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生活治愈所有壞情緒?打造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一定是必要條件。一個自在輕松、質樸靜謐的空間氛圍,讓人一進門就能感受到無比的舒適與高級感。
從事設計工作的屋主,曾長時間保持早十晚十的工作節奏。繁忙的工作加上日常健身的習慣,讓她每每疲憊到家時,都希望能夠快速“躺平”休息。有一個累了便可以行云流水般地躺下,居家辦公也能愉快輕松的小家,這個83m2的空間,便成為了為自己充電的地方。
除了可以隨時隨地“躺平”,完善的功能分區和流暢合理的動線設計,也讓屋主在居家辦公時,喚醒著更多靈感爆發的時刻。
改造前
整個空間的原始布局是個面寬較窄的狹長戶型,陽臺作為主要采光來源,距離中心活動區較遠,陽光難以照射到入口的餐廚區域。同時,整體功能分區不夠明確,也缺乏流暢的動線設計。
設計師巧妙地通過窗洞和長虹玻璃的設計,對開放的公共區域進行了改造,不僅完善了餐廚功能,還減少了采光損失。同時,通過調整空間布局的重心,賦予了生活核心區更加充盈的自然光線。
而過道后的多功能書房則屬于次私密空間,盡管有墻體的遮擋,卻依舊保留了開放的靈動感。并以榻榻米的形式滿足了收納、休閑和留宿的多重需求,為日常生活提供了實用的功能。
改造后
在拆除主臥的側墻后,設計師用半高衣柜和整墻定制柜圍合出一條衣帽間連廊,連通了客廳與書房,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宅家躺平動線”。
這條洄游動線將客廳、主臥、書房和衛生間有機地連貫起來,以主臥衣帽間的整墻定制柜體為中心,使得屋主無論身處哪個空間,都能輕松直達臥室。衣帽間連廊與客廳、陽臺的地臺整合設計,利用地面的高低落差,巧妙地承載起空間的起承轉合,既實用又充滿美感。
走進家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玄關處的精致設計,原本缺失的收納功能通過一組通頂定制柜得到了巧妙的補充。
柜體中央鏤空的燈帶設計,使得整體結構看起來更加輕盈,并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地方來放置鑰匙與小物件。
枝繁葉茂的小樹在地面上編織出一幅斑駁的綠意花毯,而簡約質樸的條凳和黃麻地墊相互映襯,換鞋區不僅具備實用功能,也為每一次回家的增添了幾分舒適與寧靜。
穿過玄關,便迎來了廚房的入口。由于屋主對烹飪的需求不高,設計師巧妙地對這個輕度使用的廚房空間進行了精心壓縮,將騰出的空間讓渡給生活的核心區域。
隨著下廚頻率的增加,小家電的操作臺面也得到了精心的布置與合理使用。
面積不算大,但每一寸空間都得到了合理利用。半開放式廚房內部布置了三面寬敞的操作臺,洗切炒盛的動線流暢自然。
新建的墻體結合了長虹玻璃與窗洞設計,使得陽光能夠從縱深的陽臺灑進廚房。透過窗洞,空氣自然流動,為廚房注入了一份輕盈的呼吸感。窗框與門洞的木飾面包裹,將層次分明的結構美感與陽臺木檐的線條造型巧妙地呼應。
窗洞外,兩面靠墻的餐廳則通過通透的半墻設計顯得開敞而自在。圓桌在這個角落中自然地融入了空間,吊燈垂掛于桌面中央,可以輕松地享受用餐的儀式感。
步入客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面上溫柔的弧形元素。這些圓弧轉角以奶油色涂料勾勒出空間的微妙層次,細膩的弧線在墻面上柔和地延展,勾勒出空間的微妙過渡與層次感。
定制的模塊化沙發可以根據需求隨意組合成各種坐臥姿態,隨時進入“躺平”狀態。
一側墻垛柱體巧妙地隱匿在沙發后的洞穴造型中。這一設計經過精確的3D放樣,一比一地從圖紙還原。奶油色洞穴的邊緣被細致打磨成光滑圓潤的弧線,凹進的墻面則保持與地臺相同的細膩木紋肌理,既豐富了墻面的層次感,又帶來了柔和的包裹感。
