dui...等的后面。
反正再努力也就那樣,努力的結果反而可能是被別人“摘桃子”,甚至多做多錯、能干就讓你往死里干,
那不如早早放棄努力,干好分內事、其余時間用來好好生活,才是正道。
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把工作當成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選項
老一輩的擇業觀念里,向來把“穩定、體面”放在第一位,這也深刻地影響到了80后、70后的擇業觀。
而到了90后、00后,選擇機會多了、眼界寬了,不再把“穩定體面”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創業、進民企/大廠/外企搏一搏,哪條路適合自己就選擇哪一條;
甚至不再把“工作”當成人生的必選項,自由職業、part-time job,甚至環游世界、追求夢想,都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
隊友單位就有年輕人辭職去韓國做練習生,還有容貌姣好的00后MM辭職當小紅書博主,我前單位也有一位小同事兼職開了一個手辦店,穩定下來之后全職經營,
總之,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玩法,比我們想象中更多。
現在的年輕人,更懂得正視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
如果說中國人對于“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那么到了95后、00后這一代,這種觀念已經極大地被動搖了。
他們不再活在別人眼里,
不再把“尋求世俗認可”當作自己價值實現的目標,而更懂得善待自己、正視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
他們更重視個人空間,
不再把工作和生活混為一談,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涇渭分明;
他們不會再為了領導畫的一個餅而加班加點、犧牲個人生活甚至健康,
而更愿意把時間花在興趣愛好、鍛煉身體、磨煉副業上;
他們更愿意為自己而活,
成長在物質條件相對充裕的時代,他們不再有那么大的生存壓力,父母也不會再動不動讓他們背上“光宗耀祖”的重擔,有條件讓他們輕松做自己。
憑心而論,很多年輕人剛進單位的時候,還是挺有干勁的,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禮,親眼目睹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后,開始慢慢清醒,也慢慢消沉了斗志。
現在的年輕人,
對于傳統文化里強化人身依附的道德約束不再感冒,
對于強調風險與付出的意識xingtai不再認可,
對于“奮斗創富”的神話不再抱有期望,
人性化地對待她們、給予合理的分工和激勵、合理的薪酬待遇,公平公開的晉升機制,
讓他們看得到奔頭,干事創業才能有勁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