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江陰市深入實施“基石工程” 推進“把支部建進小區”工作會議召開。
江陰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興華強調,加強小區黨建工作、以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事關民生福祉,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把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不斷推向深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陰新實踐厚植根基。
小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和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江陰在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上持續發力,錨定“把支部建進小區”,創新組織架構、強化協同聯動、做優精細服務,小區治理走出“破繭成蝶”新路徑。
齊抓共管打造小區治理的“紅色引擎”
“樓棟微信群里呼一下就把事情辦妥了!紅色管家還到家里做了回訪。”家住江陰市澄江街道興澄錦苑小區的居民劉先生,對自家閥門漏水問題的快速解決贊不絕口。興澄錦苑是2008年開發建設的商品房小區,今年在文定社區黨委的指導下,小區組建了功能型黨支部,聯動科瑞物業黨支部與業委會黨員,整合在職黨員資源,為小區居民提供“星級+點單”的紅色管家服務,通過設置居民“點贊墻”、評選“服務之星”等方式,激發黨員干事創業熱情,提升小區治理質效。
小區黨支部是小區治理的核心。江陰聚焦“把支部建進小區”,在城市居民小區全覆蓋組建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積極吸納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結對單位、社會組織、在職黨員等類型的黨員擔任黨支部班子成員,推動4500余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黨支部報到,讓黨的組織工作真正進小區、入樓棟。
協同聯動 凝聚服務群眾的“紅色力量”
“地下車庫的消防栓出現了漏水問題,有居民‘吹哨’向我們反映,大家輪流說下目前各自協調工作的進度。”澄江街道鳳凰城小區功能型黨支部書記徐曉萍,在“聯合執法進小區”聯席會議上,牽頭成立消防維修專項小組,會后聯合業委會、物業以及相關執法部門在小區設立“流動辦公桌”,現場答疑解惑并公開小區消防系統維修進程,保障后期招投標工作順利開展。
資源融通下沉,協同共治才能良性有序。江陰發揮小區黨支部、業委會以及物業公司“三位一體”核心作用,構建服務聯心、問題聯處、要素聯育機制,定期會商解決居民急難愁盼。推行“聯合執法進小區”,以5—10個小區為單位,集成城管、住建、公安等6個部門力量,設立“聯合執法工作站”,實現服務前移、執法聯動,推動解決垃圾分類、違章搭建等問題189個。實施“黨群攜手進小區”“銀領先鋒進小區”“服務下沉進小區”,整合機關部門、工青婦群體、離退休干部等力量,推行黨員責任區、支部觀察員、近鄰監督員“一區兩員”做法,開展“支書沙龍”“民情幫幫團”“民聲七點辦”等共商共治活動170余次。
堅持多元服務 彰顯以民為本的“紅色關懷”
“今年我們在小區黨群陣地全面升級的基礎上,引入‘智慧物業’理念,致力為居民打造一個具有科技感的小區。”天鶴社區黨委書記趙麗君熱情地介紹道。據了解,澄江街道天鶴新村小區黨支部聯合華西物業,將保潔機器人、巡邏機器人、AI車位共享等鏈入“如錦天鶴·未來社區”智慧管理平臺,建設集智能健身、AI診療、AI廚房等功能于一體的“AI HOME”友鄰中心,以多元數字化應用場景為小區居民創造美好生活。
小區黨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是為民服務。江陰持續做優供給端,在服務清單和方式上優化創新,在小區推廣“小板凳大民生”“紅色星期五”接待日等做法,增設大拇指投票卡、娃娃樓棟長等議事形式,形成“提、議、定、做、評”議事流程,有效解決老小區改造、加裝電梯、污水管網改造等訴求700多項。聚焦群眾關切,打造“澄心治”現代社區數字化平臺,建設“一項管理辦法、四中心、五大庫、十七項能力”數字底座,豐富應用場景“清單庫”,將治安防控、居家養老、AI車位共享等鏈入數字治理平臺,引入RPA智能機器人、萬能表單等實用工具,實現基礎信息、報表數據自動采集,在有效減輕基層工作量的同時,讓居民群眾直接受益。
會上,江陰市委組織部部長吳莉萍表示,“把支部建進小區”是一項系統性、集成性工作,需要多方參與、凝聚合力,共同努力把這項工作做深做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縣域示范、當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中共江陰市委組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