原本安裝在衛生間干區的鏡子被移至客廳中,映射出綠植花器的生機與柔美,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舊宅中的桌子經過巧妙的拆改,轉變為一張高度恰到好處的條案,與中古風格的落地燈相得益彰,共同展現出一片意趣盎然的生活美學。
另一側則被改造為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零食水吧,保留了上下水設施,為日常茶飲時光提供了便利。洞洞板的設計將餐盤與杯具靈活地收納在墻面上,既實用又富有趣味,為空間增添了一抹家的溫馨氣息。
陽臺被打通并納入公共空間后,為了讓休閑會客區域充分享受陽光,家具布局整體向陽臺偏移。沙發區域與陽臺通過連貫的地臺設計融為一體,呈現出簡潔而統一的視覺效果,有效緩解了狹長戶型帶來的橫向擁擠感。
主臥入口被巧妙地移至客廳的洞穴造型木飾面墻中,穿過隱形門,沙發區域的地臺設計延伸進了衣帽間連廊,將客廳、主臥與書房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地面的高低差異巧妙地引導著空間的過渡,使每個角落都透露出精致的設計巧思。
在對原本主臥的側墻進行拆除后,設計師以兩組精致的定制柜體圍合出一條優雅的衣帽間連廊。一端的連廊通向客廳,另一端則無縫連接書房。不僅作為空間的連接通道,更成為生活的紐帶。
連廊的左手邊,衣柜高度未及天頂,陽光可以肆意地灑進房間,灑落在過道空間的每一個角落中。頂部的青空燈智能地模擬了各個時段的自然光線,為空間增添柔和的照明效果。矮柜上掛放應季常穿衣物,整面通頂的高柜則巧妙收納了換季衣物和床品,空間充裕而不顯擁擠。
走下地臺,睡眠區域被衣柜遮擋,床頭旁留有一盞搖臂燈,營造出純凈靜謐的氛圍。睡前在這里拿上一本書,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伴隨柔和的光線與靜謐的夜晚,走進一場溫暖的夢境。
連通書房的入口位于衣帽間連廊的盡頭,與衣柜共用一扇精巧的移門。這個入口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保持開放狀態,既保證了空間的通風與采光,也在功能與美學之間達成了完美的平衡。
開放的空間布局使得書房的光線得以流入主臥,而主臥的寧靜氛圍也可以延續到書房之中,形成了一個和諧而又獨立的生活空間。
書柜區域由屋主親自設計,秉承了少開放格的設計理念,整面柜體僅在走廊中間和書桌上方展示了一部分書籍與擺件,彰顯了簡約而不失精致的美感。
柜內的尺寸經過精細化設計,以滿足屋主的收納需求,實現了高效便捷的分類存放。超長的書桌上,靈感素材得以自由堆放。在屋主長時間居家辦公的日子里,這里成為了工作的主陣地,也因為榻榻米的設計,休息與放松變得觸手可及,疲憊之時便可以在榻榻米上享受一刻的寧靜。
地臺上的榻榻米被設計成兩層踏步,既滿足了留宿、收納、休閑娛樂等多重需求,又為書房帶來了隱秘的圍合感,即使沒有門也能完美地保護隱私。書柜對面的雙面使用柜體則被精心規劃為書房與衛生間的共享空間,一邊用于收納家政工具,一邊用于儲存洗烘囤貨。
洗衣區與衛生間的合并設計最大限度地優化了洗烘收納的動線,而馬桶間與淋浴間的墻面則通過壁龕與櫥柜的設計,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間,讓狹小的衛生間也能游刃有余地服務于日常生活。
打造一個舒適的居所,不僅可以成為日常生活的充電站,讓人在疲憊時找到片刻的休息,也能為生活和工作賦能。在靜謐的環境中,獨處的時光得以珍惜,思緒與創意得以更好地延伸。在這里,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寧靜與舒適,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編輯|Kiki
文字|Fernanda Zhang
設計與圖片來源|XS Desig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